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东,沈佳轶,朱人大
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出现远端肢体肿胀。急性期可因血栓蔓延致静脉阻塞进行性加重,甚至造成股青肿导致肢体坏死截肢,游离血栓一旦脱落还可引发致命性肺动脉栓塞[1]。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中,植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同时在腘静脉穿刺DSA下置入溶栓管,能显著增强血栓的溶解能力,保障患者的血流恢复,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探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经腘静脉穿刺DSA下置入溶栓管对DVT患者的疗效及转归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5 年 1 月至2019 年12 月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DVT 患者 60 例。纳入标准:(1)急性髂股型或混合型深静脉血栓;(2)病程小于两周;(3)年龄 30 ~ 70 岁,性别不限;(4)愿意参与本项目的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疾病,如冠心病、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病、恶性溃疡、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活动性出血、血管畸形以及妊娠或怀孕等情况;(2)一般情况较差难以耐受手术;(3)同时参与其他临床试验。其中男26 例,女34 例;年龄 44 ~ 64 岁,平均(57.5±2.4)岁;体 质 量 45 ~ 70 kg,平 均(61.40±2.37)kg;膝关节上的患健侧平均周径差为(6.84±2.11)cm,膝关节下的患健侧平均周径差为(5.37±2.03)cm。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论证通过。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经腘静脉穿刺DSA 下置入溶栓管治疗。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后,穿刺健侧股静脉,置入5F血管鞘,随后进行下腔静脉造影,确认肾静脉开口位置,一般以较低水平的肾静脉开口为标志,将滤器植入肾静脉下方0.5 ~1.0 cm处下腔静脉。在多普勒彩超引导下经患侧腘静脉穿刺入路,将Unifuse溶栓导管插入静脉血栓中,导管头端定位于血栓近端,置管成功后推注12.5 ~25 万U(尿激酶),后持续以40 ~100 万U/d的尿激酶剂量自溶栓导管泵入,每天监测凝血功能,根据纤维蛋白原(Fg)的结果调节尿激酶用量,当Fg <1.5 g/L 时减少尿激酶用量,<1.0 g/L 时停用尿激酶,溶栓3 ~4 d 后经导管造影检查血栓溶解情况,血栓完全溶解或血栓溶解无进展时终止溶栓,溶栓时间一般不超过7d。溶栓成功后造影发现髂静脉残余狭窄在50%以上者,告知患者病情,建议同期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3]。术后同时给予药物抗凝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14 d采用Cooley 标准[4]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根据临床疗效分为好转组和未好转组(对照组),记录比较两组临床资料。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进行比较;多因素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14 d,43 例好转,17 例未好转。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制动情况、患肢瘫痪情况、呼吸机使用、激素使用情况、脱水治疗情况、血栓形成时间>12 h、髂总静脉压迫、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异常及下肢静脉狭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 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制动、患肢瘫痪、呼吸机使用、激素以及脱水剂使用、血栓形成时间>12 h、髂总静脉压迫、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异常及下肢静脉狭窄为影响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 < 0.05),见表 2。
DVT是临床常见的周围静脉闭塞性疾病,临床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对患者的介入治疗,使溶栓药直接接触病灶,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通过对患者的全身性抗凝,对于患者病灶部位静脉的通畅性具有积极的意义[5]。
本研究采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经腘静脉穿刺 DSA 下置入溶栓管治疗,治疗14 d 后43 例好转,临床效果显著。分析认为,通过联合治疗,患者的下肢周径显著降低,其局部的炎性反应以及由此造成的水肿情况得到显著的改善,局部肿胀情况得到缓解,血液循环能力得到显著改善[6]。但本研究仍有部分患者疗效较差,其中下肢静脉狭窄5例,血栓形成时间过长9 例,髂血管存在压迫情况6 例,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异常7 例,这可能是因为尿激酶只能作用于血栓的表面,未能深入血栓内部,溶栓效果欠佳,故增加尿激酶剂量、持续抗凝溶栓治疗并同时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最终均达到良好的效果。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 例
表2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
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制动、患肢瘫痪情况、治疗中使用呼吸机、激素以及脱水剂均为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DVT 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静脉壁的损伤以及血流缓慢造成的高凝状态[7]。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患者的腹内压升高,进而导致下肢血液回流减慢,而脱水治疗中患者的血液黏稠程度显著上升,血液流速下降,血栓的溶解能力下降,同时,激素治疗会使血液系统受到显著性抑制,上述因素均有可能影响患者预后,与刘强等[8]的研究结论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