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涛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评审专家。
从教研视角看待新媒体新技术的作用
笔者从事教研员工作二十余年,面对新技术时,会更多地考虑这一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学是分学科、有内容的,不同的内容有其课堂专有的形式,而新技术的应用无疑是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活动的落实,并实现课堂评价的反馈。不同教学目标的达成会带来学习形式的不同,不同学生活动的落实需要采取不同的过程与引导方式,不同课堂的评价反馈需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从教研视角来看,首先,新技术能够支持知识的传授与过程体验。例如,在进行知识类目标学习时,大屏展示的交互功能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在基于学生活动的能力类学习时,平板电脑与学生自主操作相结合更适合学生过程的体现。其次,新技术能够实现学习过程的监控和组织形式的引导。最后,新技术能够生成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和成果,从而便于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将新技术直接指向教学,那么这些技术手段会从形式和内涵方面直接服务于学习过程、学习目标及相应的评价,最终形成学生活动。也就是说,新技术实际上在真正的课堂中要服务于教学、改变教学,特别是当前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考试评价新方式出台以后,我们的教学需要做出很多方面改变,而新技术就能够帮助我们改变很多具体内容,最终希望教师通过新技术实现对课程教材的认知与改革的落實。
教育发展衍生的新样态
一、教学样态的发展
教师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能够完成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发现运用大屏交互进行教学能够将知识更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呈现出对知识的认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个人终端学习进入课堂,平板电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学习,自主获取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更进一步。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在不断演变、不断发展。
那么何为新样态?即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形式。不断有新的教学内容进入教学体系,不断有新的教学形式改变教学方法。在新的教学内容里我们可以发现,二十年前学校基本没有机器人课程,现在机器人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创客课堂虽然比机器人课程发起要晚,但普及率在逐步提升;随后产生的STEAM课堂、人工智能课堂也在一步一步发展新的教学内容。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在线课堂这一新样态,它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成为疫情期间保障教学的有力手段。这些新样态会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生成不同的实施方式。
二、教学新样态的改变
从教学形式来看,我们经历了从课堂投影幕布到交互式电子白板,再到交互式大屏;从一开始以教学演示为主的教学形式,逐步发展到交互式的教学形式,并趋于常态化。这种教学形式的改变,使我们的教育教学从讲授灌输式逐步演变为互动参与式学习,并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教学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的新样态不断衍生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形式,研发新的技术,产生新的教学模式,而教师在不断适应、改变中使新样态常态化,并解决原有教学形式中的一些困惑,每一次困惑的化解都是教育向前发展的标志。如何界定、评估新样态是教师普遍困惑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从《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指南》(下称指南)的“征集课例类型”中选取创客/STEAM课堂、人工智能课堂、在线课堂三个典型教学样态进行分析。
创客/STEAM课堂=新内容+新形式
指南中对创客的定义为: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利用开源硬件与其他加工制作技术完成智能创意作品的学习活动。这一定义中的关键词为“开源硬件”“智能创意作品”,可见,创客课堂与机器人课程不同的地方在于创客多采用开源硬件,同时在课程结束后会制作出一个有创意的、形式各异的作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创客课堂在进行教学和学生活动时,需要呈现的培养内容有哪些呢?1.知识,即对开源硬件及零部件的掌握,包括主控板、编程、舵机、传感器等。2.创意,即对生活问题的创新应用,引导学生创新性地解决生活中不太好解决的问题。3.协作,即团队成员之间配合与融洽。4.规范,即操作、工具、环境的工匠精神,教师要教给学生规范地使用工具的方法。5.信息化学习,即应用新技术进行交流学习。前4点最终都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展现,教师可以通过大屏交互进行展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通过平板电脑或计算机尝试解决、实践。
指南中对STEAM的定义为:在信息化环境下,能体现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融合特征的课堂教学活动课例。STEAM课堂在进行教学和学生活动时,需要呈现的培养内容有哪些呢?1.生活问题解决,即观察生活与分析问题,例如制作桥梁、椅子等,所有作品都必然是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将多学科知识结合在一起去完成。2.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呈现,即相关学科知识融合。3.协作,即团队成员之间配合与融洽。4.STEAM成果,即问题解决的分析、方案、实物。5.信息化学习,即应用新技术进行学习交流。
由此可以看出,创客/STEAM课堂是由新内容和新形式共同组成,有明确的新的内容和基于信息化学习的形式,具有该课程独特的特点。那么应该如何甄别是否为创客/STEAM课堂呢?许多教师会将学校现有的课程,如理科实验课、综合实践活动课、项目学习课、信息技术课等,都归类于创客/STEAM课堂,而不考虑课程是否具有实用性、综合性以及技术性,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创客课堂的形态是需要具有创意制造。STEAM课堂的形态可以是分析提炼,如对事物进行拆解分析;可以是实物设计制作,如使用材料制作一个物品,最大化满足实际需求;也可以是虚拟化的设计,如在电脑中设计出物品草图。
人工智能课堂=新内容+新评价
人工智能课堂本身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内容,即新内容,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新内容的出现必然会带来评价方式的改变,即新评价。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怎样的特征呢?即机器部分替代人的认知(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体现认知、理解、决策(如声控灯、扫地机器人等并不属于人工智能)。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点:1.会看,如图像识别、文字识别、车牌识别等。2.会听,如语音、说话人识别,机器翻译等。3.会说,如语音合成、人机对话等。4.会行动,如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等。5.会思考,如人机对弈、定理证明、医疗诊断等。6.会学习,如机器学习、知识表示等。
笔者所在团队撰写的《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人工智能教育(基础教育)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中存在三个误区:误区一,把程序设计课程完全看作人工智能课程。程序设计是人工智能课程的基础,但部分学校以程序设计课程代表全部的人工智能课程,却未能体现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特征,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误区二,认为机器人课程就是人工智能课程。如果只是对机器人进行单纯的动作控制,却未能体现人工智能核心算法与智能特征实现的内容,这类课程不能称为人工智能课程。误区三,认为创客课程就是人工智能课程。部分学校以结合程序实现智能控制的硬件搭建课程代表全部的人工智能课程,以智能控制代表人工智能的实现,却未能体现人工智能的核心特征与核心算法,这类课程不能称为人工智能课程。
因此,人工智能课堂的学习内容一定要呈现出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或人工智能功能调用的特征,包括感受人工智能,了解特征,分辨人工智能与非人工智能;通过编程语言调用人工智能接口实现人工智能功能;通过编程和硬件结合,实现具有人工智能功能的硬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生活问题;通过编程了解人工智能核心算法。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后,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人工智能能力的评价,如分辨、应用、知识掌握、方法掌握等。
在线课堂=新形式+新评价
指南中对在线课堂的描述为:师生分离与生生分离的环境下,采取线上同步教学方式实现的师生共同完成教与学活动课例。在线课堂将传统的教室教学内容搬到线上,教学内容没有改变,但教学形式改变了,学习过程也改变了,必然会带来评价方式的改变。
在线课堂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催生的一种新样态。在线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学生居家学习,教师居家教学或在学校授课,师生不在同一地点,但教与学同时发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够在师生交互、生生交流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到学生,实现学习的反馈,最终能够实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在线课堂由于师生不能见面,教师不能实时关注到学生,缺乏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同时也造成了课堂练习不便、作业回收与反馈不便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教师们通过微课、学案等形式实现了课堂内容的呈现,通过截屏或录屏等形式完成了师生互动环节,通过线上作业、线上交流等形式反馈了学生的学习评价。
总而言之,筆者认为,一切新技术的使用都要服务于教学内容本身,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新技术都是为支持教育教学而产生的,是支持教学目标达成、支持过程与评价的一种工具手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关注教育中的新样态,以及其带来的新内容、新形式、新评价,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并成为常态化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