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5-08 06:37强科香
考试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强科香

摘 要: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汉语作为中国的母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语文学科作为中国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其作用和影响也是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素质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在总结实际教学经验中,高年级学段语文的阅读能力是最让教师所关注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好语文学科,也是今后学习好其他学科的坚实基础。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帮助其提升理解能力以及写作中应当具备的能力。文章从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对当代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当下教学现状以及教学环境的差异,给出几点培养策略的建议,希望可以和学者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关键词:阅读能力;教学现状;小学语文;培养策略

一、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当代小学生的重要性

(一)语文是教育阶段的启蒙学科

小學阶段,学生时代的起始阶段。每个孩子都如同一张洁白如新的纸张,通过学校和家庭的教育配合,给学生建立起初步的人生价值观。在此时,除了家长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以外,更多的是教师通过课本上的文字来带动孩子进入到学习的世界。学生通过文字来区分“语文”“数学”学科,通过识字来分辨出常见事务的功能属性,通过阅读和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甚至在学生的每一科试卷中,题目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语文,作为学生第一个接触到的学科,也是自始至终地贯穿了每一个学科,学好语文对于学生的启蒙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是学习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听、说、读、写等练习,才能举一反三,理解其他学科中的重难点。这个规律越往高年级走,呈现得越明显,比如,高年级的应用题,如果学生没有理解题意的情况下进行作答,十有八九是不会算出正确答案。语文作为启蒙学科是所有其他学科的基石。

(二)阅读能力会是学生竞争的软实力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写作要求很低,由于词汇量的匮乏,只要学生可以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所体会到的情感和内容,就符合小学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阅读能力一直是备受重视的,尤其是高年级段的学生,对于阅读能力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测试中,也是作为小初衔接必不可少的一个纽带环节。较好的阅读能力,会影响到学生对于事情的颇多,也会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情商。语言表达的能力是之后在社会立足的软实力,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但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的过程,并不是短期可以一蹴而就的。总之,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就具备了优秀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之后的生活中将会受益终生。

二、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规定统一模板,束缚学生思想

小学时期是学生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佳时期。在此阶段,教师和家长为了给学生树立好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多是给予的状态。所有的问题都有固定的唯一答案,学生的思想被束缚在了教师和家长的思想中。“书读百遍,无师自通”的道理,在当代的教育理念中被淡化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阻碍。许多学生在看图写作文的题目中,被固化了思想,没有见过的情景不敢加入自己的理解,因为教师没有给出标准答案。由于分数的限制,很难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也由于受到了答案的限制,不能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学生知道”和“学生理解”的两种状态下,无法调和。学生也是分数至上,其他都是浮云的思想在“混日子”。

(二)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当下课堂都要求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性,但是部分学校是无法完全实现全互动式课堂。大多数的情况依旧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老师在说,学生在记”的状态,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开放性的课堂更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探讨和沟通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问题,更好地去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来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通过“先理解,再输入”的学习方式,来研讨学习结果,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不是通过“先输入,再消化”的方式来固定住课程的模式。束缚住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对阅读理解产生畏难情绪。

(三)学习资料陈旧,无法与时俱进

关注当下小学课本,不难发现,课本内容和十年前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课本当中所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并无太大的改变。

然而,当代的小学生和十年,二十年前的小学生差别太大,不管是思维成熟度还是视野眼界,都有着质的不同。教育的目的本着个性化教学,希望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每个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可是如今却在学习的源头形成了断流,没有做好与时俱进的工作,当代很多优秀的思想得不到关注和弘扬,导致很多的学习内容是与当代的一些价值观无法同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三、 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策略

(一)从实际出发提升兴趣,喜欢阅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以兴趣为出发点,学生能在学习中寓教于乐,更好地和教师配合完成教育目标。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来让学生表达,再通过带入到课文的环境中,让学生当作主人公一样来感受作者的意图,来理解作者想要传达出来的意思。例如,当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身边以及生活中是否经常出现这样事例,是否有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妹妹出去玩,但是你要上学学习的这种情况,当时你是什么心情,让学生阐述完之后,再带入到诗中情景,作者多年未回家和家人们过节了,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给予学生点评,帮助学生在语句、词汇等方面进行完善,不仅能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也能够更明显地发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主动式引导学习的方式,会让学生对阅读和理解更感兴趣,更加愿意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阅读理解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丰富课堂学习模式,加强培养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