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是当代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的群体,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关键在于培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高职学生成为当代大学生中的重要一支,因此,文化自信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高职院校
一、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困境
为了解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现状,本文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各学段的学生展开了调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学生文化自信程度总体向好,值得肯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经深入调查也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学生层面:对文化自信有认知缺实践
针对问题:评价一下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在五个分数段中,98.7%自评分数都在60分以上,绝大部分学生的自评结果都集中在80分以上,占了82.1%,可见高职学生已具备文化自信意识并有了大体的认知。然而,真正的文化自信还需要做到知行合一,为检验其践行程度,提出另一问题:作为一名大学生,你会主动宣传本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吗?下图2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5.6%的学生表示“会”。这充分显示出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尚停留在表面认知层次,而没有进一步升华到积极实践层面。
(二)教师层面:课堂教学重专业知识轻文化教育
针对问题:在专业课的课堂上,你认为授课教师有无在知识点的讲解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这些文化元素?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同学做了否定的回答,由此可见,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对文化自信的传播和教育力度不够。对于另一问题:如果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融入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你乐于接受吗?近九成的学生做了肯定的回答。通过对比这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一方面文化教育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形式,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很好地利用课堂来开展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两者之间的矛盾需要教师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三)学校层面:文化建设欠缺走深走实
针对问题:你对学校举办的文化活动(如社团活动、校团委活动、文化讲座等)有什么意见或建议?不少学生都提到希望活动形式要推陈出新,可见“创新”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由于相较于本科教育,对高职学生的教育更具有职业倾向性,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比较关注学校的校园文化对今后走好个人职业道路的影响。所以,在文化自信的培育过程中,如何在形式创新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深入人心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一大难题。
二、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个体因素
大学阶段是高职学生文化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学生逐渐由高中阶段的“受约束”到“放飞自我”,但由于思想尚未成熟,在这一过程中一旦放松对自我的约束和管理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抵触心态。例如在崇尚个性与自由的西方文化的鼓吹下,极易诱发高职学生过分追求个人主义,认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严重过时,否定革命文化和英雄人物,进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背道而驰……如此种种,直接导致了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践行力不足。
(二)教师队伍因素
高职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也是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实施主体,其自身的人文修养和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成败。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队伍若不具备高尚的德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自我怀疑,那势必无法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文化自信的培育更无从谈起。另外,不少高职教师还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教学阶段,在日常教学中无法融入课程思政,更无法将文化自信培育融入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学生将来择业、就业打开新视野。
(三)高职院校因素
文化自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从而造成了对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明显后劲不足。例如除了开设有少数几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的课程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课程几乎没有;另外,文化自信教育往往仅在课程思政中略有涉及,还未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因此,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功能还未真正得到发挥。
三、高职院校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一)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
相较于本科教育,直接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这一特点在高职教育中更为突出。但通过调查高职毕业生的实习及就业状况,不少用人单位反映高职毕业生存在着有技能缺素养的情况,在工作中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职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通过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可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高职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从而为他们顺利择业、就业铺路。
(二)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在不少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评“唯学历、唯科研、唯论文”风气的影响下,高校师资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往往良莠不齐,学术造假等偏离立德树人初心的行为屡见不鲜。通过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对教师的德育能力、文化素养提出要求并将其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无形中也提醒广大高校教师加强自我约束,不忘教书育人初心,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三)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有利于高职院校取得内涵式长足发展
“职教 20 条”颁布以来,明确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划分开来。职业教育要想在新时代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紧扣“立德树人”要求,宣传好、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真正将职业教育办出本校特色,从而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四、文化自信培育融入成本会计课程的实践
中华文化中蕴含着的精神财富是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沃土,如何将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融入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本课题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教育之根,丰富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内容首先要突出这一根基的培育。在传统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缺乏文化知识的渗透。例如在认识成本会计这一部分,加入儒家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内容,从而提出对成本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诚信、公正、客观。通过建立教学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间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自信。
(二)创新教学模式,加强红色革命文化教育
红色革命文化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也蕴藏着豐富的育人资源。而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往往是灌输式的教学,成本核算与会计处理常常难以引起学生兴趣,课堂略显枯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以案例导入或情境再现的形式引入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在无形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及家国情怀。
(三)课内课外联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之魂,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成本会计》课程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加强课堂内外的有机联动。例如在成本会计实训课上,让学生模拟企业的相关经济业务进行操作,体验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如何恪守“爱岗、敬业、诚信”等核心价值观。在课外,授课教师可以开辟第二课堂,通过组织会计技能比赛、下企业等各类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文化自信教育资源,也都负有思政教学的使命和责任,在进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设计中要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信而学”,往往就会有动力,而且愈信愈学,愈学愈信,同时在学生“信”的前提下,文化自信培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就会顺风顺水、容易见效。
参考文献:
[1]王永刚.关于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19(04):111-112.
[2]于斐.文化自信融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探讨[J].品位?经典,2021(20):49-51+57.
[3]司慧积.高职院校构建“一体两翼”文化自信教育新模式探析[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05):45-47.
作者简介:陈娜(1994.8--),女,汉族,浙江湖州人,硕士,主要从事高职会计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
课题编号:HKYJG-2021-1-6;课题级别:一般课题; 课题项目:2021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育—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