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明利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溢泉湖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城西6.8 km,滏阳河上游、东武仕水库之畔。溢泉湖作为邯郸市都市区内重要的生态水面、水域面积达18 km2,湖区集水、林、田、塘、草等自然景观资源于一体,是磁县首家省级湿地公园。
溢泉湖环湖绿廊规划面积约603.9 hm2,包括约20 km环湖慢行道及两侧景观规划设计。规划范围内场地现状生态格局、开发强度、湖漫滩地存在耦合关系,景观风貌自东向西形成由城市化、开发强、滩涂短向生态化、开发少、滩涂广逐步过渡。如图1所示,滨湖漫滩地因水文节律变化呈现出水位变化大导致亲水难、浅滩沟塘众多造成现状道路破碎导致贯通难、湿地滩涂地风貌不佳导致体验难等问题,基于以上因水文节律变化而产生的场地问题进行规划,探讨滨水绿道设计思考。
图1 溢泉湖环湖绿廊规划设计方案
依托湖区优良生态环境,以场地生态保护为基础,围绕“湖面、湖岸、湖滨”三个维度进行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打造集湖泊游憩、生态旅游、文化体验、运动休闲、康疗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服务于城乡居民和旅游者的环湖旅游休闲绿廊,提升溢泉湖景区风貌品质。
水文节律是指胡泊水情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广义的水文节律包括昼夜、月运、季节和年际节律,狭义的水文节律是指月运、季节节律[1]。水文节律控制湖泊水位涨落,形成枯-涨-丰-退的水文变化,导致洲滩涂地形成周期性的淹没和出露[2]。水文过程是水文要素在时间上持续变化或周期变化的动态过程。
溢泉湖景区内为东武仕水库,东侧设有拦水坝,水质优良,为综合利用型水库。水库以110.0 m等高线为水库边界范围,水库容积为完全年调节特征。水库径流主要源于降水,年水位变化大,水文节律呈年季变化,汛限水位104.0 m,历史最高库水位108.82 m,水库设计洪水位107.27 m。汛限期: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3月末为水库汛限期,水位标高为106~108 m,当水库水位高于108.8 m时,水库开闸放水,维持调节水位108 m。枯水期:4月初至10月中旬入库流径流量锐减,大坝停止泄洪开始蓄水,控制常水位线为104~106 m。
溢泉湖景区由于水文节律固有的周期性性变化形成库水消落带,主要分布在水岸边缘104~108.8 m高度,东北侧消落带跨度小,约40 m左右;西侧跨度广,约780 m左右。消落带冬季被水淹没紧邻村庄边界,夏季退水成陆,形成大面积浅滩湿地、沟渠、河塘、小岛等。其次,尽管110 m高程范围内属水库用地,由于常年无水浸入,被临近村民大面积开辟为田地、鱼塘。综上所述,造成区域内道路破碎、绿道贯通难、滩涂地广亲水难、退耕退渔难、游憩风貌不佳的等问题。
滨水绿道空间宽度都应该是变化的,范围划定应考虑以下因素:过滤泥沙及富营养物所需要的空间范围、沿河区域坡度及沿河区域人类活动密度等[3]。溢泉湖滨水绿道空间综合考虑水文过程、生态红线、县域边界、场地竖向、人类活动等因素,划定滨水绿道空间范围:以104 m水位线为基础至周边陆上空间,并将滨湖已开发用地纳入绿道整体规划范围,进行统筹规划,以保护水体资源以及维护生态完整性。绿道路网空间游憩空间范围在105~110 m水位线区间内,104~105 m水位线区域为水路过渡空间。根据水位枯-涨-丰-退的变化情况,丰水位期绿道游憩空间为在108.8~110 m等高线区间内,枯水位期绿道游憩空间在105~110 m等高线区间内。
溢泉湖滨水绿道主要通过三级道路类型来构建路网骨架空间:不可淹没的一级环湖慢行道、短期淹没的二级湿地栈道、可淹没的三级亲水石板路。通过三级路网的打造,营造溢泉湖亲水、亲自然的滨水绿道路网空间。
(1)不可淹没的一级环湖慢行道:一级环湖绿道路面宽5 m,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标高109.0 m以上,承担电瓶车、自行车、步行功能。环湖慢行道尽可能利用已形成的现状道路空间,以村庄绕行、垫高过水、设置漂桥等方式来避让村庄及农田区域。据此,环湖慢行道形成现状提升型、新建道路型、局部堆堤型、堆堤过水型4种道路断面类型,以满足现状条件及水文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环湖慢行道同时串联6座现状提升景观桥、3座新建景观桥及1座景观浮桥,形成环湖贯通的一级慢行道路。
(2)短期淹没的二级湿地栈道:设置于湿地路段,主要分布在景观节点空间内,与一级环湖慢行道串联,形成路网。二级湿地栈道路面宽度2 m,防腐木路面,标高在108.8~110 m水位线区间内,除洪水期时常年不浸水。湿地栈道是以亲水为主要目标,通过对两侧景观风貌的营造,感受年季水位变化带来景观风貌变化地体验。
(3)可淹没的三级亲水石板路:多设置于漫滩腹地较广区域,枯水期溢泉湖百米滩涂,难以见水。设置三级亲水石板路,深入漫滩腹地,结合景观生态手段营造韧性蓝绿空间,让游人感知场地,体验场地,欣赏生态滨水景观风貌。亲水石板路路面宽度2~3 m,石板铺设,标高在105~108.8 m水位线间,浸水时长7个月以内。
绿道构建初期应该是考虑保护水体资源以及维持生态完整性,其核心要素是保护河滩地貌、水文及原生植物[4]。溢泉湖蓝绿空间以生态性、地域性、多样性、经济性为主要设计原则,如图2所示,最大限度保留河滩地自然属性,降低对生态的破坏,达到水-路-绿相协调、展现区域风貌的设计目的。
图2 韧性蓝绿空间规划布局
(1)恢复生态水文的植被群落:水文过程对维系消落带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5],水文节律的变化决定了植物群落在空间上分布的差异性。溢泉湖湿地植物群落依托现状草水林田的植被基础,以响应水文过程、保持水土、净化水体、营造季相风貌为出发点构建植被群落。在植被空间层次上,构建湿地草本层、挺水植物层、湿地灌丛层、湿生林泽层、耐水淹阔叶乔木层[6];在植被品种的选择上,保护原生植被、补植本土植被;植被群落营造上,根据区域风貌特点,搭配符合空间立意的植被群落[7]。如一泉湖“磁县新八景”中千姿雁舞景观节点,其文化立意借用磁州老八景中贺兰积雪“大雪飞舞、群峦起伏、阳光下照、红白激溅、五彩缤纷”的景观意境,植被通过大量种植芦苇和满江红为主要植被,搭配挺水植物千屈菜、香蒲、灯芯草、莎草等,耐水淹阔叶乔木杨柳、黄栌、枫香等,展现积雪久久不化、大地皆黄、红白交映的幽静悦目画卷。
(2)构建韧性安全的生态设施:根据丰水期水位线(108 m)、常水位线(106 m)及枯水期水位线(104 m)的水文节律变化,在消落带地域较广区域设置湿地水泡、生态岛链等[8]。丰水期滩涂湿地起滞留缓解作用;常水位期滩涂湿地有储水作用,不规则的湿地水泡和岛链为候鸟及区域生物提供优良栖息地;枯水期水位下降,水岸线的滩涂湿地呈裸露状态,湿地内的植被群落自然生长,形成优美的植被群落景观。以生态景观设计手段缓解区域雨洪问题,同时将远水引入、留住。再通过可淹没的三级亲水石板路将湿地水泡和岛链进行串联,让游人充分亲近水面,形成多元共享的亲水绿道空间。局部边岸的岩土体环境受到库水侵蚀、水位变化、波浪冲刷掏蚀等因素的影响易造成边岸塌陷。设计中通过1∶3缓坡入水的边坡护岸削弱水流冲击、裸漏的消落带处补植湿生植物固土、冲刷严重处使用木桩毛石或生态石笼工程做法进行边坡防护及加固措施,保证绿道水岸安全。
本文将水文过程作为滨水绿道的设计基础,以景观视角提出划分滨水绿道空间范围、构建了复合绿道网络骨架、营造健康韧性蓝绿空间三个方面的设计策略,探讨了水文节律变化与滨水绿道要素间的设计契合点,力求发挥滨水绿道最大功能性,保持滨水空间生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