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裕伟 杨晓飞 郭金礼 张舒 左莉
脑卒中又名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的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80%[1]。脑卒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因此卒中预防成为全球卫生重点[2]。2010年8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开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医改专项项目——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目的是通过调查全国脑卒中筛查点40岁以上常住人口脑卒中患病率和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情况,掌握城乡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发病率、患病率等相关资料,从而及时干预,以期待达到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的目的[3,4]。本文中现通过探讨坝上及接坝地区脑卒中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暴露水平的分析,为坝上及接坝地区脑卒中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报道如下。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8年坝上及接坝地区常住居民6 50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将年龄≥40周岁城乡居民进行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排除非户籍所在地的外来打工者以及不能配合随访者。
1.2 诊断标准
1.2.1 8项危险因素的诊断标准:①高血压: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5],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前提下,测量非同日血压3次,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以及既往高血压病史者[6];②糖尿病: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7],临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值≥11.1 mmol/L;③高血脂: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8],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6.22 mmol/L,三酰甘油≥2.26 mmol/L等;④吸烟:长期吸烟史,每天吸取≥1支烟,或者连续有吸烟史≥6个月;⑤肥胖或者超重:体重指数≥26 kg/m2者;⑥心脏瓣膜或者房颤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诊断为该病者;⑦家族史:脑卒中根据2004年《第六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诊断》[9],直系亲属曾发生过脑出血或脑梗死史;⑧缺乏锻炼:长期缺乏锻炼,每周锻炼指数<3次以下者,或者运动时间<30 min,未从事重体力劳动者。
1.2.2 2项危险因素诊断标准:①曾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有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 min,多在1 h内恢复,常常不超过24 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筛查标准即为患者既往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经临床影像学和(或)体格检查明确诊断。②曾有脑卒中病史:是由脑部血管突然发生破裂或因血管阻塞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从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的疾病。筛查标准即为患者曾有脑出血、脑梗死发作病史,持续时间超过24 h,并经临床明确诊断。
1.3 调查方法
1.3.1 人群的初筛:调查问卷选用国家卫计委脑卒中设计的统一表格进行调查和体格检测。由资深的医护专业人士组成调查对象,提前进行严格培训的工作,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生活习惯、职业、收入以及合并症等。② 8项危险因素:即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或超重、心脏瓣膜或者房颤、家族史、缺乏运动。③危险因素:曾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曾有脑卒中病史。
1.3.2 高危人群的复筛: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进一步的相关检查进行确诊,并填写脑卒中高危个体筛查表。
1.3.3 质控管理:对所有医护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并将调查资料以及调查人员的信息、分析资料的汇总录入质控系统。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脑卒中患病率的分析 本文筛查共计6 500人,其中乡镇3 250人(患病率1.85%),其中男1 720人,患病率1.08%,女1 530人,患病率0.77%;城市3 250人(患病率1.23%),其中男1 435人,患病率0.68%,女1 815人,患病率0.55%,乡镇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5)。根据不同年龄段对比中发现,乡镇、城市60~69岁调查人数分别为602人、523人,患病率分别为0.71%、0.55%;乡镇、城市50~59岁调查人数分别为51人、389人;患病率分别为0.58%、0.31%;乡镇、城市70~79岁调查人数分别为942人、954人,患病率分别为0.37%、0.28%;乡镇、城市40~49岁调查人数分别为1 197人、1 250人,患病率分别为0.12%、0.06%,乡镇、城市≥80岁的调查人数为158人、134人,患病率分别为0.06%、0.03%。60~69岁年龄段中,脑卒中的患病率达高峰,年龄是脑卒中的不可控因素。见表1。
2.2 脑卒中高、中、危筛查人群分布 曾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285例,占4.38%,其中乡镇185例,占2.85%,城市100例,占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高危人群为248人,占3.82%,中危人群778人,占11.97%,低危人群3 743人,占57.58%。见表2。
表1 脑卒中患病率分析 例(%)
表2 脑卒中高、中、危筛查人群分布 n=3 250,例(%)
2.3 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比较 坝上及接坝地区脑卒中抽样人群中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或超重、心脏瓣膜或者房颤、家族史、缺乏运动的暴露率分别为13.65%、1.66%、6.51%、4.83%、20.26%、0.85%、6.91%、19.69%,其中肥胖或者超重占最高,其次为缺乏运动、高血压病史、家族史、高血脂、吸烟史次之,最低为心脏瓣膜或者房颤。乡镇组和城市组危险因素中肥胖或超重、缺乏运动、高血压病史均占前三名,经统计学分析,乡镇组的危险因素均高于城市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比较 n=3 250,例(%)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及致残率高等特点[10]。尽管年龄标化的脑卒中患病率呈减低趋势,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患病人数仍保持增长[11]。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差异较大等因素,城市及农村地区脑卒中负担差异明显[12,13]。
文中根据调查取样资料显示,乡镇组脑卒中患病率(1.85%)明显高于城市组(1.2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5),分析这可能与该地区生活方式有关,乡镇居民不太注重生活方式。作息紊乱,但还需进一步取证证实。在不同年龄段比对中发现,年龄是脑卒中不可控的因素,坝上及接坝地区市脑卒中的患病率整体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69岁年龄段达高峰,70岁后脑卒中患病率有下降趋势,与马飞等[14-16]研究结果一致。
文中数据显示,曾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285例,占4.38%。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患病率为2.27%[17],由此可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作为判断脑卒中预警信号的参考条件之一。而在该地区的患病率中发现,乡镇居民的患病率高于城市组,大部分与乡镇患者的知晓率偏低有关,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从而耽搁治疗。故应重点筛查和预防乡镇地区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比较中发现,乡镇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或超重、心脏瓣膜或者房颤、家族史、缺乏运动的暴露率均明显高于城市组,而乡镇组和城市组危险因素中肥胖或超重、缺乏运动、高血压病史均占前三名,只不过排序不同,考虑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大部分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不注重饮食、长时间静坐、体育活动少、活动量小等有关。城市人群对健康注重比较重视,城市的教育水平更进一步,自我保护意识强,知晓率高。
综上调查发现,坝上及接坝地区普遍存在肥胖或超重等现象,从而更易患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疾病。因此,应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加强锻炼,从而减少脑卒中的患病率。加大乡镇地区的宣教工作,调动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定期健康体检,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