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露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石。以同伴互助分享、团体共同成长为特征的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教学管理团队应了解本校教师的发展现状,努力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学习共同体”,有效激发团体动力,在团队与个体的共同发展中打造、建设成熟的教研团队。
团队动力理论提出者勒温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一种“场”的现象,团体是一个“动力场”,场效应是提高团体形式培训实效之关键。教研团队在研修过程中也会形成“动力场”。教师在活动中的参与、互动、体验、反思等行为的有效性是检验校本研修实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实际观察可以发现,教研团队普遍存在着“场动力”薄弱的现象。
1.研修组织结构复杂,缺乏整体规划
许多学校对校本研修在形式上过于重视,其内部存在着多种研修组织。但这些组织彼此间职能不清,活动交叉进行,造成研修“营养过剩”。这种管理方式容易导致“团体动力场”失去动力。
2.研修活动“研”“教”分离,缺乏主题序列架构
管理者要立足本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师生特点、学校发展需求等实际情况,厘清研修的重点和难点。现实中经常出现研修活动脱离教学需求的现象。研修活动缺乏有主题、有序列的整体架构,导致校本研修高耗能、低实效。
勒温提出:团体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对个体具有很大的支配力,团体的整体规划、决策等可以成为改变个体的动力。因此,对于学校教研团队整体场动力不足的现象,可以从“场”入手。
要打造成熟的教研团队,提升教师的发展力,需要立足学校发展愿景进行顶层规划,纲举目张谋全局,凝聚团队场动力。
1.群体层面
管理者要以学校发展为“纲”,制订三至五年规划,立足共同愿景,从顶层自上而下地设计教研团队的发展目标。同时,细化每学年校本研修的实施计划,全方位规划教研团队的发展路径。
2.个体层面
管理者要以教师发展为“目”,关注个体,规划教师成长(如表1)。同时引导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和发展意向,“按需”制订一至三年发展规划,为每一位教师建构一个“最近发展区”。
表1“五新”教师发展目标规划表
这样全过程、全方位地分析教师队伍结构,可以帮助管理者寻找团队成长的突破点,设计发展规划,在带动团队发展的同时带动教师个体的进步,逐步形成团队凝聚力。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优化管理职能,明晰管理结构和部门分工,加强不同部门间的有效配合,能有效提升教学研究氛围,促进教学研究共同体的形成。管理者要通过建章立制,保障团队发展规划有效执行,通过优化管理,不断驱动团队发展内需力。
1.校本研修组织扁平化,提升教研团队场动力
从监管的角度看,曾刚认为,在理财子公司独立的情况下,监管机构可以针对子公司设置一系列指标,对子公司及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进行全面、专业的监管。在信息披露方面,监管还可以提高理财子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更为充分地发挥市场监督的作用。
建立扁平化校本研修组织,完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是提升教研团队场动力的重要方式之一。研修实践指导团队由校级领导、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学科指导员等人员组成,由团队核心指导小组指导落实研修活动的有效开展。研修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实施要求,与教师进行双向选择,组建项目实践团队,团队成员可以来自不同学科。这个过程能够充分发挥教师自主参与的选择权,提高教师的参与度与融合度,利用项目团队的力量激活教师个体的“潜在需求”,激发教师的更大潜能。
2.建章立制,提升教研团队的行动力
建章立制,完善教研制度,让团队管理有章可依、有序推进、有效行动,是提升教研团队行动力的重要保障。学校通过《学校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保障常规研修活动全员参加,以此规范和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个制度是抓实备课、抓活课堂、夯实校本研修的基石。而利用《学校作业管理制度》能够推动教师树立整体意识,着眼学生整体的提升和个体的发展,抓精作业,抓勤辅导,抓好评价。此外,利用《学校品牌项目评价方案》能够推动团队特色发展。总体而言,学校依托项目品牌建设为骨干教师发挥个人特长搭建平台,同时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激活个体潜能,寻找新的生长点。
在清晰把握教研团队的发展方向,确立“多维互动·高阶发展”的成长目标后,学校通过三个维度的序列式分层架构,借助“四项实践策略”推动教师分层发展(如表2)。
表2 校本研修序列结构设计
每学期开学初期,学校研修核心团队首先会确立本学期校本研修的培训总目标,然后根据总目标设计研修任务,再将研修任务分解到教研组、备课组、项目组。
1.常规任务面向全体,夯实基础促人人成长
学校以教研组、备课组、青年教师学科工作坊为组织载体,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研修活动,实现群体发展。
2.特色突破,教研团队创新促特质成长
在规范校本研训特色项目的教研流程、加强过程管理的基础上,推进教研团队进行个性化的研修活动。实践中可以发挥学科核心骨干的作用,依托课题研究,尝试进行特色突破。
教学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教研团队的亮点,在走出去“访学研修”、请进来“把脉视导”等异层互动的研修活动中发现教研团队的潜能增长点和特色突破点。此外,还要搭建异层互动平台,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引导力,增强团队特色发展的“向心力”。
3.特色项目精品化,教研团队创品牌
团队成员在活动中要深度参与、积极互动分享,经历精品项目的实践过程。此外,管理者要善于搭建分享平台,开展精品项目的分享展评。项目教研团队通过展评,开放学习过程,提升专业能力,获得团队成就感,从而提升团体动力。
4.联盟式研修,助推骨干教师成长
学校可以通过与区域内兄弟学校开展联盟研修,助推教师融合共生,结成跨校学习团队。(1)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的方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步享受优质教学资源。(2)通过线下联盟协同研修的方式,让主题研修活动有序推进。联盟研修可以拓宽教研团队的学习边界,跨校借力可以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自身的专业发展现状,更全面地分析问题,多方位解决问题。活动融合、团队融合、文化融合形成的合力能够提高教研活力。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如何促进教师发展的问题值得教学管理者反复思考,不断尝试。管理者应努力让校本研修成为每一位教师的需求,通过教研活动促进强大“动力场”的形成,使每一位教师都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