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仕康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课程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为基础、结合生活经验、保留数学本身的特点来進行,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发展推理过程中。在此基础下,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初中数学教学有更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实践;思考
在从小学到初中的数学教学转变之中,教学内容困难度有所提升,教学模式有所改变。小学数学所学习的一些知识大多是一些基础的计算,比如说加减乘除、几何图形公式等,学习这些知识主要的手段是进行大量的练习,以此来达到能够熟练计算运用的目的。初中数学所涉及的知识大多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础方法,能够通过这些知识的掌握来对一些数学问题以及生活问题等进行解决,更注重的是数学思维以及逻辑能力的锻炼,它不像基础的计算问题可以通过练习来掌握,练习在初中数学中固然重要,但是初中数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理解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技巧。
一、 教学背景
(一)课程改革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创新,在这个不断进步的世界上,要想不被淘汰,只能继续发展,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发展,推动课程改革,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目前中国在教育上正在进行深度的课程改革,并且已经颇有成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为教学成果带来了实际性创新性的进步,不仅为学生带来了更好的课堂体验和学习环境,对于
教师来讲也受益颇多。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经验的缺乏和理解的偏差,新课改中仍存在着效率低的问题,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地去尝试一些新的学习模式,才有可能更快地解决问题,不断地发展进步。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施现状
虽然中国已经大范围地在课堂上应用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但是有许多这样的课堂仅仅是形式而已,教师没有做好引导工作,学生也没有真正地去进行讨论,小组合作仅仅作为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或者是休闲时间存在。比如说有的教师会在小组讨论环节只是随意地指出一道题目让学生进行讨论,对于学生讨论的过程以及讨论的结果,还有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却并不予以理会。而有的学生在讨论的时间内,却并没有真正地参与讨论中去,更多的只是进行嬉戏闲聊,或者是根本不参与讨论,仍然自顾自地进行自我练习。这样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根本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还有就是在组员的分配过程中,常常为了方便讨论而选择就近分配,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可能会出现一些学习较好、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同一个组内,一些学习能力较差、无法有效解决问题的学生在一个组内,这样的分配无法起到优劣互补、共同进步的作用。而且小组内部的分工并不明确,没有清晰的规章制度,发言顺序混乱,无法总结出有效的信息。
(三)教育价值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让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更加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进行引导工作,而主要的学习任务由学生来完成,通过小组内多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可以让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遇到的问题更快地得到解决。
而且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会更高,因为他们自己参与到了问题的讨论和探索过程中,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也就更加深刻。
除此之外,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更掌握数学思维以及学习技巧,在合作过程中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以及发言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个人魅力。
二、 实践方法
(一)改善授课方式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则是通过教师跟学生互动,学生跟学生互动,学生跟课本互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二)调整课堂结构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往往是一整节课堂都是教师的讲解时间,即便是有让学生提出问题的环节,也只是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继续进行讲解。数学这门课程中充满了各种逻辑推理以及思维推导,需要进行不断的推理验算以及合理辩证才能够真正的进行掌握。可以将课堂划分为不同的板块,教师先用几分钟时间进行课程内容的引导,让学生对主要内容进行探讨,在小组讨论中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没有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让教师进行解答,之后再由教师进行课堂总结补充。
(三)结合课堂素材
在数学课本中,存在着许多锻炼学生思维的素材,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素材去锻炼学生。比如说在学习立体图形这一节课程的课后习题中有这样的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形或者是圆形,截面是什么样的形状?这样的课题仅凭想象是无法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图形的立体性以及截面的特性的,可以借助一些手工制品,比如说太空沙、橡皮泥等,捏制成长方形或圆形,让学生用一张纸来进行截断,观察截面,将自己所看到的截面画出来,在小组内进行分享讨论,这样学生能够更加切实地感受到图形的立体性,对于截面的知识也能够更深地掌握了解。
三、 小组划分
(一)固定人数
每个小组内的人数应该根据班级人数进行适当的调整,控制在5~8人之间,因为如果小组人数过多的话,容易出现争执,在讨论问题时这个也发言那个也发言,很难做到发言的有序以及意见的统一。而且许多问题并不需要很多人来讨论,少而精的小组人员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过多的人数只能是一种浪费,可能有的小组成员根本无法参与到讨论当中。如果人数太少的话,又容易解决不了问题,如果问题较为困难,小组中的成员太少,也无法达到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助益的目的。所以5~8人的小组人数最为合适,既不会出现组员闲置的问题,也可以最大化地解决问题。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讨论中。而且由于班级人数可能并无法平均划分,5~8人的设置也可以有一定的人数浮动,更好地进行区块儿以及成员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