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

2021-05-07 14:06熊炬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乳头状细胞学危型

熊炬

宫颈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但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因为病因明确,也是唯一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除了疫苗接种,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也可以大大减少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HPV持续性感染是主要原因

现在已经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宮颈癌的发生有关。乳头状瘤病毒有兔、狗、有角家畜、猴和人等之分。在人类的乳头状瘤病毒称为人乳头状瘤病毒,已知已经超过200种,按致癌性的不同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大多数的HPV是低危型(6、11、40、42、43等),主要引起外生殖器及其他部位的疣等良性病变,几乎不会引起癌症。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高危型HPV有14种,分别是12种确认的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2种疑似高危型HPV(68、73),它们主要引起外生殖器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在中国84.5%的宫颈鳞癌与HPV16/18型相关。

需要说明的是,女性宫颈被HPV感染后,并非都会发生宫颈癌,大多数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清除掉的,只有高危型HPV感染持续存在不消退,日后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机会才会增加。因为高危型HPV感染以后,病毒易被整合到宫颈上皮的染色体内,日后易致病。

及早筛查,及早阻断

一般地说,从宫颈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长达10~15年之久,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女性完全可以通过筛查,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治疗,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目前,主要有3种方法用来筛查HPV病毒。

一是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它是对结果的检查,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观察宫颈细胞是否发生异常变化,并进行细胞学分类的诊断。它能检查出将近90%的宫颈癌,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包括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

二是HPV分型检测,它是对病因的检查,如报告HPV16、HPV18阳性等。鉴于HPV在体内可以潜伏10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临床多将HPV检测作为常规筛查的一部分。

三是基因杂交捕获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它除了报是否阳性,还可以报告具体数值(半定量)。

目前,临床多建议,所有有性生活的女性在第一次性生活后1~2年开始(一般从21岁开始),至少每隔两年做1次细胞学筛查;70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在最近5年时间内有两次细胞学定期检查结果正常,可以停止定期检查。最佳的筛查方法是将TCT和HPV检测相结合。

预防接种,降低发生率

到目前为止,临床上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有效治疗高危型HPV的感染,但接种疫苗可以明显降低疫苗相关型高危HPV持续性感染率和宫颈癌发生率。

现全球110多个国家已经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将9~14岁女孩作为最优先的目标人群,该年龄段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免疫反应会更好。在初次性行为之前,即在可能感染HPV之前效果最佳。在我国获批的HPV疫苗适用年龄中,二价HPV疫苗的年龄适用范围最广,为9~45岁女性;四价HPV疫苗的年龄适用范围是20~45岁女性;九价HPV疫苗的年龄适用范围是16~26岁女性。

随着2020年5月18日首针国产二价疫苗的接种,我们迎来了“国产疫苗时代”,相比目前在国内上市的进口疫苗而言,国产疫苗性价比更高,适应人群为9~45岁。国产二价HPV疫苗采用的是工艺更稳定的大肠杆菌载体,在国内已完成的宫颈癌疫苗临床试验中入组样本量最大,疫苗效果比肩国际水平,预防HPV16/18型相关的癌前病变、高度癌前病变保护效力达100%。

总之,接种疫苗是防患于未然,筛查和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猜你喜欢
乳头状细胞学危型
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筛选的临床价值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中老年人更需警惕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临床病理结合Galectin-3、CK19、HBME-1、AAT及CD56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意义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阴道镜检查在异常细胞组织学中的必要性
孙晓光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1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报告及病理分析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在宫颈癌及前期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