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永清
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质量关乎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当极为关注体育教学,结合儿童的基本特征,秉持快乐教育的理念,使用一定的童趣器材,利用各种童趣途径与形式开展体育运动,打造童趣十足的体育乐园,让学生喜爱参与,体会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愉悦感。
一、自制运动器材,开展趣味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活动离不开运动器材。然而许多小学并不具备齐全的器材,也没有具有童趣的体育运动器材,而且体育场地严重不足,体育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得到实质上的改善,组织多样化教学极为困难,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体育的快乐。学生也没有切实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他们喜爱体育课的原因仅仅是能够玩耍,对于体育运动却并不喜爱。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体育产生积极性,增强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教师需要参照教学的需求,自主制作体育运动器材,或是引导学生自主动手研制童趣十足的教具,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让体育运动器械的缺陷得到弥补,还符合学生好动的心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又能够有效地激发其学习热情。
(一)自制运动器材,发展动手能力
对于当下的体育教学来说,为了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行,学校一般情况下会加配体育器材,如篮球、足球等,帮助学生拓展多项素质能力,以契合学生体育锻炼的多元化需求。这不仅需要将体育器材购置到位,还需要教师自制体育器材,让体育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拓展学生的动手创作技能。学生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创意性思维所得到的成果,更可以让学生自信满满,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更多的成功体验,为学生提高实践素质奠定基础。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尽量利用自制体育器材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技能,让学生喜爱思考,喜爱探索,最后制作出能够符合学生体育活动基本需要的器材。例如,在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使用纸揉搓而成的纸团,教师可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创新与创意思维,动手将这些纸团用胶水加以粘连,形成大的纸球,将其作为投掷物,用于相关体育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制作了体育器材,提高了动手能力,能够体会到极强的成就感。
(二)自制运动器材,培养团结精神
从小学体育学科中的所有体育活动内容看,许多体育运动项目都必须以协作的形式组织,例如篮球运动、足球运动等,因此,学生必须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合作的技能,可以在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之中增强多个方面的能力。目前,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自小便深受家人的溺爱,他们的性格相对自私,普遍没有团队协作意识,也不习惯与其他人合作。自制体育器材的教学活动具有直观性与创新性,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需要学生意识到与他人协作与共享的意义,让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进而让学生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形成合作精神。
例如,一位教师在组织踢毽子活动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教师鼓励学生划分小组自主制作毽子,为了让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所降低,教师首先给学生毽子,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把时间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团队协作的精神,在组内思考制作毽子的必备工具,制作毽子的方法与制作过程中所需关注的事项等。每个学生都表现出自己的优势,也在合作活动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让他们的制作积极性被激发,其团队协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也有明显得到增强。
二、借助体育游戏,开展趣味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想要为学生打造童趣乐园,让学生感受体育学习的快乐,教师务必抓住学生大多极为喜爱游戏的心理,将体育教学内容渗透到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一边玩乐,一边获取知识,并提升体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以外,现行小学体育教材中设计了众多内容多样、趣味性强、形式活泼的游戏,这些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爱玩、追求创新的不同需求。因此,教師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参照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地组织体育游戏教学,选择优秀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得到思想方面的熏陶、意志上的锤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热身运动中运用游戏
教师在体育课中若直接为学生组织运动量极大、极为激烈的体育运动,学生可能会出现肌肉拉伤等情况,因此在正式开展体育锻炼前,必须要做好热身运动。针对当下的中小学体育课程安排分析,教师普遍选择慢跑、体操等作为课程的热身运动,此种热身运动并不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许多学生态度敷衍,也无法实现热身运动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调整此种热身方式,利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实现热身目标。
每个阶段的学生对于游戏的需求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用符合其发展特征的游戏模式,帮助他们实现运动目标。比如,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较小,喜欢较强趣味性的运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作为锻炼内容,这一游戏规则简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每名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使用跑、跳等简单的动作帮助学生实现身体的发展。而就初中生而言,他们的运动基础优秀,并且可以精准地掌握游戏规则,教师可以使用“贴人”的游戏方式做热身训练,参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征,设计符合其需要的游戏,才可以让学生们更加专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二)基础教学中运用游戏
田径运动的运动强度极大,而且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很多学生普遍畏惧这一运动。然而,田径运动也是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运动,因此,教师在组织田径教学时,需要先为学生介绍田径运动的意义,及其对于人体健康的良性作用,以让学生简单地认知田径运动。其次,在田径运动中能够使用游戏的形式,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个人完成接力比赛。为了能够让小组取胜,每个人都会尽力奔跑,学生们通过活动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在比赛之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通过这一游戏形式,学生可以体会运动的意义,还能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整理活动中运用游戏
整理活动旨在舒缓学生的身心,重新恢复体力,为后面的文化课做准备。因此,在整理活动中一般情况下组织的都是简单、轻松的游戏,让学生寻找好自己的状态,更好地完成下面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手腕、脚腕、抖动身体等,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以新的心态面对下面的挑战。
三、运用媒体手段,开展趣味教学
在体育课教学中仅仅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极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有些体育知识只是依赖讲解和示范,并不能清楚地展现给学生,无法让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尤其是教师反复多次讲解难度极大的动作和理论性知识,会对教学进程造成一定影响。而使用多媒体,可以体现出动作技术的细节,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得到刺激,迅速形成表象,从而对动作技术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教学的难点与重点。
(一)播放教学视频,开展趣味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般情况下由教师示范与学生的学习构成,此种教学方法教师发挥的空间有限,也影响着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体育运动的教学一般情况下需要正确的动作示范,还要搭配教师的分解教学,使用多媒体视频就可以让上述的教学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例如,教师在对“投篮”这一动作进行教学时,可播放教学视频进行讲解。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情况下需要反复示范动作,在示范的进程中仔细地讲解动作。这对于教师来说,属于极为繁杂的教学方式,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例如,为了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教师可能需要多次拆分某个动作并加以讲解。尽管是應用此种讲解方式,也并不能够确保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可以掌握动作的要点。而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参照视频拆分讲解每个动作。教师可以随时暂停自己所需要讲解的地方,并且多次仔细地对某个动作展开教学。此种教学形式能够让教师的动作讲解具有灵活性,也能够防止教师的教学压力过大,对于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二)借助教学工具,开展趣味教学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有效地辅助课内与课外的教学,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活跃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上。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参照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工具,并且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
又如,一位教师在对“足球”这一体育运动进行讲解时,为学生播放经典的足球运动比赛,并利用易学易懂的简单形式讲解。此种视频能迅速地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现场上的热情,进而对该项运动形成学习的积极性。而在组织“跑步”的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使用视频、图片的形式,为学生介绍种类各异的跑步运动,比如长跑、障碍跑、变速跑、接力跑等,此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认知运动的具体分类,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具有多样性,让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更加具有积极性。教师在户外教学课堂之中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课堂的活动气氛更加活跃,运动氛围更强。例如,教师可在学生运动中播放恰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律动中完成每个动作,帮助学生减轻运动的疲劳感,让学生更加热爱运动,对运动持有饱满的热情。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有效地借助了教学工具,将学生带入课堂情景中,让学生体会到了体育的乐趣。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只要是符合教学规律,童趣特点突出,可以让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迅速地掌握知识,推进教学质量改善的教学途径与策略,教师皆可以试着应用,借此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