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亚萍,杨一文,张懿
常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常州 213000
肥胖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早期步骤, 因为内脏脂肪组织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 进而使得机体中脂肪堆积过多,各脏器功能与身体机能均在下降,使得肥胖型2 型糖尿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当处于肥胖状态的时候,其机体脂肪细胞则会过度肿胀,使得功能失调,而功能失调的脂肪细胞则会将趋化因子释放出来, 导致全身的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1-2]。 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黄连解毒汤为中医经典古方,该研究选取2019年3—12 月常州中医医院肥胖型2 型糖尿病患者60 例为对象,旨在观察黄连解毒汤对肥胖型2 型糖尿病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选取常州中医医院肥胖型2 型糖尿病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年龄40~65 岁,平均(53.68±5.02)岁;病程1~10 年,平均(5.1±0.5)年;BMI 为25.1~32.3 kg/m2,平均(28.4±1.09)kg/m2。 对照组30 例,年龄39~68 岁,平均(55.05±4.82)岁;病程1.5~9 年,平均(5.00±1.01)年;BMI 为25~33.5 kg/m2,平均(27.50±0.55)kg/m2。 纳入此研究的60例患者均知晓此次研究内容, 同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获批,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临床症状均与《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中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合;患者的一般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年龄<18 岁或年龄>70 岁;②近1个月内出现急性糖尿病并发症者;③合并急性感染者;④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原发病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一般资料不全者。
对照组施行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盐酸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44024853)口服治疗,0.5 g/次,3 次/d。
治疗组患者施行常规治疗+黄连解毒汤进行治疗,组方为:黄芩15 g、黄柏15 g,栀子10 g,黄连10 g;若是患者出现失眠情况,则需加入酸枣仁30 g;若是患者出现腹胀情况,则需要加入厚朴15 g,半夏10 g;当患者出现便秘情况,需加入芒硝10 g,大黄5 g。 汤药需由常州中医医院煎药室统一煎制,水煎2 次,同时取汁分2 次,早晚各用温水服药1 次,150 mL/次。
①记录并评价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 即在患者治疗前、后使用东芝120 型号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含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的数值,确认整个检查过程无误后则加以记录,随后进行数据分析。
②在治疗前、后分别将患者的体质量数据(BMI 指数)加以记录,并分析其数据变化情况。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 后的BMI 数值分别为 (27.96±2.01)kg/m2、(23.07±1.33)kg/m2;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 后的BMI 数值分别为(27.45±1.98)、(25.09±1.53))kg/m2。 治疗前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数据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8,P<0.001)。
在当今社会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患者确诊疾病之后通常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腹形肥胖则是较为显著的代谢综合特征, 上述相关疾病的发生均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性[3-4]。 在临床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 发现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发生可能同慢性持续性炎症反应具有紧密的联系, 因此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炎治疗也是有必要的。
在中医上,“消渴”症的发病机制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糖尿病并不完全与“消渴”症等同,发病机制存在不一致性,即“毒”在糖尿病的发病期间存在较为重要的比重,进而提出“热毒致消”理论,对后续治疗具有指导作用[5]。 在《景岳全书》中也指出:肥胖是向消渴转变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病因机制, 在问诊的时候要特殊关注下就诊者的身体情况;对于胰岛素抵抗产生而言,中医认为其病理重点为: 患者出现痰浊、 瘀血以及燥热和气阴两虚等情况,所累及的脏器较多,严重会使得全身脏腑受到影响;其病机则是因为饮食不节,同时没有适当的运动,使得新陈代谢较慢,继而出现一系列机体失衡情况(脾失健运、气机不畅),且在时间的作用下,逐渐发展成为糖尿病疾病,在治疗中应该以解除热毒为重要治疗目标。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s)
组别空腹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餐后2 h 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10.33±2.20 10.01±2.12 0.574 0.568 6.80±1.03 7.90±1.54 3.252 0.002 15.01±2.32 15.23±2.98 0.319 0.751 9.01±1.52 11.98±1.09 8.697<0.001 8.12±0.50 8.20±0.52 0.607 0.546 6.62±0.31 7.20±0.40 6.277<0.001
黄连解毒汤属于治疗湿热证的中医经典古方, 方药组成出自《肘后备急方》卷二,方名首次出现在《外台秘要》卷一引《崔氏方》[6]。 其组成为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能够起到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可以起到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黄柏(味苦,性寒;归为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的作用)、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的作用),主要治疗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疗重点在于清除湿热、火毒之证,三焦热盛,治疗机制为:君药黄连可以清除心火,同时消除中焦之火;而臣药黄芩能够将上焦之火消除;佐药黄柏能够将下焦之火泻出;最后使药栀子,可以将三焦之火清除,并导热下行,直至邪热从小便中排出。 同时针对肥胖患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对脾肾亏虚亦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用药安全性也较高,有利于患者进一步恢复健康。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 黄连与黄柏中的成分主要为大量小檗碱, 且小檗碱的降血糖作用已经得到了临床证实;黄芩中包含黄芩甙等多种黄酮类成分,其黄芩甙元于体外具有较强的α-糖甘酶抑制活性, 从而实现抑制血糖的目的。 黄连解毒汤的具体药理治疗优势如下:①黄芩、黄连与黄柏可以有效对肝脏脂酰辅酶A-胆固醇酯基转移酶(ACAT)活性加以抑制,从而使得胆固醇酯无法合成,进而降低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指标。 ②黄连解毒汤的应用将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同时改善胰岛素的抵抗情况。 有相关研究指出, 脂肪与骨骼肌等靶组织受到胰岛素刺激后便会摄取利用葡萄糖,以此实现糖类的转化,若是此过程出现任何问题,均会发生胰岛素抵抗情况。 而黄连解毒汤的应用能促进患者胰岛素抵抗脂肪组织InsR 与IRS-1 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表达,以此降低组织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组织细胞的转化与调节,使得机体肌细胞、脂肪细胞和肝细胞等能够有效摄取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 ③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功能紊乱,其中内皮素与NO 为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重要物质,可以对血管起到反作用,内皮素起到的则是收缩血管的作用,NO 则是起到舒张血管的作用。 黄连解毒汤应用在疾病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NO 数值, 进而实现保护血管内皮的目的。 ④具有抗氧化的作用,黄连解毒汤组方中黄芩具有抗氧化活性,应用在治疗中可以提高超氧化物转化酶力,保护患者的心肌不受损伤,有助于稳定血糖。 经过该研究可知: 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 的空腹血糖(6.8±1.03)mmol/L、餐后2 h 血糖(9.01±1.52)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6.62±0.31)%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冯佳俊学者[7]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联合给予黄连解毒汤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7.29±2.47)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3.75±1.04)%均低于常规治疗,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 即黄连解毒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黄连解毒汤有明确的抗炎作用,主要通路包含氧化磷酸化、脂质代谢、线粒体等,可通过调控细胞内自由基、胆固醇、线粒体稳态等过程干预炎症反应,抑制炎症,降低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丝氨酸磷酸化水平,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的过度表达,改善胰岛素信号传导,减轻胰岛素抵抗现象,使得葡萄糖能够正常被身体吸收,进而有效控制患者的体重[8-10]。
综上所述, 黄连解毒汤治疗肥胖型2 型糖尿病安全有效,不仅能够稳定血糖,也可以有效控制体重,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但是就该研究而言,其样本量偏小,且缺乏对机制的探讨,未来可进一步扩大研究,并行动物实验进一步探讨疗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