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影响

2021-05-10 14:24张睿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

张睿

【关键词】胆结石手术护理;个体化护理;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137-02

胆道系统疾病中,胆结石发病风险较高,主要与患者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发生胆结石后,可损伤胆道系统,引发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若未及时诊治,可并发严重病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依据胆结石成分分析,可分为混合性结石、胆固醇结石及胆红素结石等类型[1]。目前,临床治疗胆结石患者仍以手术为主,但手术属于侵入性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围术期内可出现强烈应激反应,增加身体负担,进而引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者可影响术后恢复,因此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内辅以科学护理干预极为重要。本文以78例胆结石患者为样本,探究个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样本共78例,均确诊为胆结石,随机分组。个体组,22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25~74岁,均值(41.79±4.18)岁,病程1~11年,均值(3.55±1.46)年;常规组,23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26~75岁,均值(41.82±4.21)岁,病程1~10年,均值(3.61±1.47)年。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比胆结石患者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

1.2选入排出标准 选入标准:样本均伴有不同程度呕吐、绞痛、餐后烧心症状,符合胆结石诊断标准;进行X线检查提示胆囊壁增厚,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胆囊内存在高密度造影;检验血清总胆红素与碱性磷酸酶,均明显升高;选入样本均知情同意[2]。

排除标准:伴血液系统病变、免疫系统病变者剔除;伴精神类疾病难以有效沟通者剔除。

1.3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即开展入院宣教,给予常规饮食指导、生活指导,术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解答患者内心疑惑。

个体组行个体化护理干预,分为术前、术中、术后三阶段,具体方案如下:(1)个体化术前干预:①创建良好病室环境: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带领患者熟悉病室环境,同时保障病室清洁、温馨、舒适,以消除患者陌生感,此外,责任护士还需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3]。②术前健康宣教:手术治疗前需为患者普及胆结石相关知识,包括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手术流程、术后注意事项等知识,以提升患者对胆结石认知。③术前心理干预:部分胆结石患者得知需手术治疗时,可能出现恐惧、抗拒心理,出现负性情绪后,需给予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做好手术治疗心理建设,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④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好手术所需医疗器械,并做好器械消毒工作;提前调节手术室温度、湿度及灯光,同时对手术室进行消毒;术前指导患者进行相关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情况,避免不利因素影响,保障手术顺利进行[4]。⑤术前饮食指导:指导患者科学规划饮食,多选择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食物,建议鸡肉、芹菜、鱼类等,同时嘱咐患者多休息,保障睡眠质量。此外,术前2~4h需禁食水,必要时进行灌肠,并清理脐部。(2)个体化术中干预:手术区域常规消毒,准备2%碘伏,利用无菌棉球沾取擦拭脐部,避免切口感染,随后调节手术室温度至23℃~24℃,做好术中保暖工作,规避术中患者体温过低风险[5]。同时术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师。(3)个体化术后干预:完成手术操作后将患者移至普通病房,患者清醒后帮助患者取半卧位休息,并给予氧气、连接心电仪,同时检查尿管、胃管及引流袋是否固定完好,并做好标记;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体温升高、血压降低或尿液减少等中毒症状,需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观察手术切口恢复情况,确定切口是否渗漏血液、体液以及局部皮肤是否出现红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观察引流管内液体形态、颜色及引流量,避免感染、出血、胆漏风险;定期测量体温变化,若病室内出现烂苹果味,且患者出现腹痛、头晕及大喘气症状,需确定是否为酮症酸中毒;掌握患者疼痛状况,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物,也可与患者沟通分散其注意力止痛;结合患者恢复情况规划饮食,术后先给予流食,若无不适症状逐渐过度为普食,注意术后禁食期间,需遵医嘱补充体液,以缓解胃肠压力,规避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术后2~3d,可将胃管拔除,并观察肛门排气是否正常[6]。

1.4统计学研究 SPSS21.0软件计算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内各项数据,由“例(%)”、x±s形式记录计数、计量指标变化,以χ2、t检验。P<0.05,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2.1胆结石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 个体组胆结石手术患者行个体化护理干预,25例满意、13例基本满意,满意率为97.44%;常规组胆结石手术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23例满意、9例基本满意,满意率为82.05%,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如表1。

2.2胆结石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析 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内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个体组SAS评分(31.16±2.98)分、SDS评分(33.73±2.51)分优于常规组(39.74±3.15)分、(40.28±2.16)分,差异显著(P<0.05);护理干预前组间SAS、SDS评分差异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2。

2.3胆结石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析 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内开展不同护理干预,个体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未开展护理干预前,组间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3。

3讨论

胆结石临床发病风险较高,具有发病机制复杂、诱因多、病程长等特点,发病后典型症状为胆绞痛、上腹压痛,若未及时诊治,可并发胆囊炎、胰腺炎等严重病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7]。目前临床多以手术方案治疗胆结石,但部分患者对胆结石及手术治疗认知有限,加上手术为有创治疗,围术期内患者极易出现焦虑、不安、恐惧等负性情绪,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治疗期间需辅以高效护理干预。近年来,个体化护理模式逐渐完善,是一种以患者为护理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充分理解、尊重患者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围术期内生理、心理全面护理,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8]。个体化护理模式中,术前充分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舒缓负性情绪,并开展健康宣教,可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术中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安抚患者负性情绪,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关注伤口、疼痛及体温变化情况,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9]。结合本次研究成果分析,个体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44%,SAS评分(31.16±2.98)分、SDS评分(33.73±2.51)分显著降低,且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P<0.05)。提示个体化护理模式用于胆结石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可帮助患者舒缓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胆结石患者选取个体化护理模式干预,效果良好,通過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护理干预,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改善患者预后,具备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个体化护理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
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