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爱棣 刁辉平 林桂永
【关键词】实地训练;老年脑卒中;平衡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9-0217-02
脑卒中位居我国居民各种死因的首位,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病残率的特点,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62%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1]。平衡是脑卒中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肌能衰退,平衡功能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训练非常重要,然而很多患者在康复室进行训练后,回归生活后平衡功能问题又重新出现。在广州市老人院康复花园里,有一条由橡胶、沙子、草地、碎石组成的康复路径,本研究探讨花园实地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广州市老年医院康复中心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康复患者。采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处于恢复期,无明显下肢及躯干肌无明显痉挛,能够站立,能使用助行器或独立步行;能够按指令训练。排除标准为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脑、肾疾病;重度营养不良;影响功能恢的其他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的患者。
1.2训练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两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偏瘫侧肢体的运动训练、针灸与推拿治疗。观察组同时还进行15min,不同质地的实地训练,具体方法如下:①走由橡胶、草地、沙地、细石、鹅卵石组成长约30m的路径,来回两次,约10min;②在不同的材质上做健患侧的单脚站立,单脚站立时间约5s,做三组,约2min;③在不同材质上做下蹲,维持5s,做三组约3min。
1.3评估方法 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进行Berg量表法评定和TUGT测试。Berg量表测量动作由坐到站14项动作,每项动作0分表示患者无法完成动作,4分则表示患者可正常完成动作,总分56分,分数越高,代表其平衡能力越好。[3]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测试患者移动能力,受试者从有靠背座椅上站起沿直线来回行走3m距离,在转回身走到座椅坐下所需要的时间。[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平衡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患者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两组患者BBS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其中平衡障碍是最常见的症状[5],而老年的脑卒中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平衡功能锻炼对于老年患者回归家庭、社区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的康复治疗能通过PNF、Bobath等神经促通技术,患者主被动康复训练可以强化感觉输入刺激量,改善本体感觉,提高肌力改善平衡功能[6]。中医传统康复手段则可以通过利用按摩、针灸刺激穴位等的手段,对肢体进行牵张、挤压、捻捏、点按等放松肌肉,提高肢体的灵活性,从而有助于改善平衡能力[7]。因此常规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本体感觉、肌力,提高平衡能力,从对照组的治疗前后的BBS得分和TUGT测试时间可以看出,患者经过常规的康复训练平衡功能得到了提高。观察组还加入了花园康复路径的训练,当患者站立在固定的支撑面,足底皮肤的触觉压力觉和踝足部关节的本体感觉输入起主导作用[8],患者加强踝足的感觉输入,能有效刺激踝足周围的本体感觉感受器。在不同材料上进行站立、下蹲,更是加强踝足的感觉刺激,进一步激活踝足周围的本体感觉。张彪等研究指出,本体感觉训练能够激活更多的本体感受器,进而激活和募集相应数量的运动单位参与运动[9],有利于增强踝足周围肌群的肌力和协调性,从而改善踝足的稳定性,踝足稳定性提高有助于平衡能力的改善[10]。在不同材料上步行患者会通过身体图式进行调整。身体图式是将输入的感觉与自己的运动予以比较,形成校正肌肉活动的指标,是无意识中学习的,决定瞬间身体部位的空间位置及身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位置关系[11]。不同材料组成的平面稳定性不一样,患者在上面步行训练能在运动状态下产生不一样的运动觉和振动觉,为维持身体的稳定,身体图式调动不同肌肉、肌腱、關节等运动器官适应变化,维持平衡,如此反复练习,患者在潜意识形成自然反应,更有利于患者适应在不同的环境中步行,维持平衡。康复室环境相对简单,传统、枯燥的干预方法会使患者在训练一定时间后出现厌烦、抵触心理,因此对患者平衡障碍与实际行走能力改善作用有限[12],康复路径设在置在花园中,花园鸟语花香,训练环境比室内丰富,花园环境能带给患者视、触、嗅的感觉,有研究表明,丰富训练环境更有利于患者提高平衡功能[13]。因此,在花园不同材料上实地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更能有效改善脑卒中老年患者的平衡功能,更有利于回归家庭社会,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