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 高东阳 李敏 余守宽 朱严瑾
摘 要:云南林业发展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较高的资源综合水平,但资源综合开发不足,林产结构不合理,整体效益不高,人工林树种单一,病虫害防治形势严重,林业法制改革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和威胁。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云南林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经济发展
Abstract: Yunnan forestry development has superior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high comprehensive level of resources, bu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structure of forest products is unreasonable. The overall benefit is not high, the tree species of artificial forest is single, the situation of pest control is serious, and there are obvious drawbacks and threats in the reform of forestry legal system. Combined with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Yunnan.
Key words: forestr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1云南林產发展概述
云南省位于云贵高原西南麓,东临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靠四川省,西北靠西藏自治区,西靠缅甸,南靠老挝和越南。举世闻名的金沙江、怒江和澜沧江几乎并排而流。险峻的峰峦和山谷相交,河流和溪流源远流长,湖泊和温泉四处分布,这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天堂。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了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使云南动植物物种极其丰富,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
云南省是中国四大地区之一。森林面积、活树的总储蓄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云南林产产品种类繁多,具有巨大的经济和市场价值潜力。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区域优势。但是云南省林产品的发展规模不高,产业关联性不强,市场竞争力不足,科技附加值不高,,产品的市场份额不够。主要原因是对云南林业发展研究不足,包括对林业的定义、内涵和外延认识不足。研究云南林产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2云南林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概述
云南林业正处于“资源大、产业小、效益差”的局面,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系列问题跟林业产权制度和产业要素投入以及配套设施紧密相关,充分认识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加快引导产业发展的前提,也才能有效的指导林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有序、稳步开展各项工作。制约云南林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源优势与产业弱势矛盾加剧。云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生物多样性、在三维生态系统中,云南林业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但资源优势与产业效益没有形成良好的联系。
二是林业产权不明确。现有的林业制度限制了林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工业化发展。由于林业资源与产权关系不明确、不规范,生产要素无法有效组织,严重影响森林经营的市场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束缚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发展缓慢。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经济林品种中低产品种多,高效品种少,普通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木材加工规模小,主导产品产量不高。
四是资源开发与生产加工之间的联系太少。云南省有许多山区,交通不便,气候多变。林业资源的培育不能满足加工企业对资源开发、成本核算的要求。相关加工和生产公司无法准确地将其详细的需求信息传递给资源种植者,因此难以指导农民进行有效的资源开发。这样一来,无论是上游加工和生产设施对下游种植和林业资产培育的推动作用,还是下游资源建设集团对上游加工和生产设施的支持作用都很难推进。
五是与林产品相关的公司规模小,技术标准低,初级和低级产品较多,深加工产品较少。云南林产在了解和记录市场需求、市场预测和投资机会方面落后,这导致其加工厂数量较少,初级和低价值产品较多,附加值较高,加工产品较少。生产技术人员素质不高,产品质量低,深加工少。
六是没有大型龙头企业带头。云南省大型林业公司的数量少,质量差,几乎没有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林业企业,带动能力弱。
七是林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云南省林业从业人员和林业从业人员大多位于偏远山区,接受新事物能力弱,市场意识淡薄、一般的竞争意识不强。现有林业企业整体实力弱,效益低,多数林业企业远离城区,优秀人引入困难。云南林产人才队伍呈“年轻人少、老年人多、专业技术人员少、管理人员多、技术职称人员少、无职称人员多”的“三少三多”现状。
八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根据云南省的高速公路网显示,高速公路网的枢纽主要是地方和区域层面的城镇,道路、城镇和村庄之间的连接相对较小,交通量和通行能力之间的矛盾也比较明显,公路负荷较高,受地质地形影响,公路维修成本相对较高,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较窄、保有量低及建设和使用成本较高一直影响着云南省经济社会会的发展,也制约着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快建设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行之路。
3云南林产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理顺资源与产业关系,构建云南现代林产体系
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江苏是一个林业资源小省,但却是一个林业大省;云南林业资源丰富,但林业发展滞后。发展云南林业,正确认识资源与产业的关系,加快现代林业体系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林区的生产潜力,加快发展以培育森林资源为重点的林业初级产业;第二,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支撑第二林业产业;第三,充分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在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发展第三林业产业。
3.2建立支持科技创新支撑
林产发展需要以科技为基础,科技是推动林产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建立林产科技支撑体系,,通过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发展支柱产业和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林产的发展与的高技术专业人才密不可分,加强林产人才建设是,林产发展的基础。
3.3完善宏观调控扶持体系
一是做好林产发展规划,强化产业政策导向,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动态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变化。二是广泛部署资源,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林业健康发展的行政和法律手段。三是维护和支持林业行业的领先企业,创建知名的林产品品牌。四是维护和扩大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3.4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林业法制改革
云南林业处于"资源大,产业小,效益差"的状态,林权改革极具紧迫性和必要性。一方面,云南是中国重点林区和林区最多的省份之一,,有重要的生态地位,林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云南林业还存在着权属不清、责任不一致的问题,多数山林集体经营的农民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他们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农民还没有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在保持林地农民集体所有的前提下,通过制定一些地方法规,明确界定林业产权的内涵,增加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3.5加快林业产业组织框架建设
培育龙头企业和建设生产基地是形成产业组织体系的有效途径,体系完整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往往要有产业活动各个环节的优势产业实体和高效的配套服务内容,才能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有充分的把握和判断,才能有效应对市场风险和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当前云南林业产业专门化水平相对较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多,相关配套服务设施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整个产业发展进程还只是在初级阶段,因此,要科学客观评判云南林业产业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水平,引导产业组织的渐次发展和完善,避免产业盲目膨胀和产业链的虚延。
3.6加快林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产业社会化服务设施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高成本性,因此政府对其投资是非常必要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林业行业产业协会职能,使之承担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在林业发展的信息传播、信息提供、产业信息交流、咨询服务、产品推广、科研、企业培训等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促进林业要素的合理高效配置,促进产业高效稳健发展。
3.7加大资本和技术投入力度
实施有效的转换率高的投融资方式和完善其法律政策保障措施,设立林业发展专项基金和给以必要的信贷支持、提高资本转化率、加大林业招商引资项目力度,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持。此外,疏通技术转化通道,提高技术的直接参与度,加快建设林业技术服务网点。目前的重点应该是争取建立技术周期性或定期性下乡服务制度,切实为林业产业的上游行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服务。
3.8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浩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载体,并一直被认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其特征导致其投资的高成本性和回报的长期性,政府一直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投资者。近年来,云南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等级公路的建设明显加快。随着泛亚铁路的逐步开工建设,云南交通网络将不断完善,但由于地理环境和区域交通投资的差异性导致云南交通网络结构的二元现象极为明显,因此,加快建设和完善通乡通村交通设施进程对于林业产业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0:2,12-17,42-43,50-51,130-131,135-145.
[2]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67-75,71-75,79-99,158-161,224-247.
[3]吴殿廷.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38-47.
[4]陈仲常.产业经济理论与实证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4:47-60.
[5]江泽慧主编.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调研报告(上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0:121-184
[6]康云海,马勇主编.云南经济发展报告2008~2009[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6:191-201.
作者简介:杨春(1993—),男,云南普洱,助理农艺师,云南农业大学2019级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天然橡胶生产加工和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等研究.
①通讯作者:高东阳(1983—),男,云南曲靖,助理农艺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天然橡胶生产加工和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