探究景观设计中的时间元素
——重视景观的生长性

2021-05-10 07:22王康妮
绿色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文脉花园景观设计

王康妮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4)

1 变迁——差异时间单位内的景观更迭

即使在项目建成的那一刻,景观设计也并不是完成品,而今日完成的景观作品也是经过漫长时间沉淀后的产物[1]。景观不仅是动态的生态过程,也是动态的社会过程[2]。在日、月、季、年不同时间单位下,晨昏光影、春花冬雪,景观往往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画面。通过对植物材料的研究,设计者得以理解并运用植物特性,从而在其作品中凸显景观的时间性。比如2014年ASLA荣誉奖The Phenology Project,通过详实地记叙季节更迭中植物的质地、光感、色泽和空间特性,展示了景观的季节性(图1)。植物的季节特征并不仅限于春花秋叶,而是在季相变化中贯穿了全年,比如盛夏的树影与寒冬的枯枝。

图1 The Phenology Project(图源ASLA官网2014 awards)

当设计师考虑了每日每月带来的变化,将能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变的景观视野和景观体验。例如位于迈阿密的佩雷斯艺术博物馆(Perez Art Museum Miami),在方案中选用了大量本土亚热带植物以展示场地的原生态性,以混凝土、碎石和植被划分边界和联结空间,随着时间的流逝,蓬勃的植物将益发模糊区块分割感,逐步融空间为一体,为来访者提供沉浸式观赏体验(图2)。

图2 佩雷斯艺术博物馆园路边生长着的植物边界(图源landezine)

当时间跨度以年为单位时,景观的生长性更被凸显出来。Ocamica Tudanca建筑事务所于威尼斯双年展设计建造了西班牙展亭瞬间花园(el jardín(in)temporal),该展亭脱离了常规的逻辑和思维定式,成为自然界边缘区域的自我延续体。通过介入当下的花园,游人才能实实在在地体验花园,完成到访者和花园之间的对话(图3)。这个花园是作为一个过程存在,而非一个节点。在从2017年废弃的角落,到2018年被清杂播种的花园,这个花园兀自生长,在时间中发展和演化,最终成为超越时间的花园。一个花园既可以成为短期容纳植物斑斓绽放的的容器,也可以在长期跨度上绚丽多彩,使到访者在季节变迁之间感受细微肌理的变化,比如秋叶的热烈,又或者是冬日里种穗如旧的轮廓。

图3 瞬间花园中,到访者成为景观生长的助力之一(图源plataformaarquitectura)

2 氛围——时间对文脉、空间的多维构造

景观更迭一方面引起渐进的自然体验,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人们对场所产生的文脉体验,从主观体验上压缩或延展时间感知。景观作为氛围的构造者,将与场地的联系传达给来访者,这份联系可能来自过去、当下、未来,也可能作为文脉的载体与日生长。纪念性景观多主旨在对某一段时间进行着重阐述。以克罗地亚东部的帕普克阵亡士兵纪念园(The fallen soldiers memorial Papuk)为例,基于20世纪90年代一起12名特警牺牲的事件为建园背景,该景观作品建构了不朽的场地氛围。林地环绕,中间的耐候钢折叠板可摆放花环和蜡烛,深灰色碎石的场地间树立着12根哑光不锈钢立柱,其上分别铭刻姓名象征着12名不朽英雄(图4)。在这件纪念性作品场地中央,立柱在四季晨昏的更迭中落下长长短短的阴影,夏阳冬雪,缅怀英雄的心情和时间都仿佛被凝固在过去。

图4 景观中停滞的时间象征(图源Damir Fabijani)

少有景观作品考虑到未来呈现的风貌,而同样为纪念性景观的Bunurong 纪念公园墓地(Bunurong Memorial Park)却着眼未来,试图挑战一个永不过时的空间,譬如该项目会考虑到数十年后,来访者在此获得的新的体验。有别于传统狭隘意义的墓地公园,Bunurong 纪念公园结合了当地景观和区域特色,为来访者提供游憩平台(图5)。数月之后新栽植的花卉将开放得繁茂缤纷,几十年后该公园将成长为集丧葬、休息、交流、餐饮、宗教、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公园,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尊重和赞颂生命。

图5 模糊了空间氛围,强化时间的整体感(图源ASPECT Studios官网)

从各个案例中不难看出,景观作品多基于当地文脉而被创作建造出来,又延续了场所的文脉演进,继而融为文化氛围的一部分,凭借其铺陈而开的时间痕迹时刻熏陶和感染着到访者。

3 质感——时间语言的选用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四季晨昏的周而复始,风景园林因其使用的材料有别于建筑或室内设计,比如地形、植物、水体等,它们更明显地展现了对时间的回应[3]。景观设计通过进行决策对室外空间进行塑造,在这个长期过程中,景观的作用和需求逐步显露出来,重视时间语言的选取,是在自然条件限制下保证作品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

在设计阶段,概念想法被转为有形的解决方案,每个元素的形式和构成不仅得满足功能需要,还得将天气影响等纳入考虑以经受住时间考验。若要确保后期维护的可实现性,则务必斟酌材料的可持续性和面层的处理方式。诸多细节将会影响时间流逝中的景观变化,从宏观上来看,有设计形式、材料选用、部件的装配和联结,等。其中材料的影响最为显著,将直接决定着作品的质量和耐久度。

景观中材料变化的原因大致有4种:人对材料的使用等活动、气候与老化的作用(图6)、生物的自然生长以及不可预知的外力因素[4]。材料暴露在时间条件下,有以下薄弱特性:木材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其复合表面会快速破碎和褪色;水平表面的材质处在密集的干湿冻融循环之间,其吸水率会招致风尘留下各异的斑驳;不充分或有缺陷的涂层会在水汽侵入的情况下,更易腐朽……[5]。

图6 人为使用和自然气候对材料造成的时间痕迹(图源笔者自摄)

时间引起的材料质感变化,亦可以作为审美的一环嵌入环境。例如Straub Thurmayr Landscape Architects在加拿大温尼伯(Winnipeg)为一户春季迁入新居的户主设计了一座即时花园(Instant Garden)。出于时间和预算的限制,设计师在以白色沙袋作为材料基质在其中种植蔬菜,随着时间和种植进程的推进,沙袋表面会呈现出折痕、褪色、老化等衰朽痕迹——宛若生命周期的进程(图7)。

图7 材料作为时间语言的变迁(图源Straub Thurmayr Landscape Architects官网)

时间的表征在日常景观中显而易见,植物生长、季节交替、城市演变、时间理应成为景观规划中的常规课题。不少景观设计师都表明将时间视作设计领域中的重点因素,但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使得对时间的关注有所减弱[6]。

4 结语

对景观设计师而言,景观的辨识度可谓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议题,植根到时间中去,作品才能和其他景观区分开来,拥有自己的特质,在共享的生活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7]。在多数景观设计师对时间元素的重视下,景观设计才可以从短期固化的作品转变成具有生长性的作品,给予人们对特定场地的文脉感和归属感,成为被铭记和珍视的作品。

从既有的景观项目都可以例证出,就时间元素的考量并不能仅局限在项目的施工过程和开放日,而务必从多方面考虑,如业主和周遭居民需求等,以及该项目随时间推移在未来成为怎样的作品。据此景观设计将获得全新的展示形式——其最终形态并非定格于开放日,而是从开放日开始朝着未来生长。或许还可另外设置几个展示日,景观项目落成十年日、二十年日等,以见证作品和城市村镇一同成长。

猜你喜欢
文脉花园景观设计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夜晚的花园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
王彦军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