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腹针刺法配合姿势矫正治疗慢性腰痛32例

2021-05-07 06:38:58林立元
福建中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风湿腰痛姿势

章 芬,林立元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004;2.福州市鼓楼区五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福州350001)

腰痛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臀、骶部疼痛及酸胀不适,可伴不同程度活动受限、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其中慢性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是指持续性或间歇性腰痛时间超过3个月[1]。临床上有多种方法应用于CLBP的治疗,但常有疗程较长、复发率高的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患者机体脏腑气血功能紊乱以及日常生活中不良姿势行为密切相关。故近年来笔者采用同时针刺腰部和腹部腧穴配合姿势矫正治疗CLBP 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CLBP的诊断参照2007年美国内科医师和疼痛协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实践指南》[1]:病程3个月以上,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痛,无间歇性跛行,无神经根受累症状(神经根痛、感觉丧失、肌肉功能障碍和反射消失等)。

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姚乃礼主编的《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2]中腰痛病辨证标准辨为寒湿阻络型、湿热阻络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20~65岁;②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结核、骨折等;③入组前4周未接受任何治疗;④生命征平稳;⑤依从性良好。

1.4 排除标准 ①存在神经系统阳性征或运动缺陷者;②脊柱侧弯、腰椎椎管重度狭窄或脊椎重度滑脱者;③合并感染性腰椎疾病者;④影像学检查提示腰椎间盘重度突出或脱出、有明确手术指征者;⑤有腰椎脱位或手术史者;⑥合并心、肝、肾、肺器质性功能障碍,或脏器功能障碍所致腰痛者;⑦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⑧过敏体质者;⑨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针灸康复科就诊的CLBP门诊及住院患者64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23~65岁,平均(37±7)岁;病程13~27周,平均(18±2)周。观察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30~62岁,平均(40±5)岁;病程18~30周,平均(21±3)周。2组性别、年龄、病程、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患者取俯卧位,根据经络辨证取穴:取腰腿部膀胱经的腧穴,包括双侧肾俞、双侧大肠俞、患侧环跳、患侧委中、患侧昆仑、阿是穴。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选用一次性使用无菌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30 mm×40 mm),医者采用单手进针法垂直刺入穴位,以患者得气为宜,施以平补平泻手法20~30 s,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1个疗程治疗5次,疗程间间隔2 d,共治疗2个疗程。

2.2 观察组

2.2.1 针刺 患者取侧卧位,取穴:在对照组取穴的基础上配合腹部穴位,腹部辨证取穴:寒湿阻络证加中脘、左上风湿点、右下风湿点、左大横;湿热阻络证加双侧大横、左上风湿点、左下风湿点;气滞血瘀证加中脘、气海、右上风湿点;肝肾亏虚证加中脘、气海、关元、右大横。操作方法:①先针刺腰腿部膀胱经的腧穴,针刺手法同对照组;②腹针操作:穴位常规消毒,选用一次性使用无菌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30 mm×40 mm),医者采用单手进针法垂直刺入穴位,针刺入预定的深度,采取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捻转手法,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1个疗程治疗5次,疗程间间隔2 d,共治疗2个疗程。

2.2.2 姿势矫正 在针刺治疗期间给予姿势矫正,由研究团队中专业人员指导患者矫正不良姿势,实施步骤见表1。

表1 姿势矫正实施步骤

3 观察指标

3.1 腰部疼痛评定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3]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使用1个游标卡尺,标有0~10刻度,每个数字距离呈等分,0端代表无痛,随着刻度数值的增加疼痛程度随之逐渐加强,10端代表疼痛剧烈、疼痛到极限、无法忍受。指示患者在卡尺上标记与他们所感到的疼痛程度相对应的位置,并做出标记,研究人员根据患者的标记位置进行评分。

3.2 腰部功能障碍程度评定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4]评估,包括腰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步行、坐位、站立、睡眠、性生活、社会活动、旅行10个问题,每个问题有6个备选答案,依次为0~5分,分数越高表示腰部功能障碍越严重。

ODI=(所得分数/5×回答的问题数)×100%

3.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制定,治愈:腰痛消失,无压痛,腰椎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显效:腰痛基本消失,患侧无明显压痛感,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腰痛明显减轻,患侧有轻度压痛感,功能轻微受限,劳累后有不适感;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3.4 复发率 跟踪随访2组治疗后3个月、4个月后腰痛复发情况,比较2组复发率。

3.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治疗结果

4.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

4.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

4.3 2组复发率比较 见表4。

表4 2组复发率比较

5 讨 论

CLBP属中医“痹症”“腰脊痛”范畴,古今文献中针灸处方高频次穴位和穴位归经主要集中在膀胱经上[6],其经脉循行经过腰部,针刺膀胱经腧穴治疗CLBP可达到除痹止痛、疏通经络作用[7],但常有疗程长、复发率高的问题。中医认为腰痛的病因为有风、湿、寒、热、挫闪、瘀血、滞气、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8]。《黄帝内经》云:“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遂,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遂焉”。由此可见治疗疾病时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尤为重要。

《灵枢·九宫八风》记载了腹部八卦所取脏腑之象:“心应离,脾应坤,肺应兑,小肠应乾,肾应坎,大肠应艮,肝应震,胃应巽”。本研究针对CLBP患者不同证型,在膀胱经经络辨证取穴的基础上增加腹部辨证取穴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寒湿阻络证针刺中脘、右下风湿点、左大横可调节三焦水道,祛湿通络,关元穴可温里助阳,共奏温里散寒、祛湿通络作用;湿热阻络证针刺双侧大横、左下风湿点泻体内湿热,左上风湿点调节脾胃,共奏健脾祛湿、清热通络之效;气滞血瘀证针刺气海、右上风湿点调肝理气,气行则血行,配合中脘健脾,共奏疏利气机、活血通络之效;肝肾亏虚证针刺中脘、气海、关元、右大横,可起补益肝肾之效。另外,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状态被打破,需要借助导引恢复,陈昌乐等[9]指出姿势调整属于导引的范畴。王雪强等[10]研究表明姿势性的问题通常是腰椎损伤的潜在因素,而腰椎损伤后常导致错误的姿势出现。因此观察组的治疗方案中还注重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姿势矫正,使治疗CLBP效果事半功倍。

本研究结果说明:观察组采用腰腹针刺配合姿势矫正的方法治疗CLBP比对照组更有效地促进腰痛的缓解和腰部功能障碍的改善,疗效亦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4个月后的复发率均高于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率,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发率有反弹迹象,今后还需加强对患者更远期的随访,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风湿腰痛姿势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祝您健康(2022年6期)2022-06-10 01:37:18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倒挂在树上,我的主要姿势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10
看书的姿势
解锁咳嗽的正确姿势
职业腰痛早防治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基层中医药(2018年8期)2018-11-10 05:32:00
冬病夏治,巧治风湿骨痛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16
重庆市成立中医风湿专科联盟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