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457001)史辰涛
肝癌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且五年生存率较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手术切除是临床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虽然能够较为彻底地清除患者病灶,但手术创伤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加之患者自身存在肝功能损伤,术后很容易出现肝功能衰竭的情况,增加患者死亡率[2]。因此,术后给予胸腺肽α1、干扰素等对患者免疫功能进行干预具有必要性。白介素2可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症血行转移,为了解白介素2与胸腺肽α1联合应用于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文对其探究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期间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肝癌术后患者,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②均符合手术指征,均接受肝癌手术治疗;③肝功能分级为A级;④患者预计生存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⑤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晓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或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②肝外淋巴结转移;③术前3个月内服用过免疫调节剂;④术后并发感染;⑤其他恶性肿瘤。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研究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8~75岁,平均(50.84±3.76)岁。肿瘤大小3~11cm,平均(6.85±2.01)cm。对照组41例患者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7~76岁,平均(50.81±3.79)岁。肿瘤大小3~12cm,平均(6.91±2.07)cm。研究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后1周采用中药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抗癌治疗。研究组连续静脉滴注白介素2溶液,同时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具体用药方法:术后1周,皮下注射胸腺肽α1 1.6mg,将200IU白介素2加进250ml生理盐水中,每日静脉滴注1.5h,连续3d,术后第9天再次皮下注射胸腺肽α1 1.6mg。对照组在给予中药辅助抗癌治疗的同时皮下注射胸腺肽α1,连续7d。疗程6个月,每月重复治疗1次,同时记录患者是否复发和生存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采用迈瑞BS-49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裁量及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肽(PC-III)水平。采用PCR荧光法定量测定HBV DNA;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指标。③使用Auttune NxT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水平进行测定,并计算CD4+/CD8+值。④复发率及生存率统计:患者随访时间是术后每半年1次,随访时记录患者疾病是否复发及生存情况等,并统计分析患者第3次随访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23.0处理,计量数据用(±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1 肝功能比较 治疗前,胸腺肽α1联合白介素2治疗的研究组和胸腺肽α1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LT、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并且研究组AST、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2.2 肝纤维化比较 胸腺肽α1联合白介素2治疗的研究组和胸腺肽α1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的PC-III、LN和HA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LN和PCII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HA、LN和PC-II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P>0.05),研究组治疗后CD8+低于对照组,CD4+高于对照组,两组免疫功能均改善,且两组间CD4+/CD8+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附表3。
附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ST、ALT水平对比(±s)
附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ST、ALT水平对比(±s)
组别(n=41)AST(μ/L) ALT(U/L)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 59.67±8.45 32.18±7.26 18.675 0.000 108.71±14.56 49.22±8.53 22.574 0.000对照组 59.64±8.52 44.59±9.34 15.620 0.000 108.73±14.58 60.47±10.35 17.283 0.000 t 0.016 6.717 0.006 5.371 P 0.987 0.000 0.995 0.000
附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对比(±s)
附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对比(±s)
分组 HA(g/L) PC-III(g/L) L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289.56±46.35 117.64±18.92 191.49±37.36 122.78±19.56 178.45±31.37 82.67±16.64对照组 288.67±45.98 135.95±26.83 190.58±37.81 158.67±27.38 179.32±31.75 123.59±24.93 t 0.087 3.571 0.080 5.501 0.127 4.781 P 0.931 0.001 0.937 0.000 0.899 0.000
附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对比(±s)
附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对比(±s)
分组 CD4+(%) CD8+(%)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1.15±6.56 53.66±7.89 30.58±4.37 18.76±3.15 1.16±0.19 2.86±0.45对照组 31.17±6.52 44.75±6.98 30.55±4.39 27.53±3.98 1.18±0.15 1.63±0.37 t 0.013 5.004 0.029 10.222 0.489 12.491 P 0.990 0.000 0.977 0.000 0.627 0.000
2.4 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 第3次术后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8%与5.6%,生存率分别为91.7%与88.9%,两组复发率与生存率比较(复发率:χ2=0.559,P>0.05;生存率:χ2=0.351,P>0.05)。
肝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和生活水平提升,逐年上升的肝癌发生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3]。引发肝癌的危险因素较多,如酒精肝硬化、肝炎病毒感染以及黄曲霉毒素饮水污染接触等,均有可能引发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手术、靶向治疗、放化疗、局部消融等都是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方法,由于各种治疗方法均具有自身的优劣势,所以临床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4]。
肝切除手术是当前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能够较好地切除患者病灶,从而减少疾病复发。但是患者在肝癌术后往往会有不同程度损伤,除自身肝病因素外,术中大量失血、手术创伤等诱因均可影响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造成较大影响[5]。因此,有效改善肝癌术后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也是术后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白介素2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避免癌症血行转移,抑制新生血管形成[6]。胸腺肽有癌性转移抑制作用,可使细胞免疫有效激活,不仅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而且对机体T细胞成熟起到有效促进作用[7]。胸腺肽主要由胸腺上皮细胞分泌,属于多肽类物质。肝癌术后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时,会对免疫功能造成较大影响,所以若能够将白介素2和胸腺肽α1联合,能够充分发挥出这两者治疗的优势,二者协同作用,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理论上具备可行性[8]。有研究报道,在肝癌术后患者中,联合应用白介素2和胸腺肽α1,可提升T细胞亚群如CD3和CD4等数量,降低患者CD8 T细胞亚群数量,有较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9]。由于目前对于这两种药物联用的相关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对于该方案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10][11]。
本研究中,通过对研究组患者应用白介素2和胸腺肽α1联合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疗效。研究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胸腺肽α1联合白介素2对患者肝功能的保护效果更好。目前,肝纤维化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肝纤维化是多种损伤因素长期刺激作用的结果[12]。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和PC-III是提示肝功能损伤的重要病理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肝癌患者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轻的肝纤维化能够提示患者肝功能较理想,但晚期肝纤维化通常为不可逆性病变[13][14]。研究组治疗后HA、LN和PC-III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白介素2和胸腺肽α1联用可减轻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对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但也仍存在一定不足,本研究所选病例少,代表性不足,随访时间短,未来还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开展随机前瞻性研究,以获得更加可信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肝癌术后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胸腺肽α1和白介素2,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