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
《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及治理研究》一书以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范式丰富了互联网伦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地从生态学的视角、运用生态分析方法深度解析了互联网新媒体的伦理生态问题,并将生态分析法与互联网产业链生态紧密结合,对不同“生态位”的组成部分进行了伦理分析和评价,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同时,提出了法治、技术、伦理三重治理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及治理研究》是西安欧亚学院党委书记于孟晨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的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项目的最终成果,凝结着于孟晨团队专家对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及治理问题的长期思考和不懈探索。该书以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及治理为研究对象,从互联网治理历程和现状着手,再到当前以引导产业发展为特征的三个阶段,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治理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让读者客观全面地认识到互联网治理重点和方向的不断演变以及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从治理主体与治理手段展开深入探讨,从构建治理体系、延伸治理空间、强化舆论监管、净化信息生态四个方面为强化我国的网络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及治理研究》的出版,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及治理理论,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于新时代构建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及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以创新性的理论范式阐析了互联网
新媒体的主要伦理困境
《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及治理研究》从大局入手,分析了世界互联网新媒体发展概况,其中着重对中国这个互联网行业的后起之秀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作者对中国网络媒体使用用户的性别年龄阶层也进行了数据分析,中国网民有继续向中年人群扩散的趋势,同时互联网新媒体的覆盖人群也在不断扩大。
书中总结了互联网的发展会带来积极的社会效应,互联网信息技术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内容,有利于社会成员兴奋点的多样化分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舆论压力,能够促使社会文明进步,政府效能提高等。
作者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影响深远,惟有正确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才能创造更多社会价值。作者对互联网新媒体的主要伦理困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诸如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色情都会导致青少年以及广大网民的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受到网络负面伤害。在网络世界中,也有极端网络民族主义的现象,这对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精神非常不利。而网络霸权,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个人隐私,黑客、计算机病毒等危害网络空间安全的因素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也会随之发展变换。作者通过介绍这些不利因素的危害,让广大网民能清楚意识到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各级政府也在不停地为网络安全尽职尽责,为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生存空间,广大网民也应从自身做起,保护自己的合法网络权益。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了“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的新观点,提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互联网伦理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回应人类在处理自身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互联网场域中如何存在,如何规范互联网场域中个人与他人或者其他互联网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应然问题和实然问题的统一,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以全新的研究视角解析了互联网
新媒体伦理生态相关问题
《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及治理研究》指出,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前瞻性和大局观,将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新媒体形态纳入一个相对稳定和科学的系统中,总结规律、形成理论进而进行实践。提出了既坚持宏观视野,又注重微观调查,全面、客观、系统地分析了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有关内容,既注重内容上的丰富,又注重形式上的创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问题。
互联网新媒体领域存在的伦理问题成为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难以规避的问题,不能因为这些伦理问题的存在而放弃发展互联网产业或技术。另一方面,互联网的积极效应远远大于其消极效应,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机遇远远大于挑战,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该书认为,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互联网新媒体用户逐年增加,规模持续扩大。在对用户进行心理分析的情况下,抓住使用者的心理特征,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政府为主体来讨论互联网新媒体监管。这些观点为互联网新媒体领域伦理生态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础,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学术性和前瞻性,层析分明、逻辑清晰。
作者多角度、多维度地对互联网新媒体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解读,理清了相关概念和定义,梳理并解答了为什么要重视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和弊端等问题,明晰了互联网新媒体存在的问题。作者将互联网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重要的舞台,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途径、载体、形式的同时,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传播的时空,满足了社会不同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本书立足于社会新时代,贴近社会发展的现实,具有较强的先行性和学术性,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学术造诣。
以“三重治理”协同方案构建了互联网
新媒体治理的路径选择
互联网联通着整个世界,它不仅为双方或多方合作共赢提供了先进手段,同时也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已经让世界成为紧密相连的命運共同体。作者视野广泛,不局限于中国,而是结合案例探讨分析在不同背景、主体和角度下其他国家的网络治理方式、手段以及效果,为我国互联网治理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在互联网全球治理当中,作者也提到了其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强调了我国是国际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构建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为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互联网新规则做出应有的贡献;也探讨了世界各国互联网领域发展、治理能力存在鸿沟,国家互信等问题,让读者对互联网全球治理现状感受更加清晰明了。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带领我们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尽管新媒体在我国社会兴起时间不长,但其即时性、交互性、微粒化的特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社会结构乃至重新塑造着国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的互联网新媒体治理工作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和更多未知的困难,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互联网治理过多地倾向于通过法律或技术来达到目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进行”的方式,更加关注的是事后性补救或惩罚措施,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而该书认为治理不仅要借助法律的强制力量和行政管理的威慑力,更需要所有网站运营者和线上传播者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有较强的道德自律性。互联网新媒体伦理建构是该书的重点与精华所在,作者认为,互联网新媒体道德失范,在技术和法治层面未能得到有效治理的情况下,构建互联网新媒体伦理便显示出其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共享、安全、融合、平衡是互联网新媒体的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伦理构建具有现实紧迫性,有利于整个“虚拟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此基础上,作者提供了互联网新媒体伦理建构的基本思路与路径选择,以此来填补互联网技术的缺陷。
互联网新媒体的伦理问题如同现实世界的伦理规范一样,它的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互联网并非孤立存在的,也是与世界紧密相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同样也匹配互联网新媒體伦理的建构。当然,互联网新媒体的治理也不能仅停留在法治和伦理层面,也需要技术上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作者最后从技术出发,充分利用图表,分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针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让读者由理论到实践,由实践再到理论,使著作有理论的深度,也有现实的高度,更为“生动”,不显得枯燥乏味。
总之,《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及治理研究》一书从理论上阐明了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的内涵特征、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提出了符合现实内涵的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体制机制框架,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等突出特点。该书的出版,丰富和发展了互联网新媒体伦理生态理论,是一本很值得新闻、教育、传播学等理论工作者、广大学子参阅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 鸿 西安邮电大学二级教授,陕西省经济学会会长,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