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解决人工智能环境下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影响因素问题,促进图书馆转型发展。经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得到原始数据资料。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等步骤,得到影响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因素,并构建了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主要受馆藏资源、场地设备、技术文化、用户服务、馆员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人工智能;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1)23-0127-04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isdom Library Construction Driven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ake Private Colleges as an Example
MA Shoujun
(Library of Xinyang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 By solv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 problem of wisdom library construc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under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vironment, we can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Through field research, interviews and other means, the original data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 steps of open coding, spindle coding and selective cod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isdom library in private colleges are obtain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 model is construc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isdom library in private colleges driven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mainly affected by collection resources, site equipment, technical culture, user service and librarian development.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ivate college; wisdom library; influence factor
0 引 言
2017年被稱为人工智能元年,大数据、云计算、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智能汽车、智慧医疗等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不是一个概念,已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也运用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联网、RFID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图书馆的需求,寻求新的技术手段,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是摆在每个图书馆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使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主动性知识服务更加体现出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成了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内生动力。
本文就人工智驱动下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进行探讨。旨在找寻影响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影响因素,为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
1 理论基础回顾
1.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其核心思想是让机器与人一样具备思维与行动能力[1]。包括:类人思考、理性思考、类人动作和理性动作等,是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也是计算机、语言识别、扫描、定位、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的交叉产物[2]。
1.2 智慧图书馆
2003年,芬兰图书馆学者Markus Aittola首次提出“智慧图书馆”的概念,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其主要特征为:全方位的感知、以为为本、低成本、秉承绿色发展理念[3]。笔者以关键词“人工智能+图书馆”“人工智能+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在各数据库检索,发现其研究多集中在:转型发展[4-6]、模式路径[7,8]、实际运用[9,10]等,很少有对民办高校人工智能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进行研究。本文根据以上现状,就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进行探讨。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设计
本文共采用了三种研究方法。一是实地调研,通过实际走访民办高校图书馆,现场了解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情况,整理出来基础原始资料。二是访谈法,包括当面访谈和电话访谈。当面访谈是调研时候面对面咨询、了解,而电话访谈是由于疫情等原因,无法到场进行的电话沟通交流。三是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根据扎根理论由下往上的统筹归纳,反映事物核心概念的特性,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能够反映事物现象本质的核心概念,然后再通过这些概念间的联系构建相关的社会理论[11]。
在运用以上研究方法的同时,笔者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等步骤,整理出人工智能驱动下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影响因素,通过概念模型,直观反映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2.2 资料获取
为了较为全面地反映客观实际,根据前期的调研走访和后期的电话访谈等情况,笔者选取了信阳地区、郑州地区三所民办高校的15名老师作为调查对象,每所高校选取5名老师。编号分别为:A01~A05,B01~B05,C01~C05。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您觉得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图书馆应如何着手智慧图书馆建设?咱们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如何,有无突出的地方?您认为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哪些?你觉得目前进行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贵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前景如何,请谈谈您的看法?
2.3 开放性编码
由于调研访谈得到的数据量比较大,资料比较纷杂,需对其进行整理、聚类分析,得出总括性语句。而开放性编码正是将所得到的结果数据进行分类概括,实现原始资料的范疇化[12]。本研究通过对整理的原始资料语句进行整理归纳,整合出了21个概念化语句和8个范畴化术语,如表1所示。
2.4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即是分析开放性编码中的原始资料语句,剖析其之间的相关联系,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形成主范畴的过程。本文经过对表1中的8个副范畴的聚类分析,最终整理出来馆藏资源、场地设备、技术文化、用户服务、馆员发展五个主范畴,如表2所示。
2.5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在开放性编码和主轴编码基础上,将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相联系,逐步完善各个核心范畴及其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实地调研、访谈等步骤,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将核心问题范畴化为智慧图书馆建设。馆藏资源、场地设备、技术文化、用户服务、馆员发展5个范畴均围绕该核心问题展开,其之间关系如表3所示。
2.6 模型构建
基于调研访谈结果和编码等步骤,笔者提炼出人工智能驱动下影响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五大主要因素,并根据相应结果,构建了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加大资源整合建设、构建资源共享通道
加大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的整合建设。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仅包括图书、报纸等纸质资源,还有音像、视频、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可利用AI技术开发科学的智慧推荐系统[13],做到智慧、智能化服务;
开展馆际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可利用Cloud computing技术存储量大、安全性高、计算速度快等特征,将馆藏信息资源存储于云端服务器,构建云资源服务系统,通过开展云服务、云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14]。
3.2 拓宽建设场地、加快设备引进
加大资金资助。资金的支持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影响非常重要,民办高校因为体制机制的特殊性,申请资助较为烦琐。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程,应早日提上议程,提前申请资金资助;
划拨专门场地用于智慧图书馆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场地需求并不是单独的、零散的几个区域所能完成的。像机房这种大功率云端存储中心,更需要专门的地方进行建设;
加快先进设备的引进与把关。在调研中发现,图书馆引进的设备,受资金和其他方面的限制,设备使用起来往往并不是那么得心顺手,多有问题。这就造成了设备提供商与图书馆之间的反复协商,磨合,费时又费力。
3.3 加强技术创新、营造文化氛围
加强技术创新。图书馆可利用新兴的内容关联算法(Content- Based)、协同过滤算法(Collaborative Filtering)、基于流行度算法、基于模型算法等再结合CNN、自编码、RNN、GAN等AI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度认知和挖掘,实现AI环境下的信息资源获取、为读者用户服务;
营造浓厚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氛围。不定时召开讲座、座谈会,讲解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与建设过程,让馆员不断领会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理念,在心中形成共鸣。也可在图书馆大厅张贴海报、制作展板,宣传智慧图书馆的相关知识和我馆的建设成效。不断烘托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氛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3.4 创新服务方式,注重用户需求
创新服务方式。民办高校智慧图书馆在服务读者用户的过程中可推行刷脸借阅、在线借阅等方式,打破传统烦琐的借阅流程。通过引进自助借还设备,摆脱以往那种扫码一对一借阅方式,创新服务方式,使读者在借阅的过程中感到满意。也可实时构建智慧图书馆OTO服务平台,实现图书馆于各学院数据的对接,通过链接智慧门户网站,完善用户基本数据,提供个性化服务;
注重用户反馈、解决用户疑惑。智慧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时洞悉用户需求,及时反馈并解决,增强用户的黏性。如:智慧图书馆可以采用先进的Big Data和In-depth learningalgo-rithm等技术获取更多的用户数据信息,形成用户画像,建立用户档案,解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
3.5 注重馆员培养、提高专业素质
引进专业人才。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可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扩大人才招聘的方式,解决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人才不足的现象。
培养馆内人员。从馆内选拔一批专业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馆员,加以培养、委以重任。
拟定培训计划,提供学习机会。打铁还需自身硬,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仅仅依靠引进外来人才,培养一部分的专业人才是远远不够,需要全体馆员齐心协力,素质提升,才能应对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和转型,因此提供培训机会,让全体馆员在学习中进步便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可通过扩大学习交流的方式、让全体馆员不断进步,不断提升,提高整体队伍的专业素质。
4 结 论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民办高校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建设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人工智能驱动下AI技术的普及给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契机。民办高校应抓住这份机遇,创新服务方式,注重用户需求,解决人才、设备、场地、技术方面的难题,早日实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聪.人工智能驱动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探析 [J].江蘇科技信息,2019,36(4):1-4.
[2] 孙丽滨.探究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 [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13):20-22
[3] 傅云霞.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应用研究 [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9):47-51+79
[4] 陈彤,刘佐舜.智慧图书馆发展下中小学校图书馆转型及馆员队伍建设策略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5):123-125.
[5] 徐冰娟.智慧服务指标: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 [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6):99-101.
[6] 朱艳,赵来娟,何国莲.信息时代以数据为载体的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研究 [J].甘肃科技,2021,37(12):76-79+3
[7] 赵兰英.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模式与路径 [J].时代报告(奔流),2021(6):102-103.
[8] 杨国凤.人工智能技术与图书馆服务变革探析 [J].图书馆学刊,2021,43(5):1-5.
[9] 刘思光.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运用价值分析 [J].数字通信世界,2020(7):200-201.
[10] 张海波.智慧图书馆技术及应用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2):147-149.
[11] 周波,王博瑶,孟繁洁等.基于扎根理论的学生感知对分课堂教学效果初步探究 [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76-177.
[12] 王晗.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J].情报探索,2019(1):93-97.
[13] 殷剑冰.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4):65-67.
[14] 宋红娟.浅析图书馆发展的新路径 [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33-134.
作者简介:马守军(1990—),男,汉族,河南信阳人,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信息服务与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