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琴
摘 要: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下,更关注知识深层次的理解、注重内容的之间的联系、激发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高阶思维。深度学习与数学核心问题之间相互影响。教师对于数学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讨论交流,有效的将各个环节,各种要素,进行整合,以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深度学习;教学研究
现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视角下数学核心问题的学习已经成为一个趋势。部分教师在教学上对学生进行核心素质的培养,但是常常存在形式上的培养。教师提的问题虽然多,但是都不够深刻,只是停留在表面。这样的教学显然不能够做到对学生思维的启迪,要想使教学能够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必须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安排教学活动,同时注意进行启发式教学,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个系统化的联系,这一过程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探讨发现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一、 课堂核心问题实施的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常常是教师满堂灌的形式,普遍缺乏深度。古人云“学贵有思”,要想有所思就必须有疑,疑问是思维的开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是研究的要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是利用一个一个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索,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深度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记录观察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提问都是表层问题,青年教师这样的问题更多,但是这些表层的问题是难以激起学生思考的,只有那些核心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所以说,有必要以核心问题为中心,通过专项的训练,建立一个精简而结构丰富的问题系统,加强教师提问的水平,形成一个积极有效的教学对话,有问题、有意识,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 核心问题含意
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在思考、研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不断积累的。问题是有效推动思考的载体,而核心问题指的是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困惑,通过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增长,给课堂留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此进行讨论,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通过自身的探索,实现数学思维的发展。深度学习下的核心问题就是能够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一个深度的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向,由一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并且新舊知识间进行的联系,最终实现目标的解决,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下,就能产生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个核心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启发等形式,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学生自主的思维,会有多种解决方法呈现,这样的分析比较可以唤醒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这些方案都是根据学生的思维推导出来的,它是符合学生实际发展规律的,教师可以针对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推导出一个计算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做到知识的迁移。核心问题起到贯穿整节课的关键作用,在问题设计上一般存在着逻辑关系。而且核心问题不宜多,要精简,那么一堂课上或者一个教学环节,设计一个核心问题就可以实现对知识点的探讨解决。深度学习下的核心问题的提出有以下几点需要关注,它是什么样的、不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以学生为出发点,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核心问题的提出要求教师从教学的本质出发,一般分为探究型和知识型核心问题,设计核心问题的提问方式,常用一些词语提问如说明、解释、分析、发现等。
三、 核心问题的设计应立足于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
高效学习行为的养成一方面要看学生是否具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以学习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看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潜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前,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身心发展的程度有所差别,如果一味地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教学任务,那么学生的学习常常会与预期效果产生巨大的差异。因此,基于数学核心问题视角下的深度学习,教师有必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性格特点来安排教学。这样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只有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才能实现学生学得扎实,才能实现在核心问题指引下高效的学习。那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可以采用课前导学的设计,在新知识的教授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预习题。通过学生预习题的演练过程,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基础水平,观察学生平时接受新内容时的反应。然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核心问题、辅助问题的提出,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教师给予的帮助程度不同,这样才能做到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发展。
四、 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策略
(一)新课伊始,呈现“核心问题”
数学教学的展开,需要教师根据之前的知识经验,带领学生探究学习,这个时候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在探究新知识时可以借助原有的知识来制定核心问题,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帮助学生实现新知识的理解学习。例如,在《比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设计核心问题“比是什么?”这是核心问题的首次出现。然后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对比的了解,及想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总结,首先就是“比是什么”,用学生自己的提问,将核心问题还给学生,这也说明学生通过讨论,发现自己的确对“比”的理解不正确,所以才会在探究后自己提出核心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在之后的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辅助问题来将核心问题的意识设计到教学的全过程,如“这个比表达了什么意思”“这个比是个什么”“比可以是什么”“比到底是什么”等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以促进问题的不断深入,这样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就都可以贯穿核心问题,能够实现指引学生学习方向和探究的方向。根据核心问题制定的问题系统也是有层次的,从“比是什么”到“比可以是什么”到“比到底是什么”问法的不断变化实现教学的不断推进,学生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深入。利用核心问题引导教学,教师没有直接向学生输入知识,但是却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思索,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中探究比的本质属性,实现对比的深入学习,在自己思维的拓展下完成核心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