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2021-05-07 15:34王英霞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2期
关键词:习惯儿童活动

王英霞

近年来,留守儿童始终是农村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无法规避的问题,也是对农村学校和教师的一种考验。在长期缺少父母陪伴教导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得到的关心和爱护相对较少,在学习习惯的养成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良好学习习惯对留守儿童的意义

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发了大规模的探讨。据调查,在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中,大都围绕着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健康的培养这两个方面展开。学习习惯是一种心理意识行为,随着坚持时间的延长而固化,最终会形成一种固化的行为。学习习惯一经养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其带来的危害也是持久的;反之,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的未来学习生涯更加轻松,是个体走向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小学是学生学习习惯、基本观念以及性格与行为等形成的重要阶段之一,家长的引导、教师的关注、学校的教育都非常重要。因此,培养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及其学习情况

根据笔者所在小学2019年的自查报告显示,学校266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共计128人,其中有88名留守儿童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其中和祖父母生活的有59人,剩下的29名留守儿童和亲属生活在一起。其余的40名留守儿童为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从学习习惯的角度来看,在这128名留守儿童中,也有约20%的留守儿童心志坚定,具有优秀的人格品质,学习自觉性较强。约30%的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学习问题,学习习惯极差。还有36%的留守儿童虽然学习认真刻苦,但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些错误的学习习惯阻碍了其学习成绩的提高。剩余24%的留守儿童学习不积极,每天只是在应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习状态也较差,在学校里“混日子”。

由上可知,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的数量较多,这些学生和父母长期分离,家庭教育缺失,大部分由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接管,在无形之中给不良学习风气和一些坏习惯的入侵创造了条件。不仅如此,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一部分留守儿童缺少学习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不会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缺少父母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沾染恶习。

三、影响学习习惯养成的因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进城务工后无法履行监护责任,以笔者所任教小学为例,校内留守儿童大部分由家中其他亲属代为看管或者由祖辈亲人照顾,这些临时监护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一些祖父母为了照顾孩子情绪,几乎有求必应,舍不得管教孩子,导致孩子自律意识较差,回家后常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缺少充足的学习时间,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处于亚健康状态,在遇到一些困惑时,无人沟通,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更有一些儿童对学习丧失兴趣,“破罐子破摔”,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缺少长期养成环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制力较弱,父母不在他们身边,祖父母或者代管亲属不能提供学习指导和行为约束,自然也就无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效率、质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例如,学生在书写、审题的过程中,需要形成正确的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高效率地完成学习活动,但小学生在自己书写、审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走神”“溜号”等情况,因而得到错误的答案,浪费大量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在独立做题的过程中,如果留守儿童遇到不会的问题需要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但没有人能够帮助其解答,甚至于采用了错误的解题方法也不自知。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导致其对学习失去兴趣。

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

(一)从教师的层面,强化家校联合

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主动和临时监护人以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在家校联合下,共同引导督促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教师可以借助语音、视频电话、微信家长群、线上家长会、课堂教学活动录制等多元化的方式,让学生父母和临时监护人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共同制订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克服不良学习习惯。学生在感受到关心和重视后,其逆反心理也会逐渐减弱。长此以往,良好学习习惯的作用和效果就会逐渐凸显出来,也能够有效避免留守儿童心理上的问题。

(二)从学校的层面,强化家校联合

学校要全面加强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帮助儿童辨别不良诱惑,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学校可以面向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借助一些趣味心理测试和心理活动的小游戏,疏导儿童内心的不安和郁结,使其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养成学习习惯。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安排一些纪录片等展现农民工务工艰苦的一面,引导儿童正视父母、理解父母、宽容父母,在有条件的基础上配合父母展开线上观影,以此强化教育效果。学校要和留守儿童的父母之间建立形成特殊的、长期的联系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学习对儿童的重要性,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留守儿童聚集性活动,打造混合性的学习活动,引导高年级的留守儿童和低年级留守儿童进行互动沟通交流,让儿童看到更多不一样的生活,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三)从学生层面,树立学生自信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弥补学生之间的差距。

1.用师爱感化学生

小学生心理还没有发展成熟,需要得到身边长辈的关爱,留守儿童亦是如此,在长期缺少父母陪伴的环境下生活,他们的内心会更加敏感,性格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或者身边同学一些不经意的行为都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继而阻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习惯也无法养成。这就需要教师真正地给予关爱,面对“问题留守儿童”教师更要注意方式方法,用教师的一腔热忱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呵护。通過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轻留守儿童的学习压力,也能在无形之中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2.以智慧引导学生

教师要对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展开分析,并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关注留守儿童,科学地转变教学行为,为留守儿童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例如,分层教学法就非常适合对留守儿童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模糊层次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科学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高。教师要积极鼓励留守儿童,设置不同的能够展现留守儿童能力的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例如笔者班里的一位留守儿童,诗歌朗诵能力特别好,因此每次在语文课堂上笔者都会让其朗读课文或带领班级同学共同朗读,让其他学生感受到这名留守儿童的优点,学生在感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和赏识后,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加开朗,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以合作促进学生

小学阶段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适度的辅导和监督,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课外学习时间并不固定,也无法得到科学辅导。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的课后学习时间得到合理的规划。同时采用“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留守儿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设计不同的兴趣小组竞赛活动,让留守儿童全身心地融入活动中,积极有效地对待学习活动,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如何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他们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当今农村小学教师乃至整个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的普遍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引导儿童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习惯儿童活动
“活动随手拍”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