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祁
摘 要:就启蒙主义而言,是中国20世纪文学当中的一种显著特点。在启蒙的感召下,这个阶段的中国思想文化在不断变化、发展、丰富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文学伟人。对于梁启超来看,不仅继承了过去前辈们的启蒙精神,也发扬了其自身直面现实的特点,更通过走向大众,对社会进行批判,并利用文学开展了一场别具生面的思想启蒙战斗。同时,他也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了自身思想启蒙的信念,更将该阶段的文学拉入到了新民的行列当中,进而成为了思想启蒙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梁启超的启蒙以及新民思想。
关键词:新民思想;启蒙思想;梁启超
前言
作为活跃的政论家与启蒙思想家来看,梁启超在20世纪初以其自身的多变性闻名于世。这一点其实与他的个性气质有关,同时也直接反映出当时社会变革以及环境日益复杂所带来的影响。对于那个时期来看,中国的落后不仅是政治制度的问题,更包含了人的素质问题,这也是当时人们所爭论的一个焦点。自梁启超逃亡日本后,通过接触西方思想,使其就中国问题打开了全新的视角,这也使其初步孕育出了新民思想。对于新民思想来看,虽然只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但其中包括了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的重新认识与理解,也结合了中国当时背景下所存在的问题,利用文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一、新民思想
(一)新民思想的初成
对于新民思想的初步形成来看,其实是梁启超在主笔《清议报》这个时期所产生的一些感悟。因为,在戊戌变法之后,梁启超出逃日本,在海外流亡的这段时间,梁启超对西方文化以及社会有了更深的感悟。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他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了全新的视角,尤其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快速走上了发展的道路,使他获得了更深的感受,这也使其意识到,戊戌变法的失败,其实是因为“开民智”不够强劲。即使他在这一时期,也有过相关的言论,但是限于当时的民权思想等问题,使得最终的落实效果十分有限[1]。对此,在流亡后,梁启超其实已经将主要的精力放入到如何“开民智”,这也使其在他人的资助下,开办了《清议报》。在报刊词中,梁启超表达了该报的宗旨就是“主持清议,开发民智”。这个时期的梁启超,其实对于“开民智”的理解,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同时他所接触到的先进思想也使其获得了新的感悟。他的主张是对民众进行启蒙,并破除奴隶制,进而打造出一个具有独立且自由品格的民国。在这个阶段中,梁启超对于国家与国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整理,他认为国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在传统的观念中,其实并没有现代意义上所谓的国家的观念,而且在专制制度下,臣民也只有服从帝王的义务,这一点其实造成了民众对于国家的发展会有冷漠的态度,并且群众也缺乏了一颗爱国的心。但是,国民其实与之不同,因为国民才是国家的主人。与此同时,就国民个体之间的关系来看,他主张爱他与利己。毕竟。独立自由是每一个个体的权利,但是利己才是不放弃个体权利的根本。也只有尊崇这两点,才能通过群里的力量使国家变得强大。
新民思想的成熟
新民思想的成熟,其实是源于《新民丛报》这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当中,梁启超利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的一些内容,实现对新民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地思考,并生成了一套具体的方案,而且也为新民思想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构建与完善。在他的理论中,新民必须要从自新开始,这只是第一步,还需要通过层层递进地发展,实现制度建设,进而才能使新民的理想能够实现,以此才能打造出全新的国度。在梁启超的文学作品当中,虽然用了一些比较尖的话语,对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并且也利用了自由且独立的观点来塑造国民,但是他也应用了中国的传统道德理论。在这个时期当中,他提出“采合中西之道德”,实现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应用与发展。因此,在中西合并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具有价值的思想进行了创造与发展,更在整合的过程中,为新民思想的体系找到了发展的道路。
新民思想的深化
自梁启超受邀进行了北美大陆的游历,在返回日本后,他的言论就发生了改变。也是在这个时期,新民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这个阶段中,梁启超不再一味地鼓吹自由与独立,而是更加冷静且客观的对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且也对国民的素质以及理想等进行了深化,同时在推行中进行了全新的突破。毕竟,自国外的游历之后,梁启超发现过去所应用的理论存有缺漏,且很多问题不能够再回避。例如,对于自由与独立来看,如何使用才能够更为恰当?他发现,只有培养国民自身的自治力,才能凸显此两点应用的要义。在1903年之后,梁启超更多关注的是传统的价值。比如,如何实现利用儒家思想来打造国民的自治力。在这个前提下,不仅使用了西方思想当中的自由与独立,也利用了传统思想当中的一些精华部分进行了修正[2]。
二、启蒙思想与反思
对于新民思想来看,它的出现离不开启蒙思想,更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因此,就梁启超自身来看,启蒙思想的使用以及新民思想的形成其实是基于自身对于戊戌变法的一些反思,而且也是根据时代发展,实现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一个过程。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自身是民权思想的鼓吹者,而对于民权思想的使用来看,他主张的是“开民智”[2]。但是,他自身在实际行动上,其实更热衷的是实践。在维新失败之后,在逃亡的阶段,过去种种的问题让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也让他意识到,宪政的建立必须要有国民的参与。这时,他对专制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同时通过西方思想的使用,进行了新民体系的建设。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思想史上的一种启蒙[3]。
总结
在梁启超的理论构建以及实践下,真正通过了文学的启蒙以及新民思想的建设来影响中国在20世纪初文学的走向,并以政治化与现实化的角度,实现将文学内容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进行了转变。这一点,真正做到了以“开民智”为主,并结合西方先进观点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部分相结合,同时为后世的理论应用程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力克. “新民”与“立人”:梁启超与鲁迅启蒙思想之比较[J]. 天津社会科学,2019,(01):147-155.
[2]陈旭光,郭涛. “移人”、启蒙与中国特色现实主义批评观——论梁启超的艺术批评思想与实践[J]. 艺术百家,2015,31(06):136-141.
[3]苏丰庆. 清末民初“新民思潮”的萌生以及代表人物[J]. 黑龙江史志,2013,(1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