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视角看陕西民俗饮食词汇的英译

2021-05-10 17:24李茂茂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5期
关键词:交际翻译白鹿原民俗文化

李茂茂

摘  要:《白鹿原》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大量包含关中民俗饮食文化的特色美食,但从现有的译作来看,对关中美食的翻译缺乏规范,漏洞百出。本文从找寻关中美食翻译现状出发,以《白鹿原》关中特色美食为研究对象,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旨在为分析白鹿原提出一些可行的翻译方法,探讨并解决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广陕西的美食文化。

关键词:白鹿原;饮食文化词汇;语义翻译;交际翻译;民俗文化

一、引言

《白鹿原》是一幅关中民俗风情的绚丽画卷,有中国《百年孤独》之称。自出版以来,受到海内外高度赞赏。《白鹿原》是陕西关中民俗文化土壤中成长出的文学巨作,它充分展示了该地区的民俗文化。这些丰富的民俗文化都是凭借作品的语言尤其是词汇来展现的。研究其词汇英译,有利于国外读者避免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或误解,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白鹿原》的故事发生在白鹿原上,该地区有着独具特色的食物名称和饮食文化,关中以面食为主,花样繁多。笔者集中搜索了这部小说中的关中饮食文化词汇。小说中涉及面食文化的词汇多达30余种。主要有蒸馍、锅盔、花馍、葱花大饼、罐罐儿馍、臊子面、饸饹、凉皮儿、搅团等。还有超过 15 种以上的关中特色小吃词汇,如牛羊肉泡馍、豆腐脑儿、糖疙瘩儿等。这些饮食文化词汇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关中饮食文化。研究其英译,必然有利于关中文化走出陕西,走向世界。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概述

在20世纪末期,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出版了《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在这本书中,第一次提到了什么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种翻译方式各有不同,语义翻译更偏重于对原文文本的呈现,也就是在不违反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将原文内容尽可能地再现。这种翻译方式尽可能地不改变原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使得译文与原文在风格上尽可能地相似,使读者有更精确的阅读体验。本书中提到的另外一种翻译方式—交际翻译,则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感受,想要塑造一种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原文作者的感受,也就是说,这种翻译方式会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不同的读者对象对其进行不同的翻译。语义翻译的方法更加依于原文文本,致力于将原文文本尽可能地呈现出来,交际翻译则更注重于最后翻译的翻译效果,是针对读者的阅读体会来进行翻译的。

語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中的核心内容,其中,语义翻译指最大可能准确地去表达原文的意义,但其前提是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可能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彼得·纽马克,2002)语义翻译侧重源语,注重保留原文风格特色;交际翻译侧重目标语,注重译文的交际功能。语义翻译法集异化、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交际翻译法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

采用语义翻译的方式会让翻译后的文章跟原文在形式和结构上更为相似,很大程度地对原文进行了还原。而交际翻译是在不改变原文原意的基础上,对原文语法进行优化,不局限于只将原文文本逐字逐句翻译,将原文逻辑结构调整为译文语言人群更能接受的形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对原文进行理解和接受,使译文更接地气。并且使用交际翻译的方式可以对原文内容进行删减,让原文呈现出更好的效果,使较独特的语言普通化(王华玲,94)。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中的核心内容,其中,语义翻译指最大可能准确地去表达原文的意义,但其前提是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可能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邵艳,吴云珍,99)语义翻译侧重源语,注重保留原文风格特色;交际翻译侧重目标语,注重译文的交际功能。语义翻译法集异化、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交际翻译法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

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中,强调把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成一个整体,在翻译中不可能孤立地使用某种方法,也不能说二者孰优孰劣。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翻译中常交替使用,二者仅侧重点不同而已。

三、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视角看白鹿原饮食文化词汇英译

在国内,《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等知名期刊都对此理论进行过专业的讨论。语义翻译重在探讨源作者的思想,在翻译过程中要求保留源作者的语言特色以及表达方式。其目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尽量保留原文结构和风格,准确的再现原作者的意思。交际翻译理论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通过有效的翻译将原文所要传达的意义努力地传达清楚,使双方群体可以方便的理解和接纳。在此种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很大的空间来解释和调整原文的语序。

例如《白鹿原》中的馍类食物就多达 17 种。文中出现了“卖馍客”“馍铺”以及“长面”“饸饹”等多种说法。译者要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对陕西特色小吃进行恰当翻译,首先要了解小说中出现的特色美食,进而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以达到向目标语读者传递信息的目的。下面我就对《白鹿原》中出现较多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类食物进行探究。

(一)馍类食物的翻译

1. 罐罐儿馍

“罐罐儿馍”是白鹿原乃至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馍食。馍的一端小,一端大,其外形像罐罐儿,俗称“罐罐儿馍”。清代以前,白鹿原的罐罐儿馍已经在关中地区享有盛名,现在罐罐儿馍已成为一种传统食物。罐罐儿馍的英文有 steamed bread、steamed buns、mantou。三个译文都可以表达“罐罐儿馍”的本意。mantou 和 steamed buns 的翻译更能表现这种馍特有的形状,更有利于转换原文的文化意象—罐罐儿。但从交际翻译视角来看,steamed buns 更容易使读者产生与罐罐儿馍相似的意象联想,这种归化的译法在新的翻译生态中更易长存。从语义翻译视角来看mantou的翻译使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的文化色彩,目前这个词已经被很多外国友人接受,不影响理解。

2. 花馍

花馍也称面花,是中国民间面塑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需豆子、枣、米类、胡椒等辅料,适用于婚丧嫁娶、献奠祖先等场合。花馍寓意吉祥,造型百态,是陕西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花馍在关中农村广为流传,是农村四时八节、祝寿满月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白鹿原》中提到了石榴、沙果、麦穗、棉花、兔儿、猪儿等形状花馍。给白灵过满月时,“亲戚朋友带着精心制作的……各种形状的花馍来了”(《白鹿原》第 6 章)。花 馍 的 英 文 有 音 译 的 Huamo, 也 有 bread in various shapes。从语言语义的角度来讲,译者要准确理解“花馍”是指造型多样、寓意美好的馍。转换时,一定要适应语言形式,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Huamo 这个词汇英文中并不存在。bread in various shapes 能更明确地表达“花馍”的意思。从交际翻译视角来看,如果仅仅用 Huamo 不加任何注释,有可能造成目标语读者理解困难,加上注释“a kind of bread in various shapes to show one's best wishes”就能转换成一个很好的译文。但是,小说翻译为了不妨碍读者阅读的乐趣,不能频繁加注。而 bread in various shapes 就不存在上述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bread in various shapes 是更能长久生存,为读者所接受的译文。

3. 锅盔

“锅盔”是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名食,在小说《白鹿原》中出现十多余次。锅盔形似锅盖,是关中十大怪之一。锅盔可音译为guokui,也可英译为pancakes baked in wok 或 baked wheaten cake。这三个译文从词汇的角度来看,guokui 目标语言中并不存在,是按照汉语拼音音译过来的。后两个译文读者很容易理解,能够表达“锅盔”这个词的原意。从交际翻译视角来看,guokui 和 pancakes baked in wok 更能充分转换源美食的形状和构成,译文更易适应目标读者,实现适应生存。从语义翻译视角来看,如果是配有插图,guokui 更容易准确理解。但是,《白鹿原》这部长篇小说翻译时,经过适应选择,笔者认为 pancakes baked in wok或 baked wheaten cake 译文整合转换度更高,是更好的译文。

(二)面类食物的英译

面条是关中百姓最爱吃也最常吃的面食之一。下面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讨论“长面”“饸饹”“臊子面”“面食词汇的英译。

1. 长面

“长面”象征长寿,寓意交谊长久,常常只在过年过节、新婚嫁娶、为长者祝寿、为新生儿过满月等喜庆活动中招待亲朋好友如小说中第 24 章白灵给鹿兆鹏做了“长面”。“长面”的英文译法有birthday noodles,还有long noodles for friendship or longevity。“长面”的两种译文从语义视角和交际视角来看,都能很好地适应生存。从文化的角度来看,birthday noodles 更能充分转换过生日吃长面条寓意长命百岁的面食文化。在今后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过生日就用 birthday noodles 或long noodles for longevity,其他场景就用 long noodles for friendship 或 long noodles 即可。

2. 饸饹

饸饹是用荞麦粉加工制成的,清热解毒,是一种深受喜爱的关中面食。《白鹿原》中第 21 章芒娃儿的父亲就给他买了豆腐脑儿、饸饹等吃食。饸饹的英译为 buckwheat noodles,也有音译为Hele。Hele 这个词目标语言中并不存在。buckwheat noodles 不存在理解问题,能适应译文读者这一生态群落,也能表达“饸饹”这个词的原意,是译者转换很到位的译文。从语义翻译视角来看,Hele 和 buckwheat noodles 都能充分转换源语言的文化信息和色彩。从交际翻译视角来看,如果是有插图的关中食文化介绍册或是菜单翻译,Hele 这一译文很容易理解。但是,在小说翻译时,为适应小说读者,笔者认为buckwheat noodles 这个译文整合转换度更高,是更好的译文。

3.羊肉泡馍

提到关中美食,头一个浮现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的应该就是羊肉泡馍了。在《白鹿原》的小说中,也不乏对这一小吃的描述。羊肉泡馍从名字来看,制作原料明确,但翻译时需把其烹饪方式“泡”和原料“馍”译出来。但是从目前对羊肉泡馍的翻译来看,“Pita Bread Soaked in Lamb Soup”更容易被目标读者所接受,Pita特指中东地区皮塔饼;soked顾名思义表示浸透的,浸泡的意思;从交际翻译视角来看,该译文对读者产生的效果尽最大可能去实现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同时也准确地去表达了原文的意义。倘若使用“Steamed mutton”这种翻译,从语义视角来看,属于异化直译的表达,从结构上来说,符合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但没有实现对原文含义的准确表达。所以从传播《白鹿原》和关中民俗饮食角度上来说,“Pita Bread Soaked in Lamb Soup”的翻译传播度更高一些。

4.水磨丝

大家听名字,只能猜出这道菜是丝状的,但是具体是什么做的,还是猜不出来的,毕竟不能真的把水磨石切成丝吧。其实这个名字是指猪耳朵切成丝以后,花纹像是水磨石一样。水磨丝是指以猪耳为原料,将猪耳传统名菜平面片开,见水磨石般花,故名水磨丝。该类小吃从字面上看不出原料、烹饪方法。在翻译时应突出对该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并辅以解释,可采取“音译 + 注释”的方式进行翻译。先翻译小吃本身的特色,然后解释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或原料,即先用语义翻译,后用交際翻译。

采用“Shui Mosi(Sliced Pork Ears)”的方法,从语义翻译视角来看,保留了语言特色以及表达方式,尽量保留原文结构和风格,准确的再现原作者的意思,该类美食的翻译,与无文化寓意小吃中烹饪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不能望文生义,译者应了解其真实的烹饪方式和制作原料,否则体现不出特色。从交际翻译视角来看,在原语与译语出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这种解释性翻译反而更容易接受。

四、结语

本文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白鹿原中关中美食的翻译方法。特色小吃的翻译因具有地域认识局限,故而翻译起来较为困难,其要求译者在具体翻译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小吃本身的特色及其文化内涵,遵循相关的翻译原则与翻译策略,还要了解译入语的文化与习惯,进而推进文化的相互交流。

从特色小吃名称翻译的角度来看,对于那些制作原料明确,烹饪方式无歧义,没有明显文化内涵的小吃,语义翻译能够直接表达其原有涵义,适合表达小吃本身文化内涵较少或者零文化内涵的名称;交际翻译适用于小吃名称中带有易造成中西文化曲解、误解的情形。但总体而言,语义翻译或者交际翻译仅适用于文化内涵有限的小吃名称翻译,在翻译菜品信息与文化信息相融合的小吃名称时较为局限,因而,需要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用。

参考文献

[1] James, L. The Chinese Classics[M]. New York:Penguin Group,2014: 6.

[2] Newmark ,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 New York:Prentice Hall , 1988.

[3] 陈忠实.《白鹿原》[M]. 北京:人民文化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交际翻译白鹿原民俗文化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祭语风中》与《白鹿原》之比较
公示语翻译探究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及应用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中医四字格英译中的应用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白鹿原》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