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德阳沼源村

2021-05-07 13:38刘成婧
廉政瞭望 2021年4期
关键词:广平沼气池沼气

刘成婧

李耀廷接受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采访。

沼气生火发电,似乎是专属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记忆。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镇沼源村的半山腰,随处可见那个年代的“老古董”,300多口土法沼气池遗址正在被沼源村当成宝贝一样保护起来。

“我们这里有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土法沼气池集中区。”沼源村第一书记陈梦圆向廉政瞭望记者介绍,他们将打造全国首个开放式土法沼气博物馆,目前正在完善博物馆的设计方案。

唯一以能源命名的村庄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国家有难,我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我现在年纪大了,不能上前线了,但是我想通过捐款的方式来帮助我們的国家渡过这个难关。”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92岁的德阳人李耀廷捐款10万元,支持德阳市疫情防控工作。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名老党员还有另一个身份——研发推广沼气发电技术第一人。

1963年,肄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院的沼源村村民陈锡祜成功在村里建起了第一口沼气池,这口沼气池是他通过自学,就地取材,以土法建造而成。由于建池成本远低于当时的其他地方,这一土法制沼技术迅速在全村、全县推广,解决了许多人煮饭、烧水的问题。

当时兼任德阳县米厂、电厂厂长的李耀廷得知此事,立刻联想到可以试着用沼气发电,满足米厂打米、电厂发电的需求。

“其实那时候我不知道沼气是什么,但我对能源渴望得很。我们德阳没有电,只能靠钢炭转化出来的瓦斯发电。但是钢炭燃烧率很低,只有70%左右,发电、打米都很困难。”李耀廷告诉记者,当时没有沼气发电的经验,他只得“自学成才”。他找到在新华书店工作的熟人,帮自己找了一大摞关于沼气的书籍。回家认真研究一番后,他发现沼气发电技术的关键在于“气”。

“沼气的热值大概是天然气的70%,所以用柴油机烧沼气时要格外注意压缩比。压缩比太高容易爆炸,低了柴油机又无法发动。”李耀廷试验时很谨慎,一点点增压,终于顺利研究出了沼气发电技术。

曾与习近平同一批到陕西省延川县插队的黑荫贵后来回忆道,习近平等人到四川学习沼气技术时,特地找到李耀廷,向他要了一张沼气发电技术图纸。他们拿着图纸回到延安后,经过反复实践,成功找到了用沼气带动柴油机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在四川学习办沼气的经历,在福建考察期间曾作出了‘普及沼气就意味着青山常在的重要指示。”黑荫贵曾说。

“沼源村”这个名字是1984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定下的,从那时起,该村也成了我国唯一一个以能源命名的村庄。

“当时村里开始推广沼气时,我马上申请学习制沼技术,还成功建造了全村第三口沼气池。”

“那时候全省、全国的沼气技术现场交流会都是到我们村里开的。”

……

如今,沼源村的土法制沼技术员杨洪荣、陈秉恩、杨伦全等人都已到了耄耋之年,但提起当年学习推广沼气技术的热闹景象,他们的言语中仍满是自豪。

了解沼气,记住乡愁

40多年过去了,为何要建这样一座“有味道”的展馆,陈梦圆向记者娓娓道来。

“沼气池是时代留在我们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印记。”陈梦圆23岁时,从龙台镇政府下派到沼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了解沼源村的历史后,她决定在这些沼气池上下点功夫,“如果能把沼源村的‘沼气文化挖掘出来,老百姓就能记住乡愁,就会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宿感,愿意回到家乡做贡献;另一方面,‘沼源特色文化村如果做得好,也能吸引更多的项目,改善沼源村的条件。”

然而,陈梦圆最初提出打造“沼源特色文化村”时,却遭到了村民的强烈反对。在大多数村民看来,这些废旧的沼气池不过是几块烂石头,没什么价值。清理、修复又脏又臭的沼气池,是件费钱、费力又不讨好的事。

陈梦圆不这么认为:“有些梦你不做,它永远都不会成的。”在她和村干部们的努力下,德阳市农业农村局为“沼源特色文化村”提供了5万元项目启动资金。随后,他们开始顶着压力,重塑“沼源文化”。

渐渐地,村民们发现,村上有了黑化道路,来沼源村参观的人也多了。大伙儿开始意识到,“沼源特色文化村”不是“闹着玩”的项目。

“做出来,村民们看到变化了,自然也就不用多说什么了。”启动项目后,陈梦圆看到的不仅是沼源村外观环境的改变,还有大家伙儿精神面貌的变化,“现在我们村里的人走出去,说起自己是沼源村的人,腰杆都是硬的。”

如今,沼源村已经完成了几条主道路的提档升级,还打造了一条300米长的沼源大道。陈梦圆介绍说,中国沼气博物馆的设计方案正在完善,沼源讲堂、沼源民宿等项目也将在今年内完成施工。未来,中江县龙台镇将打造以沼源村为核心区的“沼源小镇”,带动沼源村附近的村组共同发展。

“我们希望,以后来参观、研究的学生和研究人员能看看在那个最艰苦的年代,老一辈人是如何点灯、煮饭的,希望他们能感受到老一辈人的艰辛与智慧,珍惜当下的生活。”陈梦圆说。

是历史,也是未来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减少,加之天然气管道建设推进,现在农村户用沼气池的使用率有所下降。大规模使用沼气已成为历史,但还有不少农村地区依然缺不了它。

“我们的新村聚集点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开始探索新的农村沼气利用方式,通过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统一为居民提供生活用气。”德阳市农村能源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伟峰告诉记者。

旌阳区黄许镇广平村的部分村组在高速路附近,无法通天然气,沼气集中供气站解决了这一问题。

位于沼源村的土法沼气池旧址。

“我们这儿天然气管道接不过来,没通沼气之前大家都靠柴禾和煤气煮饭。”广平村村民巫敏说道。

记者随集中供气站管理人员郭堂平走进一户村民的厨房,灶上放着一口锅,郭堂平拧开燃气灶开关,蓝色的火焰“嘭”的一声蹿了出来。

“以往使用煤气一个月要花七八十元,现在我们用沼气一个月30多元就够了。省了不少钱。”广平村村民巫应品告诉记者。

不过,郭堂平说,事实上,当初在广平村建立沼气集中供气站时,他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郭堂平的企业最初生产风力发电相关配件,2009年企业转型时,车间里还剩一批玻璃钢。郭堂平灵机一动:为什么不用玻璃钢做沼气罐呢?

随后,郭堂平找到旌阳区农村能源办负责人陆松涛,并在对方的建议下开始建设地上式沼气系统。2010年,第一代沼氣集中供气设备被安装到旌阳区孝泉镇五会村,为15户居民集中供气。2013年,第二代产品在旌阳区扬嘉镇、兴隆镇投入使用。

然而,当郭堂平等人将沼气罐运到广平村,准备在这里建设集中供气站时,村民们拿着锄头拦住他们,不许他们办沼气。“大家不信任我们,担心这是‘面子工程,更担心供气站建好之后没人管。”

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郭堂平和村组干部们一户户地做思想工作,又带大伙儿到扬嘉镇看了已经投入使用的沼气集中供气站,村民们这才放下心来。

如今,广平村的沼气集中供气站供应190多户人家用气,附近一些没用上沼气的村组也主动提出请求,希望在他们那儿建设沼气集中供气站。

不仅如此,郭堂平的沼气集中供气站还发展到了贵州、湖北、重庆等地。他告诉记者:“我们的集中供气站现在发展得这么好,主要是因为我们形成了成熟的维护管理制度。”

刘伟峰也认为,广平村村民最初的担心也是对的,要想保障沼气集中供气站持续运转,关键不仅在于“建”,更在于“管”。从生产到用气需要经历沼气工程建设、原料收集运输、发酵产气储存、输送使用沼气、后期管理维护等环节,运行管理成本较高,如果不建立有效的管护机制,项目就很容易荒废。“我们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逐步实现供气站市场化管理,确保其稳定发挥效益。”

虽然现在农村户用沼气使用率下降了,但刘伟峰依然肯定户用沼气池作出的历史贡献,并看好这种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未来发展前景。目前,除了推进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德阳市依托实施“厕所革命”契机,充分发挥户用沼气池处理人畜粪污功能,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发展沼气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更践行了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刘伟峰说。

猜你喜欢
广平沼气池沼气
“广平建行乡村振兴杯”首届微型小说征文获奖名单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第四章 化粪土为力量——沼气能
《中国沼气》征稿简则
中考里的“一元二次方程”
水泡粪工艺制沼气及沼气的净化提纯
海宁市农村废弃沼气池现状及处置对策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arrative Person
沼气池浮渣结壳怎么办
《魏书·广平王元怀传》补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