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视角下的成语教学探究

2021-05-07 14:46叶志敏朱心怡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具身认知

叶志敏 朱心怡

内容摘要:成语是一种隐喻语言,人们基本无法通过整合成语各个组成部分语义探知其真正的意义,因此成语一直以来是研究中的难点与教学中的重点。本文通过引入具身认知中的语言与情境模拟理论,针对成语理解与习得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成语教学与研究提供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具身认知 成语研究 语言与情境模拟

成语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习得成语,就不能说习得该门语言。但因成语本身结构与成分的固定性,意义的复杂性,汉语成语对中国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教师难以一个系统的方法讲授成语,而学生多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成语。学界关于成语理解的问题众说纷纭,但我们认为近来流行的具身认知理论或许可解决成语理解难题。

1.具身认知

具身认知指具身体验和基础认知。具身体验指在人类世界中个体的身体经验(Evans2012: 129-141);基础认知指人们基于身体体验的大脑状态来对客观现实进行的表征(同上)。比如,当我们读到或听到“红酒”这个词时,我们会自发想象到早期与红酒有关的经历,模拟出一个酒杯中装有红色液体的景象,仿佛真地闻到红酒的醇香及尝到其厚重苦涩的口感。具身语言观与身体联系在一起的模拟加工方式为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成語

成语是一种无法通过整合其组成部分语义来获取其真正意义的隐喻语言。国内关于成语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鲜有涉及成语理解方面。从这方面来看,国外研究较为全面,他们发现影响成语理解的因素众多,其中语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Cooper(1999)发现根据语境猜测意义是理解成语时使用最频繁的策略。Liontas(2002)和Türker(2019)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当受试在理解成语时有足够的语境支持,成语间跨语言相似性的影响就会减弱,学习者就能够习得二语成语。我们认为国外关于英语成语的研究同样适用于汉语成语,尤其是语境对汉语成语理解的作用方面。李大农(1994)提出研究语言不能不研究文化,而文化就是一种大的社会语境。

3.语言与情境模拟理论下的成语理解

语境在成语理解中的作用可用以具身认知为基础的语言与情境模拟理论(Language and Situated Simulation,简称LASS)来解释。该理论认为人们先对词汇进行一个词汇层面的浅加工,认识词形并产生相应的词汇联想,而后人们基于与客观世界进行互动的感觉运动与心理状态模拟系统会被激活,再进行深加工(Barsalouet al. 2008)。尽管具身认知的主流观点是抽象概念相对于具体概念而言与感官通道系统关联较弱,加工成本较大,但该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其所处情境的模拟让那些抽象概念具体化(Barsalou, Wiemer-Hastings 2005)。本文对成语情境加工的阐述将从其分类及历史性这两方面进行展开。

外国学者Cain等(2009)根据英语成语各个成分意义对理解成语比喻意义的贡献程度将其分为透明成语与模糊成语。我们认为该分类同样适用于汉语成语。透明成语如“约定俗成”,我们可以根据其各个组成成分基本意义推测整个成语的意义——“人们做了一个约定,该约定自然而然成了一种习惯”。对于透明成语,无论是否提供语境,人们都能快速习得。但就模糊成语而言,其各个组成成分丧失基本语义,人们无法通过计算得出意义,如“磨洋工”。该成语并不是字面上的“打磨一种叫‘洋工的东西”,而是指拖延时间、懒散拖沓。对于这类成语,我们应将其置于句子或语篇中让学习者进行情境模拟从而得到理解。Raposo等人(2009)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测试受试对动词“kick”(踢)所在的非成语句和成语句中的反应,结果发现成语句中的“kick”并不能像其在非成语句中一样激活大脑中相应的运动区域。我们认为中国学生理解在“磨洋工”时,“磨”这一词同样不能激活其在其他搭配中激活的脑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其字面意义“打磨”,继而通过该词联想到“打磨”后面的物体,如“玉器”。然而“打磨”后跟的却是“洋工”,学生无法在脑海中切实模拟“打磨”这一动作。人们在尝试理解一个概念的过程中显然需要对提供的语境进行模拟,判断出该概念是具体概念还是抽象概念,但若提供一个含有“磨洋工”的句子——“天很热,工人们不过是在磨洋工而已”,中国学生仍无法理解。因为要正确理解并习得成语,不仅需要语境,更需要充分的语境,毕竟我们无法根据句子仅有的两个信息:“天很热”和“工人”,明确判断出工人办事拖沓,而不是进行某一种工事。

成语是人们长期沿用、有某种历史源流的古老词语(李大农 1994)。中国学生若是不理解汉语成语的历史文化背景确实难以理解成语意义。比如,大多成语和儒学文化有关,教师在讲授《论语》这门课程过程中应当讲解其背后的背景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模拟那个时代的情境,获得一种具身体验,从而理解并且习得成语。

4.结语

尽管中国学生能够理解大多数成语的字面意义,但其仍旧无法获知成语背后的比喻意义,而成语的比喻意义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成语的分类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对于模糊成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句子语境,让学生通过汉语情境模拟获得具身体验;对于含有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成语,教师可以以多样的形式讲解背景知识,让学生模拟相应的历史情境,从而获得理解。总的来说,情境模拟对中国学生习得成语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Barsalou, L. W., Santos, A., Simmons, K. W., & Wilson, C. D. (2008). Language and simulations in conceptual processing. In M. De Vega, A. M. Glenberg, & A. C. Graesser (Eds.), Symbols, embodiment and meaning (pp. 245–284). Oxford, United king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Barsalou, L. W., &Wiemer-Hastings, K. (2005). Situating abstract con cepts. In D. Pecher& R. Zwaan (Eds.), Grounding cognition: The role of perception and action in memory, language, and thought (pp.129–163).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Cain, K., A. S. Towse., & R. S. Knight. The development of idiom comprehension: An investigation of semantic and contextual processing skill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2009, (102) : 280-298.

[4]Cooper, C. 1999. Processing of idioms by L2 learners of English [J]. TESOL Quarterly (2): 33-36.

[5]Evans, V. Cognitive Linguistics[J]. Wires Cognitive Science, 2012, (2).

[6]Liontas, J.I. 2002. Context and idiom understanding in second languages. In EUROSLA Yearbook: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Second Language Association, ed. S. H. Foster-Cohen, T. Ruthenberg and M.-L. Poschen, Vol. 2, 155–85.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7]Raposo, A., Moss, H. E., Stamatakis, E. A., et al. Modulation of motor and premotor cortices by actions, action words and action sentences[J]. Neuropsychologia, 2009 (47): 88-396.

[8]Türker, E. 2019. Idiom acquisition by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he influence of cross-linguistic similarity and context. The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46, no. 2: 133–144.

[9]李大農. 1994. 成语与中国文化[J]. 南开学报,(6): 68-71, 59.

[10]徐耀民. 1997. 成语的划界、定型和释义问题[J]. 中国语文,(1): 11-17.

本文系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12)的阶段性成果。

共同作者:徐致庄,沈力,周佳怡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猜你喜欢
具身认知
温和的具身认知:认知科学研究新进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身性教学策略初探
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
运用具身认知理论 开拓新型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