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家庭影响因素及培养建议

2021-05-10 14:24吴金兰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4期
关键词:家庭因素幼儿

摘 要:中国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幼儿阶段(1~6岁)是学习理解与控制情绪的关键时期,文章在探讨幼儿情绪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家庭影响因素,选取三个代表因素——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父母元情绪理念以及亲子依恋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并为父母更好读懂幼儿情绪、培养与提高幼儿情绪管理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情绪管理能力; 幼儿 ;家庭因素

2021年12月8日,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报告指出,中国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在对中国15个城市73992名6~16岁的儿童青少年所做的调查表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7.6%。长期负性情绪反应会侵蚀孩子的心理能量,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呢?幼儿阶段(1~6岁)是学习理解与控制情绪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作为其心理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乃至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家庭是幼儿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环境。文章在探讨幼儿情绪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家庭影响因素,为年轻父母更好读懂幼儿情绪、培养与提高幼儿情绪管理能力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情绪管理的涵义与幼儿情绪发展特点

1.情绪与情绪管理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伴随特定的生理反应与外部表现。当外来刺激作用于我们生理或者精神上时,会引起我们种种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就是情绪。情绪的反应都与周围的情况有关。人的情绪复杂多样,《礼记》中把人的情绪成为“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而心理学上更为普遍接受的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Paul Ekman提出的六大基础情绪理论,包括喜、怒、哀、惧、惊和恶。情绪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它们只是个体的真实的感受。

国外学者Salovey 和 Mayer(1990)将情绪管理界定为体察自己与别人的情绪,辨别之间的差异,并能运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引个人的思考与行为的能力。本文所述的幼儿情绪管理能力是指幼儿能够通过觉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从而有效进行情绪表达、调控的能力。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更能够使用合适的方法表达情绪,遇到不如意时有更强的情绪修复能力,能更好地控制冲动,表现出容易被人接受的行为,从而促进自己的社交发展。

2.幼儿情绪发展特点

从幼儿情绪的进行过程看,幼儿情绪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⑴情绪不稳定:幼儿时期的孩子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的情绪常常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甚至喜怒、哀乐两种对立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如“破涕为笑”。

⑵情绪容易外露:幼儿受了一点委屈就会在父母面前大哭,企图寻求父母的安慰,他们往往“开心就笑,不开心就哭”。

⑶情绪容易被感染:两岁以后,小孩子的情感表现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以及受到周围的人的情绪感染。看到身边的同龄人哭,幼儿也会跟着哭,例如幼儿园里“一个哭,哭一片”现象。

⑷情绪极易冲动:情绪的易沖动性在幼儿初期表现特别明显,他们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例如,当幼儿在超市想要买一样玩具而得不到时,就会大哭大闹宣泄自己的不满,甚至满地打滚,任凭父母怎么劝都劝不听。

二、 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家庭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幼儿情绪发展的的因素除了自身的年龄、气质等生理因素及幼儿园教育等社会因素外,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亲在幼儿情绪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对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本文从父母的角度选取三个代表因素——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父母元情绪理念以及亲子依恋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1、父母情绪管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和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的事件或问题,个人对这些生活事件的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具有良好情绪管理能力的个人能够很好地觉察到自身情绪,并进行恰当地表达和控制。有些人却会情绪失控。通常来说,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会通过两种路径影响孩子。第一,在父母对生活事件做出情绪反应和表达时,在身边的孩子会去观察父母,然后习得父母相似的情绪表达和情绪反应模式。第二,父母可能会把一些不良情绪转移或发泄到孩子的身上,直接带给孩子糟糕的情绪体验。教育学家尹建莉也说过:“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这种伤害会破环孩子对自身情绪的觉察,并影响他们的情绪表达,以至于无法学习到较好的情绪调节策略。

2、父母元情绪理念

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个体对自己或他人所表现的情绪总体上会有一套自动化的态度和思维模式即元情绪理念。父母元情绪理念就是父母在面对幼儿情绪表现时所产生的一组情绪、态度与理念等反应模式。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父母元情绪理念大致趋向四个维度:

⑴情绪教导型——父母视孩子的消极情绪为可建立彼此亲密关系或教导如何处理情绪的机会,父母对孩子的各种情绪反应非常敏感、理解且接纳,并且帮助孩子理解他们自身的感受,与孩子一起解决他们的情绪问题。

有研究表明,父母情绪教导理念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孩子的情绪觉察与调节能力。那些表现出较多情绪教导行为的父母的孩子能够较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情绪,具有较好的情绪能力。需要特别提出来的是,虽然“情绪教导型”的父母,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长期积极的影响,但这并不表示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这一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于自我调节良好的孩子,教导型父母元情绪理念对他们没有积极的影响。原因可能在于,对于那些没有表现情绪偏激的儿童而言,教导型父母可能对他们的情绪社会化“关注过度”。

⑵情绪摒除型——父母认为消极情绪是有害的,使孩子认识到消极情绪是应该被排斥的,通常采用忽略、惩罚或转移注意等方式去使孩子尽快改变或消除消极情绪。

这种理念是较受中国传统文化所肯定的类型,大多消极的情绪常被视为容易破坏人际交往和谐,理应给予摒除,但这会违背情绪的正常发展规律,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此类元情绪理念教养下的孩子,不能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容易被情绪高度激发,却无法发泄,也不知如何处理情绪,表现为较差的情绪觉察、情绪表达以及调节。

⑶情绪失控型——父母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时过于敏感,常会引发自己的神经质反应,甚至出现失控行为,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平复情绪以及情绪调节困难。

情绪失控型父母元情绪理念的父母对孩子情绪管理能力负向预测。父母无法接受孩子有消极情绪并表现出过激情绪行为,孩子在遇到相似情境时也会使用情绪失控的方式去应对,这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⑷情绪不干涉型——父母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反应无特别的态度和意向,放任孩子自由表达各式情绪,不会去跟孩子讨论出现消极情绪的原因,更不会去教导孩子如何处理不喜欢的情绪。通常认为顺其自然是教导孩子处理情绪的最佳方式。

此类父母元情绪理念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从父母那学习到情绪调节策略,时常感受到挫折、孤独和失落。不良适应表现为,在同伴交往中会处处将自己的地位放在最高,在行动上冲动、好强,或伴随出现攻击行为。

综上所述,父母具有怎樣的元情绪理念对孩子的情绪表达和行为表现有着很不一样的影响作用。

3、亲子依恋关系

亲子依恋关系是最早的人际关系形式,指儿童与主要抚养者一般指亲生父母在照顾与被照顾的互动中建立起来的强烈的持久的情感联结。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通过著名的陌生情境测验研究了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关系,根据实验结果把依恋关系分成了三种基本类型:安全型依恋(这种依恋类型的婴儿跟母亲在一起时感到非常安全,他们会以母亲为中心主动去探索环境但并不总倚偎在母亲身边,分离后再见到母亲时会主动寻求与母亲接触);回避型依恋(这类婴儿对母亲的离开不会感到难过,更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当分离后再见到母亲并没有那么迫切需要母亲安抚,他们对母亲采取回避态度);焦虑-矛盾型依恋(这类婴儿与母亲的每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其强大的心理波动,他们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接触,但同时又抗拒与母亲接触)。

依恋行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再建心理安全性,如果消极情绪被激活,会导致个体向那些能应对情景的重要他人寻求或维持亲近。因此,依恋行为成为消极情绪调节的一种策略。根据Bowlby的依恋理论,幼儿通过与看护者一般指父母的互动,学习如何表达情绪。是否向父母表达消极情绪,或者在情绪低落时表现出对父母的依恋,这些信息会形成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包括父母是否可得和给反应,或者他们在父母的眼中是否被爱。这些内部工作模式指导幼儿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并在各式情境中塑造情感调节的特性。情绪调节功能的成功实现会产生一种安全依恋,即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个体能依赖于保护性他人,进而能够安心地探索周围环境并有效与他人沟通。相反,当父母不可得时,依恋安全性也不可得,并形成有关自我和他人的消极内部工作模式,以及情绪调节的消极策略。

三、建议

1,父母要做好自我情绪管理,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

富兰克林曾说:处于盛怒之中的人,驾驭的是一匹疯马。当父母情绪不稳定,驾驭了这匹疯马时,受到伤害的,首当其冲就是自己的孩子。父母需要控制好自身的不良情绪冲动,不要把消极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更不可把孩子当成自己情绪发泄的工具。父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疏通自身的消极情绪,学习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2,营造和谐的家庭情绪氛围,为幼儿提供一个练习情绪调节的安全基地

父母的情绪表达是营造家庭情绪氛围的最直接的方式。父母说话冷言冷语,家就成了伤人的冰窖;父母说话暖言暖语,家就能成为孩子爱的港湾、成长的摇篮。有研究表明,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里,孩子的情绪更稳定,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更强。当孩子有消极情绪的时候,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心理修复的空间,接纳、包容、无条件地关爱他们,在这里,孩子可以反复地练习情绪调节。

3,给幼儿提供帮助和指导,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是一种需要学习和锻炼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完全依靠他们自身是很难做到的,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第一步,父母识别幼儿的情绪。幼儿期的儿童尤其是在3岁前,语言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找不到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因此这个时期的幼儿往往都是直接通过行为来表达情绪的,而不是通过语言。那么父母在这个时候就要细细地去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回顾一下孩子情绪爆发前的情境,去识别出孩子的的情绪。第二步,父母帮助幼儿识别自己的情绪。父母识别出孩子的情绪后,需要让孩子也了解自己当时的身体反应,平静地告诉他们这种感觉被称作什么,例如,“你现在好像很伤心”。更进一步地,父母要帮助幼儿学习更多认知情绪的词汇,丰富的情绪词汇库有助于幼儿使用更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第三步,父母帮助幼儿管理情绪。情绪是流动的,如果得不到疏导,消极情绪就会流动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首先,任何情绪的产生都是合理的,父母需要接纳孩子们的情绪。但是,对于由情绪带来的不良行为,父母需要指正引导。其次,父母要教给孩子们一些调节消极情绪的方法,例如深呼吸、玩互动游戏或者阅读情绪调节主题的绘本,目的是要让孩子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父母要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情绪爆发的根源是遇到了问题,只疏导情绪而不解决问题是治标不治本的。孩子学会了方法,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就能独自调节情绪和解决。

参考文献:

[1]Gottman J M,Katz L F, Hooven C. Parental meta-emotion philosophy and the emotional life of familie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eliminary data.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1996.(10):243-268.

[2]Won S,Song H.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metaemo-tionphilosophy on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Korean Journal of Child Studies,2015.(36):167-182.

[3]梁宗保,张光珍,陈会昌,等.学前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及其与父母元情绪理念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3):233-240.

[4]桑 晔,陈祉妍,鲍文韬,刘洪波.父母的特质元情绪与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父母元情绪理念的中介作用.中国特殊教育.2019.(12):72-77.

[5]刘夏鸽.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环境在儿童情绪调节发展中的影响机制.社会科学研究.2021.(6):43-44.

作者简介:吴金兰(1982年10月20日),女,汉族,籍贯:广东,学历:研究生在读,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毕业专业:临床心理,研究方向:家庭无效环境.

猜你喜欢
家庭因素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初探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性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
关于家庭因素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影响的调研
关于家庭因素对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影响的思考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