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燕 李洪良 王志远 封玉 王红艾
摘 要: 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育发展逐渐由区域性教育趋向国际化发展,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更加频繁。近些年来,我国拥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越来越多,正是我国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但是就目前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情况分析,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采取合理化措施,使地方性高校教育国际化获得长久发展。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育国际化 问题 策略
从世界发展角度分析,教育国际化进程应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形形色色的国际合作办学教育,还是学校之间、师生之间的互访、交换、国际教育会议、开放课程研发、国际校区建设等,都是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体现。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重要使命。新时代,中国高校,特别是占主体的地方高校高水平国际化发展、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是推动国家进入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重要力量。以下针对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优化策略。
一、一些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等教育来讲,如果从文化上分析,它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更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特征上分析,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在一个“软”字上,从价值上分析却显得十分强硬。对于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建设,既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措施,又是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对于国家发展来讲至关重要,但是就目前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进程情况分析,依然存在问题,以下详细分析。
(一)学校对教育国际化建设重视程度不高。
这些学校,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教育方向倾向于封闭式发展,很难实现走出去的战略,忽视国际性人才的培养[1]。就目前世界高校综合实力排名情况分析,前100名中我国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中国科技大学6所高等院校,印证了中国地方性高校在世界的影响力相对较小。而且在众多高校教育管理上,他们认为教育国际化发展仅仅是国家文化建设措施,一些高校教育国际化措施停留在表面。从高校国际化培养目标、教育模式及课程体系上分析,这些高校没有掌握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基本的需求,在教育国际化建设上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思维,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
(二)学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区域差异较大、师资欠缺。
如果单从国内高校发展来讲,教育水平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教育资源,乃至师资力量的配置,都存在地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师资资源相对较为雄厚,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为滞后,尤其是西部地区,师资、教学设备等资源明显不如东部地区。所以,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建设整体之间出现层次感[2]。
在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政策支持上,中西部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欠缺,导致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政策吸引力不强,尤其对外交流方面,一些国外高校不愿意与之建立良好的互助交流关系,导致教育走向国际的机会甚少,不利于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学生视野的拓宽。
(三)地方外语水平较低,教育国际化出现语言障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于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来讲,外语成为主要的沟通语言,但是就目前高校实际,并不能完全实现纯外语教学,这个矛盾的存在成为限制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尽管我国地方高校有很多外国留学生进修,但是,外教匹配比例依然不协调,再加上一些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外语水平不能满足教育国际化建设的基本需求。所以,语言障碍俨然已经成为阻碍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国际合作甚少,学校未能与国际院校接轨。
地方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展,不仅受到教育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国家政策、发展战略、平台创设等因素的限制。近些年来中外合办院校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本科阶段很少涉及一些国际化建设教育项目[3](74-79)。再加上这些学校实力有限,很多国外高等院校国际合作意愿较低,导致大型教育论坛、世界性的竞技大赛、国际化项目较少,国际化进程相对较为缓慢。
二、针对地方高等院校教育国际化优化策略
随着“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中国正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具有紧迫感和使命感。现阶段,国内地方高校国际化程度依然較低,国际化发展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国内外民众对我国高水平国际化高等教育的需要。需要地方高校转变理念,转变管理机制,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升师生外语水平。
(一)转变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特色与优势。
对于地方高等院校的国际化发展,首先要对传统的发展理念进行转变,积极开展引进来、走出去的教育活动,让教师与学生认识到更多的外国教育特色,不断发展自身优势,这样教育国际化发展才能寻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对于高等教育来讲,越是具有特色的东西越具有吸引力。因此,在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建设过程中,各大高校首先要全面认识到自身教育存在的不足与优势,积极吸取外国教育的精髓,发挥学校的特色与优势,这样高等院校才能在国际化建设中寻找到自身的位置,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等相关文化,自设课程,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推动教育国际化,既可以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4](5-15)。
(二)转变管理机制,增强创新意识,树立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观念。
高等院校教育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国际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权。对于地方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建设,无论是国家,还是高校负责人,都需要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深入探究教育国际化的基本需求,不断创新管理机制,鼓励高校、教师、学生积极走出去,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教师、学生认识到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价值,不断增强教师、学生的国际化意识。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转变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如:开展文化沙龙、民族文化典型参观、国际问题的合作探讨等多元化的跨国文化交流,加深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加强对自身文化的宣传,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双向式发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国际化建设水平。
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化建设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认识思维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单一文化的认识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文化需求,因此,很多学生对外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对高校教育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即使学生外出学习的愿望很强烈,由于资金的限制,也导致学生被拒之门外。所以,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建设中,不仅要不断拓展教育资金的来源渠道,更要对优秀学生外出学习给予支持,在本校内积极建设对外交流平台吸引外国学生交互学习,如:国际交流中心等,对实现教育国际化具有很好的推动意义。
(四)全面提高当今国内高校学生外语水平。
教育国际化建设对语言障碍来讲,是目前影响国际文化交流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也是教育国际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正所谓,语言是打开文化的大门,如果交流双方存在语言障碍,连对方的学习意图都摸不透,更不用谈共同进步发展,这样的教育国际化建设完全没有意义。所以,我国地方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建设要不断提高教师、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语言水平的提升预示着老师与学生能随意地与外国师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联合性探究。中国需要不断提高汉语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外国人学会汉语,真正实现世界文化的交融。
(五)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区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由于文化没有国界,教育者或者学习者首先要尊重文化差异,认同文化差距,切忌文化歧视。对此,我国地方高等院校需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积极调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区域性公平,全面满足高校的教育需求,如:“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东部支援西部文化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都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教育国际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国际化建设意义重大,教育者必须懂得审时度势,认清教育发展趋势,从教育实际问题出发,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学生国际交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探索有效的文化学习方式,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学习平台,在交融中实现“民族文化自信”。以推进地方高校国际化办学,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开放与发展的国际性竞争人才,提升高校自身条件和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谢超.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实践与发展策略研究——以天津财经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85).
[2]黄俊霖,许少千,韦鑫.“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会计教育面向东盟国际化发展的现实困局与突围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3).
[3]张海宁.基于八维结构的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江蘇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3).
[4]熊建辉.我国教育国际化最新进展与宏观形势——新时代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与创新路径思考(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2).
课题来源:河北省教育厅201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SZ 19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