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是“四太创世”的“天地之专精”

2021-05-06 19:27贾耿
文教资料 2021年2期
关键词:脑心命门无极

摘   要: “无极生太极”与“无中生有”是同一个哲学概念,太极是“有生于无”的有形者。无极是暗物质(无),为宇宙的本原,太极是明物质(有),为天地的本原。“无极而太极”是宇宙的生成论,“太极生两仪”是天地的生成论。宇宙是由无极(无形)和太极(有形)组成的宇空,是“有无相生”“虚实共存”的太虚。太虚是“无极生太极”的时空场所,太极是先天四太产生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是“道之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先天之精。太极即太一,太一即太阳,太阳是四太创世的果实,《说文》的“太阳之精”就是先天之精、“天地之专精”,谓之“天精”。精是天地万物一切的根源,精就是根,根就是本,本就是心,心就是主宰,太阳就是根源而主宰的心,是《周易》的“天地之心”。天心以天精为体,以谷神为用,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来自于精、来自于心,精神就是心神,所以心为“精神之所舍”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生命之根源。

关键词: 无极   太极   太一   太阳   太岁   天精   天心   脑心   元精   心神

无极生太极,太极即太一,太一即天一,天一即太阳,太阳是四太创世的果实,是“道生一”的一,是“无中生有”的有形者,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混成物,是先天四太产生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它开天辟地“一生二”“太极生两仪”是创生天地万物的根源,根源主宰一切,主宰就是心,所以太阳就是太阳系之天地的心。人道本乎天道,太极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就是人体的“天地之专精”“五脏之专精”“十二脏之化源”,是根源而主宰的心。

1.太极是先天四太创世的果实

道家哲学中的先天四太代表着无极过渡到太极诞生前的四个阶段,分别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则是四太创世的果实,合称为“先天五太”。无极生太极,太极本为先天,而无极则是先天的先天,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都属于先天,但太极是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太修炼成道的果实,是“无中生有”的有形者。当太极之体生成时就开始进入后天,“一生二”“太极生两仪”是后天阴阳五行的开始,太极是后天的先天,最接地气,所以四太创世到了太极后作为一个分判,它就是先后天的分水岭[1]。

《列子·天瑞》短短200余字就阐明了四太创世的全过程,曰:“昔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炁也;太初者,炁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炁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列子认为:“太易”是宇宙的起始,是虚空无炁的阶段;“太初”是炁的起始,是有炁无形的阶段;“太始”是形的起始,是有炁有形无质的阶段;“太素”是质的起始,是有炁有形有质而尚未成体的阶段;“太极”则是炁、形、质“妙合而凝”“函三囿一”的浑沦,是“无中生有”“炁聚而有形”的有形者,“太极生两仪”又是创生天地的根源,故“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

列子对先天五太的起点太易之虚不说,终点的太极之体不论,中间的太初→太始→太素则是其炁、形、质的演变过程,它是太易(虚无)而生太极(实有)的一个起始阶段,匡调元先生[2]认为这是“无中生有”“无极而太极”的一个中间过程,是一个“有序而隐”“似有似无”“似显未显”“似一非一”的境界,是在“虚空”和“有形”之间的一个量变,只是虚空的程度不同,是一个尚未成体的过渡阶段,所以太初的“炁之始”、太始的“形之始”、太素的“质之始”三种状态都是无极的范畴,是“无极态”。炁形质“涵三囿一”“妙合而凝”的有机融合是它成体的阶段,称之为“浑沦”,浑沦就是“涵三为一”的聚合体(有),是太极的前身,只是实有的程度不同,是太易而生的太极,亦即“无极而太极”,所以四太创世、宇宙的演变实际上是虚和实、无形和有形的两个阶段[3]。

冯前进等[4]对四太创世、宇宙的演变有形象的描述(见图1):

图1   太易太虚无极太极关系图

无极生太极,宇宙诞生了;太极生两仪,天地诞生了;天地生万物,生命诞生了。

2.太极的源与流

太极源自无极,生出万物。北宋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说:“自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既是对天地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概括,又是对宇宙万物本源的追溯,是“生生之谓易”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是从虚无到实有、从无形到有形、从先天到后天的全过程,是生命源与流的全过程,而太极则是这一过程中先后天的分水岭,既是先天四太创世的终结者,又是后天天地的缔造者,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是对宇宙万物本源的追溯;“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是对太极阴阳、阴阳五行、五行万物、万物生命发展变化规律的概括[5]-[6]。

太极是四太创世产生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能够化生天地(阴阳)万物(五行)的“天地之专精”。《黄帝内经》曰:“先岁物何也?天地之专精也!”“先岁物”就是先天四太产生的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就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谓之“天精”,它来自无极,是“有形生于无形”的有形者,是“天地安从生”的缔造者,是天地万物化生的本原性物质。明代大医张景岳曰:“形以精成,形即精也。”“所謂阴者,即吾之精而造吾之形也”。太极“天地之专精”就是先天四太产生的“先岁物”,它是有形的物体。

太极是先天四太产生的无极之真精,“无极之真”的“二五之精”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天地之专精”是先天父母“男女构精”产生的先天之精。《易系辞》说:“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是先天产生的先天之精化生了天地万物!列子说:“天地含精,万物化生!”是天地之精化生了天地万物。太极天地之精是化生天地万物的根源,是后天的先天,无极生太极的无极则是先天的先天。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说:“所谓先天之先天者,未生以前是也。”匡调元[7]从生命起源而言,认为先天与后天以先天之精前后为分界。太极天地之精造化天地万物,是后天的先天,产生太极的无极则是先天的先天,根源的根源。

宇宙万物的演变分为无极太极,太极阴阳,阴阳五行,五行万物,万物万物五个长达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万物是在五行的基础上产生的,五行是在陰阳的基础上产生的,阴阳是在太极“天地之专精”“精化为气”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太极“一动一静”的“分阴分阳”产生了阴阳二气,再由阴阳二气两个方面的不断运动才产生了在天的风、热、湿、燥、寒五气和在地的木、火、土、金、水五行。《易系辞》的“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是风热湿燥寒五气的“五位相得”形成了天,是“清轻者上为天”,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的“五位相得”形成了地,是“浊重者下为地”,然后阳五行与阴五行“而各有合”的“阳变阴合”“二气交感”才有了生、长、化、收、藏生命万物的生死(鬼神)之变化(见图2)[5]-[6]。

图2   宇宙万物的演变过程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说透了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发展变化规律,实际上是对《易系辞》“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的另一种解说。太极之上是太易,“易有太极”是太易有太极、无极而太极,《太极图说》的“无极而太极”说与《周易》的“易有太极”说都是在阐述太极的来源和它的发展变化规律。

3.太极与太易

《易·系辞》曰:“生生之谓易。”易和道一样,以生生为本,贯穿始终,但太易是宇宙的开始。列子的“易无形埒”,就是指“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的太易是无边无际无形无态的宇空(无极)。

太易就是无,是一个虚无的宇空,太极就是有,是一个实有的实体,是无极之真[2]。太易即太虚,太虚即无边无际的宇空,没有任何实指;太极即浑沦,是“炁形质”“妙合而凝”“涵三为一”的聚合体。太易有太极,太极在太虚中多的数也数不清,是无极之真精(见图3)。

图3   一物一太极,太虚中有无穷多的太极

在太虚中,“有”是看得见的物质,如日月星辰,一物一太极,多得数也数不清,它们是无极之真、宇宙的精华;“无”是看不见的物质,如暗物质(炁),所以“无”不是真空,不是不存在,而是看不见,是“太虚无形,炁之本体”“恬淡虚无,真炁从之”的无极态[8]。

“太虚寥廓”就是空,太虚中空的地方既有看得见的日月星辰(有),又有看不见的暗物质(无),太虚就是一个“有无共存,随缘而化”的宇空[8]。在太虚中,暗物质(无)“肇基化元”经过太初炁之始→太始形之始→太素质之始的演变最后形成了炁形质皆具的太极(有),太极就是看得见的明物质(有),是无极之真,太虚(空)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时空场所。张景岳说:“先天者,真一之炁,炁化于虚;因炁化形,此炁从虚空来。”炁看不见(无)来自于虚空,“因炁化形”就是“无中生有”,它们构成了宇宙。

宇宙的诞生应当是:太易生太极,亦可表述为“易有太极”或“无极而太极”。太易即太虚,太虚里面有了太极,四太创世就成功了,宇宙就诞生了,宇宙是由无极和太极构成的宇空,太极是四太创世、宇宙诞生的标志。《易·系辞》的“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完整地表述了宇宙的诞生、天地的诞生和生命的诞生,它是一个由虚无向实有逐渐演变的过程。易有太极(太易生太极、无极生太极、无中生有、道生一),宇宙诞生了;太极生两仪,天地诞生了;天地生万物,生命诞生了。

“易”既是名词又是动词[9]:“易有太极”的太易里面有太极是名词,是完成时;太易生太极是动词,是进行时;“无极而太极”既是完成时又是进行时,太虚中既有已形成的太极,又有正在形成的太极,各有不齐,形态多样,太虚就是一个“无中生有”“随缘而化”的宇空。

太易之虚就是宇宙的虚无空间(无),“太虚寥廓,肇基化元”,经过太初→太始→太素“炁形质”“有序而隐”“似显未显”“似一非一”“妙合而凝”“有物混成”的演变而能产生出无穷多的太极(有),从而“无中生有”“虚实共存”构成了宇宙的本体[10]。“易有太极”就是太虚里面有太极,太极是太虚“肇基化元”的产物[4],太虚是一个“有无相生”“虚实共存”的时空场所,只此一个,太极则是多得数也数不清,如同果树一样,四太创世的果实何止一个?

“太易”是宇宙的起始,宇宙由此开始,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的演变就是宇宙的造化运动;“太极”是天地的起始,天地由此开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是天地万物的造化运动。太易与太极、宇宙与天地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不可混为一谈。

“易有太极”是太易(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太易的产物,不能脱离太易而存在,如同日月星辰是宇宙的产物,不能脱离宇宙而存在,所以太极的根基是太易。太易是宇宙的开始,是太极的根源,是先天的先天,太极是天地的开始,是阴阳的根源,是后天的先天,那么太易就是阴阳源头的源头,是宇宙的最顶端,太虚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的时空场所,无极则是宇宙的本原(见图1)。

4.太极与太虚

太虚寥廓,无边无际,无状无象,就是无极。无极可以产生出无数个星体的太极,就如同宇宙间有数不清的星体一样,它们都是“无中生有”的有形者,都是“有形生于无形”的太极。无极和太极“有无相生”“虚实共存”构成了宇宙,但无极是太极之外的一个时空场所,而太虚则是无极和太极“有无共存,隐而互化”的一个宇空[2]。

太虚并不是一个真空,如果太虚中没有暗物质(无)的存在(潜在),日月星辰(有)没有暗物质(无)的支撑,就会漂浮不定。在宇宙中,暗物质暗能量(无)占据了整个宇宙质量的95%,明物质(有)只占到5%,暗物质占有绝对的优势,符合“无”(暗物质暗能量)是道之体,“有”(明物质)是道之用的体用关系,“道”有暗道明道“幽明之分”“体用之分”。“道之为物”,无极就是暗物质暗能量暗道,是构成宇宙的本原,为道之体,“无极之真”的太极就是暗物质暗能量暗道产生的明物质明道,它“一生二”“太极生两仪”是创生天地和万物的“二五之精”,为道之用。“道始于虚廓”是暗道,“道始于一”是明道,暗道生明道,明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太极是天地的本原,无极是宇宙的本原。

宇空中的星体包括星云和星系两种:如太阳系是由一个太阳(天)和围绕它旋转的八个行星(地)组成的小星系(小太极),银河系是由一个银核(天阳)和围绕它旋转的数千亿颗行星(地阴)组成的大星系(大太极),更有无数个比银河系或大或小的河外星系;星云则是宇宙中正在变化的多种多样的星状云团,和星系一样数也数不清,但它们总共只占宇宙质量的5%,都是由看不见的暗物质暗能量产生的明物质,是无极之中的太极,是“道之为物(炁)……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

太极脱胎于无极,无极可以派生出无数个太极,无极是太极之母,只此一个,太极是无极之子,多得数都数不清。在太虚中,无极是太极之体,太极是无极之用;太极是阴阳之体,阴阳是太极之用;天地是万物之体,万物是天地之用,都是不同层次“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先后逻辑关系,都在太虚的范畴之内。

一物一太极,宇宙处处有太极,太极就是一个有形的物体。“太虚寥廓”的无极只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宇空,在这个宇空中的暗物质暗能量经过“肇基化元”“四太混成”的演变产生出“炁形质”皆具的星体却是数也数不清,它们就是由无极而生的太极,是看得见的“无极之真”,是四太创世的果实。“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就是一个“有无相生”的宇宙本体,太极与无极同体,都在太虚之中,但无极是太极发用流行的时空场所,太极是天地运化的主宰,天地运化的主宰不能脱离无极的时空场所[11]。

无数的星体充斥在无边无际的宇空,它们就是无极之中的太极。宇空中的星体有星云和星系两种,在宇宙杳杳冥冥自然而然的演化过程中,首先会产生出许许多多有形有质“炁形质”皆具“而未相离”未分化的原始星状云团,它们就是鸿蒙未判、混沌未分、天地未开的浑沦(有),是“无中生有”最初始的有,是“有形生于无形”的有形者,是炁形质“有物浑成,先天地生”而未分化的太极,是“其精甚真”的“无极之真”,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二五之精”,是四太创世产生出的先天之真精,是构成天地的原始物质,它们正在变化着,各有不齐,所以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见图4)。

图4   星云太极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在宇空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银河系这样的恒星星系,它们是已分化的太极,是太极生天地(二),天地生万物(五),所以“无极之真”的太极(有)就是天地万物之母的“二五之精”,是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已分化的星系太极往往是由一个中心(天)和N个层次的行星(地)组成的系统,如太阳系、银河系、仙女星系等所有的星系,它们都是围绕着一个质心旋转的恒星星系(见图5)。

图5   星系太极都是由一个中心和N个行星组成的天地阴阳系统

在宇宙中,星云会收缩凝聚成恒星,恒星就是“炁形质”“涵三为一”“有物混成”“妙合而凝”“而未相离”未分化的太极。太极生两仪,恒星会分化成至少有一个行星(地)运转的星系,形成天地阴阳系统,所以恒星就是未分化的太极,恒星星系则是已分化的太极,这就是“无极之真,二五之精”的浑沦(星云)“妙合而凝”,慢慢凝聚,最终会形成质量巨大的恒星(乾元之体),成为太极之本体,故古人有浑沦为太阳说。

恒星是由“炁形质”“有物混成”的星状云团(浑沦)凝聚而成(混成)的太极,浑沦与太极还是有区别的,浑沦是太极的前身(见图1)。恒星就是四太创世产生的先天之真精,是化生天地(二)万物(五)的“天地之专精”。孙进[12]等从多方面论证:“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物”肯定就是太阳,“混成”是指在“浑沦”当中形成,先于天地而产生的物体(这就相当于恒星是在星云当中产生的物体一样),这个物体非常神秘并具有无限的生机。它妙合而凝,蓄积待发,是创生天地万物的本原,肯定就是太一太阳(恒星)一阳独大的乾元之体。

《吕氏春秋》曰:“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虞翻曰:“太极即太一。”太一的运动可以表达太阳的运动[13]。《礼记》曰:“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这正是太阳乾元之体(恒星)分化为天地(星系)后,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视运动是阴阳五行、四时五气、五运六氣变化的根本所在[14]。太极太一就是太阳的代名词,太阳与太一完全一致,易、道、太极、太一都是对在混沌中形成的天地本源之物——太阳的不同称呼而已[12]。

炁形质皆具的浑沦(太极)就是“无极之真”,它是暗物质产生的明物质,是化生天地万物的“二五之精”,无极之真的浑沦(星云)“妙合而凝”升华为恒星,成为未分化的太极(太一),恒星(太一)再开天辟地“一生二”“太极生两仪”“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分化成恒星星系,成为已分化的太极,星系中的天和地再“二气交感,化生万物”,这就是周敦颐所描述的天地万物的演化过程。

太易即太虚,太虚即无极;太极即太一,太一即天一。列子的“易变而为一”,就是太易生太一,就是无极生太极,就是无形生有形,就是道生一,“一”就是有形有质“炁形质”皆具的太极。一物一太极,太虚中盛有无数个太极。《乾坤凿度》曰:“太易始著,太极成;太极成,乾坤行。”前者是太易生太极的“易有太极”“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义,后者是“太极生两仪”“一生二”的天地生成义[15]。《庄子》曰:“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道,是生生之道,生生之谓易,道就是易,太极之上有太易,是宇宙的起始,太极之下有64卦的“六爻之动”,是天地万物(天、地、人)三才之道的终极演变[16],它们都在太虚的范畴之内。

5.太极与无极

无极是“无名天地之始”的“无”。“无”具有层次性,如“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炁也;太初者,炁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把无极分为四个层次,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数量上为0,是0状态,就是始点。无极生太极,就是0生1,就是老子的“无中生有,有生于无”。1就是“有,为万物之母”的“有”,0则是“无,为天地之始”的“无”。0生1,01是二进制的初始来源,是自然界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进位制,标志着天地万物的开始和向前发展[17]。有了天地之始的0,又有了万物之母的1,才有了今天一切的一切。

四太混成,修炼成了太极之体,邵雍说:“太极,道之极。”“道生一”的道是“无极而太极”的道,是暗道,为“无”,为“O”,是“无名天地之始”的无,是“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论;“道立于一”的道是“太极生两仪”的道,是明道,为“有”,为“一”,是“有名万物之母”的有,是“一生二”“太极生两仪”的天地论[18]。“道生一”与“无极生太极”及“无中生有”是同一个哲学范畴,“道立于一”与“一生二”及“太极生两仪”是同一个哲学概念。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易系辞》的“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及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太极生天地,天地生万物”都是由虚无向实有逐渐演化的过程,道理是一样的[8]。

邵雍说:“道为太极。”“有天地之始者,太极也”。“道生天地”与“太极生天地”是同一个哲学概念。太极是指无极(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太)产生的“炁形质”皆具的浑沦,浑沦是炁形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而未相离”未分化的太极(有),它“一生二”“太极生两仪”分化为天和地而为“万物之母”,它是造化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能够形成造化天地原始物质的是无极,是无极生太极,所以无极(无)是“天地之始”,太极(有)是“万物之母”。

吕洞宾说:“无名即无极,有名即太极。物所自来曰始,物所含育曰母。”太极来自于无极,故无极(无)为“天地之始”,太极化育万物,故太极(有)为“万物之母”[19]-[22]。有和无都属于道,二者共处于道之中,所以道具有“有”和“无”两种特性[23],无极是暗道,为“无”、为“O”,太极是明道,为“有”、为“一”[18],老子说:有和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有和无、太极和无极其实是一个东西,它们都属于道,“同出”于先天,只是“前后相随”,“幽明之配”,道行(heng)不一而“异名”[24],都在“无生有,有生无”“有无相生”“有无同一”的范畴之内[8],都在“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本无极”的先天变化范畴之内,是先天的先天,根源的根源,故“同谓之玄”,是“玄之又玄”的道[25]-[30]。

朱子说:“无极者无形,太极者有理。”无极里面有太极,理在太极,道在理中,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这些变化规律都是在太极一动一静范围之内的理,无极只是太极之外的本底[31],无极是顶端[32]。

陈抟的《无极图》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复归无极(炼虚合道)”的精辟论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是万物“生、长、化”的旺盛期,“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是万物“收、藏”复归无极的衰退期,最终由太极“复归于无极”,说明无极是本底[2]。

无极生太极,太极可以化为无,复归于无极,是老子“无中生有,有复归于无”的思想,这就构成了一个“有无相生”物质不灭的循环系统,即: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太极是“无极之真,二五之精”的“天地之专精”,是四太创世产生的先天之精,下一步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生、长、化、收、藏”或“生、长、壮、老、已”复归于无极的生死鬼神之变化。宇宙天地“有无相生”的循环过程可表述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精→气→神→虚→无,前者是从无到有、从虚到实、从无极到太极的演变,后者是从实到虚、从有到无、从太极到无极、复归于无的演变,前者是先天的演变,后者是后天的演变,太极“天地之专精”则是先后天的分水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原始反终,有生就有死,死化为无,复归无极,归为太虚,是幽明之分,老子的“有无相生”是相互为生的[8],这是物质不灭的守恒定律。

6.太极是“天地之专精”

“道生天地”“道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太极就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太极是明道,无极是暗道,老子对“道”的描述是:“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首先明确“道”是物质的,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暗物质,经过“惟恍惟惚,惚兮恍兮”的不断变幻才能形成“其精甚真”的明物质,实际上就是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先天五太”从无到有、从虚到实、从暗到明的演变,是“无极而太极”的演变,待产生了“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的“天地之专精”后,才是“先天生后天”的“一生二”“太極生两仪”的开天和辟地,所以精是天地万物一切的根源。

老子“道”的演变过程包含着“浑沦”涵三为一的演变过程:“道之为物(炁)……其中有象(形)……其中有物(质)……其中有精,其精甚真(质)。”后面的“其中有物”与前面“道之为物”的物是不同的,前面的物是“炁”,后面的物是物中之物的“精”,则是“质”了,“炁形质”皆具是太极之体“函三为一”的本质特征。“炁聚而有形”“形即精也”,精化为气,生生不息,是天地万物化生之根源,所以太极就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吾之精而造吾之形也”,太极就是一个有形的物体。

紫阳真人曰:“元炁生则元精产……精炁只是一物,言炁则精在其中。”精炁与精气不同,精炁之炁是先天四太创世的“炁形质”之炁,“道之为物(炁)……其中有精”,是“炁聚而有形”“形即精也”,显然是先有炁后有精,精是先天之炁(无)“妙合而凝”产生的物体(有),是无极生太极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的“天地之专精”;精气之气则是“无极之真”的先天之精“精化为气”产生的气,具有元阳之气的作用,与无阴阳属性的炁是不同的。《金丹大要》亦曰:“炁聚则精盈,精盈则气盛。”太阳是“炁形质”“妙合而凝”形成的先天之精,是“炁聚则精盈”“炁聚而有形”;精足则火旺,火旺则神明,太阳之精“精化为气”产生了太阳之阳气,是“精盈则气盛”。

精就是遗传物质,精“其中有信”,就是含有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就是DNA。DNA是一种三联体遗传密码,与周易八卦的三爻在结构和原理上相类似(见图6),天地万物从无机界到生物界都遵循着三联体结构形态,几乎所有生物体都使用同样的三联体遗传密码,三联体(DNA)就是宇宙物质的“基因”[16],基因决定着一切,所以,精“其中有信(三联体遗传密码)”为天地万物一切的根源,是造化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并决定和主宰着万物的发展和变化,列子的“天地含精(三联体DNA),万物化生”是有现代科学依据的。

图6   三爻卦与三联体密码在结构、表达和组合方式上相类似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八卦的三爻(三联体遗传密码)决定着事务的种类和形态结构,“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由于八卦已经孕育了宇宙的基因,是组成六十四卦六爻的基因片段[16]。

占宇宙质量95%的暗物质暗能量(无极)是宇宙的本原,是看不见的太虚(无),是老子“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无极态;“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产生出了无穷多的太极(有),形成了宇宙本体,是“无中生有”“无极生太极”有物之象的太极态[2]。无极“无为而无不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无穷多的太极,宇宙诞生了,所以“无极而太极”是宇宙的生成论,无极在先,太极在后,太极“源于虚,始于无”,“有生于无”;太极是构成天地的本原(恒星),是看得见的物体(有),是“无极之真,二五之精”的“天地之专精”,它可以造化天地,天地(星系)则是已分化的太极。

周颐敦的宇宙天地万物生成图景应当是: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或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浑沦、混沌)—天地—万物。周敦颐的“万物出自太极”是太极的天地生成义,“自无极而太极”是无极的宇宙生成义,太极一头连着天地万物的化生,一头连着其所从出的无极[22],所以它是先后天的分水岭。

张景岳说:“太极者,天地万物之始也……则太虚之初,廓然无象,自无而有,生化肇焉,化生于一,是名太极。”太虚“廓然无象”就是无极,“自无而有”就是“无中生有”,“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产生一,一就是“有”,也就是“太极”,太极虽然是天地万物之根源,但它出生于无极,所以太极之上的无极才是宇宙万物的总根源。张景岳说:“无者,先天之炁;有者,后天之形。”“无极而太极者先天,太极而阴阳者后天。”炁聚而有形,无极是太极的先天,是先天的先天,所以是看不见的先天之炁,故为无(无形);太极是后天的先天,是看得见的“天地之专精(有)”,所以是“后天之形”,故为有(有形)。太极与无极就是有与无、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无极而太极者先天”是宇宙的生成义,“太极而阴阳者后天”是天地的生成义,天地是宇宙的产物,太虚是“有无相生”的时空场所,有和无与太极和无极的关系及宇宙化生的过程,张景岳全部解说明白了。

7.太阳是“天地之专精”

太极即太一,太一即天一,天一即太阳,太阳是“道之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先天之精,是先天四太产生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列子“一者,形变之始也”,有形的“太一”是后天天地万物的开始,是“一生二”“太极生两仪”开天辟地的造化者。太一是生于无形的有形者,有了“一”,才有了“一生二”“太极生两仪”的开天和辟地,所以“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

先天四太创世的果实——太阳形成于50亿年前,这个果壳“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决定着天地和万物的发生,是四太混成,先天地生的先岁物——“天地之专精”。

在太阳系中,太阳占所有星体总质量的99.86%,显然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包括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地)只是太阳的残渣碎片,仅仅占太阳质量的0.14%,其形成于45亿年前,是太阳(恒星)“一生二”“太极生两仪”的开天和辟地,才形成了天地阴阳(恒星星系),才有了五行万物,所以太阳就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一生二”并不是太阳一劈两半,而是从太阳分离出来的残渣碎片形成了二,这个二相对于一来讲,显然就是阴,也是阳+阴的二[23]。

在八大行星(地)没有形成的45亿年前,太阳是不能称之为天的,天和地、阴和阳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地,就没有天,没有阴,就没有阳,那时的太阳(恒星)只是“无中生有”的“有形者”,只是“道生一”的一,只是先天四太混成的果实,是无极之真精,有了太一(恒星)这个“先天地生”的混成物之后,才是“一生二”“太极生两仪”的开天和劈地,才有了相对的天和地、阴和阳的概念及万物的产生。太阳与八大行星是先天生后天的天地阴阳关系,所以阴阳关系就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就是“阳主阴从”的关系。

邵雍在《无名公传》中说:“能造万物者,天地也;能造天地者,太极也。”在《观物外篇》中说:“道生天,天生地.”“则天分而为地,地分而为万物,而道不可分也。其终则万物归地,地归天,天归道,是以君子贵道也。”“心为太极”,所以“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太极就是太一,太一就是太阳,太阳就是天心,天心就是天道,“一生二”“太极生两仪”,开天辟地必定是先有天,后有地,再有万物。“道生天地”,是“道生天,天生地”,先有天、后有地,“则天分而为地”,八大行星(地)只是太阳(恒星)开天辟地分化出来的残渣碎片,是“地归天,天归道”的太极之道,所以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本原[33]。“地分而为万物”,生命万物本身就寄生于地,是属于地阴的范畴,万物背负着地阴怀抱着太阳吸收着阳光而成长,是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开天辟地,必定是先有源,后有流,先有天,后有地,天尊地卑,阳主阴从,乾坤定矣。乾元之体的恒星经过了3亿到5亿年的开天和劈地,才产生了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形成了今日的太阳系之天地。它育有八子而“以为天下母”,八大行星以太阳太一为中心“抱元守一”“复守其母”“负阴抱阳”“反复其道”而运转,是先有母,后有子,先有天,后有地,先有阳,后有阴,阳主阴从,《周易》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是有科学依据的[34]。

列子的“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在太阳系几十亿年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它的星体数量肯定是有变化的,太阳由最初的恒星(太一)经历了“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的两次重大演变,才形成了现在由八个星体组成的太阳系,“九变者,究也”,是太阳系之天地目前的终极状态。

8.太阳是“天地之心”

《说文》有“太阳之精”和“天精为日”说。精是太阳的本原性物质,“太阳之精”就是“天精”,天精就是先天四太产生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的先天之真精。天精“精化为气”是太阳阳气之根本,所以太阳是真阴真阳的“阴阳之根蒂”,这就是列子的太极太一“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而为天地万物的最高主宰。

日是象形字,老子时期的 ● 是“其中有精”之寓意。日精就是天精,天精就是先天之精,是太阳的本原性物质。天精就是天根,天根就是天心,精化为气,生生不息,所以根以生为本,心以生为性,所以太阳就是朱子“天地以生物为心”的生物之心。“太阳之精”是天地万物化生之根源,根源主宰一切,主宰就是心,所以太阳就是《周易》的“天地之心”[35]。

“日新之谓盛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日日在创新和创生,这是“天地之大德”。

“生生之谓易”。易是象形字,上面为日,下面为勿,会意太阳日丽中天、光芒万丈、化育万物的生生之意就是“易”。

日精日气,日气日神,精足则火旺,火旺则神明,“太阳之精”就是“精化为气,气化为神”涵三为一的太极体。精合其气,就是精气,无精则无气,所以“太阳之精”就是太阳阳气之根本;精合其神,就是精神,无精则无神,所以“太阳之精”就是根源而主宰(神)的心。阳气离不开精,无精之火就是无根之焰,“精”是太阳之根本,所以天心以天精为体,以谷神为用[36],精神就是心神,心神就是天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是神以精为体的天地造化运动[37][38]。把精化为神,把神引出心,心神灵动就是太极造化天地的最高境界,心神是永远在一起的[8]。

邵雍曰:“我有一丸,黑白相和,虽是两分,还是一个。”太阳之精“精化为气”而含真阴真阳,黑白相和,玄牝一体(见图7),是阴阳之根蒂。汪剑等指出:太极是阴阳之源,具有阴阳的共同性质,是阴阳同体(玄牝一体)的状态[39]。《唱道真言》云:“元精溶溶,元气腾腾,元神跃跃,三元具矣。精气神,名虽有三,其实一也,囫囫囵囵,一个太极。”太阳“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精化为气,气化为神,所以太阳就是一个囫囫囵囵涵三为一的太极。“形以精成,形即精也”。“所谓阴者,即吾之精而造吾之形也”。所以太极太阳就是一个有形的物体。

图7   太阳太极,阳中有阴,黑白相和

《天符经》曰:“一始无始……天一一……万往万来,用变不动,本本心,本太阳,昂明,人中。”一就是有,一就是太极,无始就是O,O就是无极,一始于O,有始于无,太极始于无极,故:一始无始;一就是天一,天一就是太阳,故:天一一。八大行星围绕太阳“万往万来”“反复其道”而运转,但主宰者“用变不动”,就是本源于太阳的“天一一”“本本心”(见图4),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昂明。昂明,人中(zhòng),天人一理,人也是如此(后述)。

《管子》曰:“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太阳就是天道,天心就是人心。八大行星围绕太阳“万往万来”“反复其道”的公转运动就是永恒不变的天道[40]。道,“周行而不殆”,太阳“用变不动”主宰着八大行星周而复始的运转,必然是陰阳五行、四时五气、五运六气一切一切的根源所在。

9.太阳是“太岁”

《黄帝内经》曰:“先岁物何也?天地之专精也!”“先岁物”就是先天之精,就是先天四太产生的“二五之精”“天地之专精”。精“其中有信”,它就是宇宙的遗传物质——三联体遗传密码DNA,所以“先岁物”既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又是人体“十二脏之化源”的“五脏之专精”,“天地之专精”和“五脏之专精”都是“先岁物”的遗传物——先天之精。太阳就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先岁物”——“无极之真,二五之精”的“天地之专精”。

岁,就是寿命。先岁即先天四太,四太创世、宇宙的诞生已经是138.2亿岁了,还有1400亿岁的生存期,即先岁的寿命是1538.2亿岁。

先岁生太岁,先天四太产生的太极太一太阳(恒星)之物,就是先岁产生的“先岁物”,是先岁产生的太岁。太岁的寿命是100亿岁,太阳的年龄已经是50亿岁了,正值中年,还有50亿岁的生存期。

任何物体都是有寿命有生死的,有无相生,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有生就有死,如同太阳和行星的出生一样,太阳系之天体最终也会死亡,大约在50亿年后,太阳终将会独自一个,不再有其他星体在太阳系的轨道上[41],是列子的“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的生死之变。

岁,就是年龄。太阳回归论岁,一个太阳回归年就是一岁[40]。《三命通会》说:“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一年为一岁,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太岁)各自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岁,都是一个太阳回归年,岁的根基在太阳,太阳决定着八大行星一年一岁的运转周期,八大行星是在太阳引力的主宰作用下周而复始一年一岁的,所以太岁为“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

刘明武认为:太阳是天干地支的发源地,是地球的公转、太阳的回归形成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的相配合形成了六十甲子的时间系统,六十甲子60一轮回的根源在太阳。八大行星以太阳为中心“反复其道”的公转运动,实质上是在太阳乾元之体的指引下而运转的,在太阳视运动指导下的寒暑往来及四时五气和五运六气的变化,根源在太阳,所以太阳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是阴阳五行的发源地,是四时五气、五运六气变化的根源所在,必然是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循环往复的根源所在[42]。

道教《神枢经》说:“太岁……率领诸神,统正方位,翰运时序,总成岁功。”太阳主宰着八大行星周而复始的公转运动(率领诸神),是八大行星公转一周为一岁的主宰者(一岁之主宰),是四时相推、五气顺布的根源所在,太阳就是“翰运时序,总成岁功”的太岁(诸神之领袖),太岁就是循环往复的主宰。

六十甲子是一个精密的时间系统,它的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主要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日地关系为基础的时空系统,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的循环组合也都是在太阳系运行的范围内进行的,都是在太阳的主宰下有规律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刘明武指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天道是永恒的,六十甲子一年一岁六十年一轮回,上下几千年没有变化,具有规定性、规律性和稳定性[40]。虽然六十年中每年的五运六气有所不同,但它们是有规律的,一年一岁,六十年一轮回,所以六十年用六十个岁神来表述以示区别,但太岁为“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六十甲子的太岁就是太阳、太一、天一,太岁神就是太阳神、太一神、天一神。“太一避兵”“兵避太岁”,太一即太岁。孙进考证太岁即太一、即太阳、即天一,“太岁神”“太一神”“天一神”“太阳神”都是天神的称谓,是太一“成天地”“成阴阳”“成四时”而“成岁”[12]。

地球公转,太阳回归有严格的规定性、规律性和稳定性,起源于太阳回归的天干地支组合成的六十甲子必然随之有严格的规定性、规律性和稳定性,它们的根源在太陽,它们的主宰自然是太岁神太阳神。太阳回归,循环不已,六十甲子往返,循环不已,太阳必然是六十甲子这个时空系统的根源所在,所以太阳不仅是六十甲子一年一岁的“一岁之主宰”,还是六十个岁神的“诸神之领袖”,是六十甲子“翰运时序,总成岁功”的太岁,太岁是60个岁神的总岁,是60甲子循环往复“翰运时序”一岁一成功的太岁。“兵避太岁”,太岁不可犯,否则就会天下大乱。

天文首先在太阳,天文历法来自太阳,天干地支来自太阳[40],六十甲子岁神是上古先圣对太阳的天文历法、五运六气观察的一大极为独特的文化总结,是一个极其精密的时间系统,几千年来一直在应运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绝非可有可无的迷信创造。

乾卦是太阳乾元之体的卦象,是群经之首《易经》六十四卦的开篇之卦,由此决定六十四卦的规定性与规律性,也无疑是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岁神的“总岁”“太岁”。

10.太极命门是人体的“天精”和“天心”

哲学指导着科学,《易》和《道》一直是中医生命学的指路明灯[43]。

人道本乎天道,以天道推人道,天之心就是人之心,天地之心的道理就是人体之心的道理。

“心为太极”,人体的太极是命门,所以命门就是心,故命门有“小心”之说。心是一个脏器,太极是一个有形的实体,所以太极命门“小心”就应是一个有形的器官,命门并非无形。

宋·朱熹说:“人人有一太极。”元·朱丹溪说:“人身必有一太极。”

明·赵献可指出:“《内经》曰七节之旁有小心是也,名曰命门,是为真君真主,乃一身之太极。”小心命门就是人体的太极,是“心为太极”的心,是人体的真君真主。

张景岳在《真阴论》中指出:命门“为天一所居,即真阴之府,精藏于此……即人身之太极”。先天之精在命门,天精就是天根,天根就是天一,天一就是天心,所以太极命门之“小心”就是人体真正的心。天一所居的命门即真精真阴的太极,是“精即阴中之水也,气化于此,气即阴中之火也”,是命门真精“精化为气”而为“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太极命门“因阴阳以统天地”而为人体的最高主宰。天一就是天根,天根就是天精,命门先天之精就是人体的天精,精就是根,根就是本,本就是心,故《黄帝内经》云:“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先岁物何也,天地之专精也!”命门藏先天之精而为生命之根,就是人体真正的心。

明·孙一奎在《命门图说》中曰:命门原气“为生生不息之机”,其“禀于有生之初,从无而有。此原气者,即太极之本体也……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以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从无而有”就是“无极而太极”,太极是能够化生天地(阴阳)万物(五行)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先天四太产生的“天地之专精”,命门元精化生元气而“为生生不息之机”,乃是“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先天之太极”,所以“五行以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是“无极之真,二五之精”的“天地之专精”“五脏之专精”。《命门图说》人体产生的过程完全是《太极图说》宇宙演变过程的缩影:四太创世(有生之初)→无极而太极(从无而有)→太极生两仪(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阴阳生五行(五行以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孙一奎的《命门图说》把太极命门的前世今生都已经说明白了。太极命门,《命门图说》完全是《太极图说》的人体版。

《黄帝内经》云:“生之来,谓之精。”张景岳云:“人生系命于精,精为元之根。”精是人体生命之根本。《春秋纬元命苞》云:“人精在脑。”《黄帝内经》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但脑髓有大脑和脑心之分(见图8),形似泥丸的间脑位于脑髓中央的泥丸宫,是脑中之脑,脑中之核心,故称之为“脑心”,脑心无思无虑为先天,大脑有思有虑为后天,所以脑心才是先天之精“精成而脑髓生”的根本所在,脑心就是《内经》的目睛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见图9),“精成而脑髓生”应当是“精成而脑心生”[44]-[45],太极命门是有形可见的。

图8   脑髓有脑心和大脑先后天之区分

图9   脑心是目睛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

《颅囟经》曰:“元神在头曰泥丸,总众神也。”张景岳《类经》:“上丹田,太乙帝君所居。”《内观经》曰:“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大有妙经》曰:“太一帝君,泥丸总神。”泥丸,弹丸也;总神,元神也,只是深藏于脑髓中央泥丸宫中“圆陀陀”的泥丸脑心,为脑中之脑,所以不包括大脑(见图9)。脑心就是太一,太一就是太阳、就是太岁。《道法精微》曰:“先天元神,太极之祖也。”元·李道纯则直说:“太极者,元神也。”太一、太岁、帝君、元神、太极等同。《内经》曰:“心为君主之官……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宫……”明确心(脑心)为君主之官,是太一帝君,为最高主宰,在泥丸宫。

明代《本草纲目·天灵盖》说:“泥丸之官,神灵所集。”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上丹产于泥丸宫,百神所集”。唐·梁丘子云:“脑神丹田,百神之主。”上丹田命门脑心泥丸宫为百神汇集之所,所以脑心太一太岁为“诸神之领袖”“百神之主”“总众神也”。

《东医宝鉴·外形篇》曰:“头为天谷以藏神……其谷,藏真一,宅元神。是以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又曰黄庭,又名昆仑,又谓天谷,其名颇多,乃元神所住之宫。”太极脑心元神太一帝君居住的泥丸宫又称为昆仑,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任何一种追根溯源,都毫无例外指向一个地方——昆仑,昆仑是生命的发源地,所以脑心居昆仑,就是人体的生命之根源,是老子的“居善地,心善渊”之寓意[46]。

位于颈椎七节之上正中的脑心与血脉之心相比,它就是“小心”,小心命门就是脑心命门[47],命门元精“精化为气”,所以命门是一身阳气之根本。脑心命门以元精为体,以元神为用,神来自于精,来自于心,精神就是心神,所以脑心命门为“精神之所舍”而为“五脏六腑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无论《内经》和《难经》,它们的认识是一致的。

精,“其中有信(DNA)”决定着事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过程。精化为气,生生不息,DNA不断地自我复制,生生不已,匡调元[8]田合禄[48]都强调目睛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是DNA,DNA就是生命之根,是“精为元之根”,根就是心,所以脑心先天之精就是元精元气元神的“元之根”。

脑心是先天父母“男女构精”产生的先天之精所成就,是人体内“万物化生”的“天地之专精”,是人体内的“先岁物”,天之精人之精都是“无中生有”“有形生于无形”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先天产生的先天之精,都是“天地之始”的生命之根源,是根源而主宰的心,所以天心人心都是一个心[49]-[59],彼此以各自的表达方式高度统一于宇宙的“基因”——三联体(DNA)遗传密码中,统一于道的规律中。

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太一即太阳,太一脑心位于脑髓的中心,是人体的“太阳之精”和“天精”,太极命门脑心元精“精化为气”是一身阳气之根本,精足则火旺,火旺则神明,添油续命,“所谓状水之主,益火之源也,此诚性命之大本”。元精是根本。

“心为太极”“道为太极”“道之在天者,日也;在人者,心也”。太极既是天之心又是人之心,朱子云:“天之心即吾之心,吾之心即天之心。”天心人心都是一个心,都是以精为体的本心和道心。

《易系辭》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易有太极”,太极即太一,太一即太阳,太阳即天心,天心即天根,根至静“寂然不动”具有“感而遂通”生生之功能,是生物之心,而生生之谓易。

形似泥丸的脑心位于脑髓中央泥丸宫的中心,其深藏若虚,大中至正,寂然不动,是机体内外所有感觉信息(阴气)的反馈中心和所有运动信息(阳气)的发射中心,是“万往万来,用变不动”的心,反馈来的感觉信息(阴精)经过脑心上丹田泥丸宫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转换成运动信息(阳神),运动信息(神气)发射至全身而主宰一切,是有感必有应,有应必有动,万往万来,感而遂通,先感后通,感应、感动、感通是天心谷神脑心元神的本质能力[60-61]。

《内经》曰:“目者,宗脉之所聚。”“诸脉之皆属于目。”人体的所有经脉都归属于目睛命门脑心所有[61],脑心是经络信息循行系统的指挥控制中心[62],机体内外的各种信息神灵只有在这个信息中心的统一指挥控制下才能在60条经络系统纵横交错的网络中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循环与流通,否则就会群龙无首、杂乱无章[63]。

《神枢经》说:“太岁,人君之象,率领诸神,统正方位,翰运时序,总成岁功。”

泥丸宫中“圆陀陀”的泥丸脑心即太一即太岁,是“太一帝君”的“人君之象”;脑心泥丸宫为“百神所集”是机体内外所有感觉信息反馈聚集的中心,脑心泥丸宫为“百神之主”是机体内外所有运动信息的生发中心,脑心太岁“率领诸神,统正方位”,指挥若定,是机体内外所有信息神灵循环往复“翰运时序”一气周流的“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总成岁功”。人体有60条经脉就有60个神灵,脑心太岁是60条经脉60个岁神的总岁,是60条经脉“翰运时序”一周一岁60一轮回而“总成岁功”的太岁总神。

泥丸宫中的脑心太岁是“太一帝君”的“人君之象”,而为最高主宰,故太岁头上不可动土。泥丸脑心深藏于泥丸宫,“其藏坚固,邪弗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64],故太岁“不可犯,犯之则凶”。太岁头上动土“刺头中脑户,入脑(脑心)立死”“刺中心(脑心),一日死”[47],故古人有“太一避兵”“兵避太岁”说,大脑头上可穿刺可打洞,脑心头上不可动土。道家的生命哲学和生命文化无疑是中医生命学的宝贵财富。

张景岳在《类经·撮生类》中说:“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精是心之体也是神之体,神是精之用也是心之用,神来自于精、来自于心,精神就是心神,心神是天地万物运化的最高主宰,匡调元先生据此重新估价“心”的本义应是精、神体用一源具有遗传性质的先天之精(DNA)才是人体之本心,元神就是蕴藏在先天之精DNA基因中的遗传性和主宰性,这是先圣们当时无法运用现代遗传学原理说明的遗传与禀赋问题。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敢于对传统名言提出改进意见,解决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7]。

太易是宇宙的源头,太虚是宇宙的空间,无极是宇宙的本底,太易太虚无极共同组成了宇宙的时空场所,它们都属于“无”;太极是四太创世的果实、宇宙的精华,是“有”,宇宙是“有无相生”“虚实共存”的宇空。太极即太一,太一即太阳,太阳是“道之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是先天四太产生的先天之精。精就是根,根就是心,所以太阳就是天地万物之根源的“天地之心”,是根源而主宰的心;太极命门脑心是人体的天精和天心,心以精为体,以神为用,精神就是心神,心神灵动就是太极的天地造化运动。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是展示生命源和流的理论图说[65]-[70],唯有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入思考,才有助于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认识,才能丰富中医的哲学体系而指导人体生命学的研究[71],这才是探讨“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沈谦益著.沈谦益古中医传讲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9.12:201.

[2]匡调元.无极哲学[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2(01):1-7.

[3]赵泽阳,杨宇峰,沈子涵,等.先天四太与内经论生命的产生与发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9).

[4]冯前进,刘润兰著.艺术中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196.

[5]贾耿.河图与阴阳五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07):20-22.

[6]贾耿.河图相得相合的数理变化产生了天地万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02):41-45.

[7]匡调元.“心肾为先天之本和肺脾为后天之本”探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2):2777-2779.

[8]匡调元.太易心神学:《黄帝内经》核心思想探研[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8.1:05,12,29,43,50,23,175.

[9]刘远东.太极辩证法:现代太极哲学的构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2:08,76,86.

[10]杨立华.隐显与有无:再论张载哲学中的虚气问题[J].中国哲学史,2020(04):13-17.

[11]陈来.朱子《太极解义》的成书过程与文本修订[J].文史哲,2018(04):30-39+165.

[12]孙进,江林昌.“有物混成”与中国古代宇宙本体论[J].寻根,2006(02):42-49.

[13]周波,吴世东,曾启全,等.形与神俱现代科学研究(4)——以太阳运动规律为公理探讨太一、阴阳、二阴二阳、太少阴阳、至阴、三阴三阳、长夏、肝生于左[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9):15-23.

[14]刘明武.论太阳与中国哲学的关系[J].中州学刊,2017(1):103-109.

[15]任蜜林.董仲舒思想的“天”“元”关系[J].衡水学院学报,2016(05):23-28.

[16]贾耿.周易太极阴阳演变的规则及蕴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01):26-32.

[17]王俊龙.本根论新探——辅以数学0的数理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20,37(01):23-28.

[18]王振复.“无极而太极”考[J].船山学刊,2020(5):59-65.

[19]洪军.论韩国儒学史上的“无极太极”之辩——以李彦迪的“无极太极”论为中心[J].世界哲学,2017(06):98-106.

[20]任为.周敦颐“无极而太极”思想再探[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04):62-68.

[21]周祖成,李四川.自然秩序与体用:《太极图说》的法哲学思想[J].学术界,2020(03):145-153.

[22]陈居渊.“易有太极”义新论[J].中国哲学史,2019(05):39-46.

[23]杨成寅.太极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12:313,74,129.

[24]张东.元气神机[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9.11.

[25]史少博.《周易》的“宇宙论”和“本体论”[J].东方论坛,2020(01):31-38+157.

[26]张志强.何谓“中国哲学的机遇”——试论叶秀山先生的哲学观[J].中国哲学史,2020(01):108-113.

[27]赵指南,原淳淳,李其忠.中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太极哲理研究[J].中医药文化,2019,14(04):14-21.

[28]魏后宾.从太极图解《太极图说》——兼论太极图儒家化的重要意义[J].船山学刊,2019(04):44-52.

[29]李振纲,王帅锋.生生视域下的“太极”说——以太极生生思想的历史演进为线索[J].周易研究,2019(03):5-14.

[30]田智忠.当“道体”遭遇“理本”——论朱子“道体论”的困境及其消解[J].哲学研究,2020(04):82-89.

[31]田炳郁,丁国婧.朱子后学对“无极而太极”的解释——田炳郁教授在周敦颐理学思想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02):19-20.

[32]董起帆.周敦颐“无极而太极”与刘智“最初无称”之比较研究[J].回族研究,2020,119(3):32-37.

[33]贾耿.《易》和《道》来自于太阳系之天地[J].文化学刊,2020(9):27-33.

[34]李俊.《周易》“天尊地卑”说探赜——一种现象学的解释[J].原道,2017(01):195-212.

[35]贾耿.周易“天地之心”和“道心”和“脑心”的渊源关系(上)——天心和道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269-272,278.

[36]周德生.脑科理论实证录[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20.6:26.

[37]匡调元.神会“上古天真论”[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08):2000-2004.

[38]匡调元.《黄帝内经》的“神本论”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1):2780-2784.

[39]汪剑,和中浚.周敦颐《太极图说》对中医学学术思想发展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206-208.

[40]刘明武.太阳与中医[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9:10,20,190.

[41]揭示太阳系起源和演化歷程[EB/OL].新浪科技,2016-10-13.

[42]刘明武.天文历法与中医十大基础问题解答[J].学术研究,2019(02):23-29.

[43]赵伟民.新科学中医[M].香港:中国文化教育出版社,2019.4:50.

[44]贾耿.《内经》目睛命门的本质及其与足太阳经源流关系的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9):1016-1021.

[45]贾耿.命门、元神脑神、识神心神关系再探讨(二)——元神脑神[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8):25-29.

[46]贾耿.周易“天地之心”和“道心”和“脑心”的渊源关系(下)——“天心”及“道心”及“脑心”与“人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214-218.

[47]贾耿.命门、元神脑神、识神心神关系再探讨(四)——命门元神与五脏及三焦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0):47-52.

[48]田合禄.目命门实质揭密[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12):898-902.

[49]唐文明.朱子论天地以生物为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4(1):153-163.

[50]沈顺福.朱熹之学:理学抑或心学[J].社会科学研究,2017(05):150-156.

[51]王洪军.“天地之心”的文学理论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08-113.

[52]杨尚辉.张载思想中的天地之心解[J].中国哲学史,2020(04):26-31.

[53]张克宾.论《易》哲学中“复”的观念及其思想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19(4):27-33.

[54]王英.张载的“天心”观[J].理论界,2010(4):131-132.

[55]乐爱国.朱熹的“天地之心”:对万物的尊重与保护[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25-33.

[56]吴震.朱子学理气论域中的“生生”观——以“理生气”问题为核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4(06):167-175+203.

[57]焦德明.“心为太极”说在朱子学中的诠释[J].周易研究,2020(01):37-45.

[58]崔波.邵雍心学思想圭旨[J].中原文化研究,2019,7(01):39-46.

[59]李承贵,朱汉民,蔡方鹿,等.新“鹅湖之会”高端会讲——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现代交锋[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5(01):1-22.

[60]贾耿.识神与督脉任脉、元神与足太阳足少阴关系再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7(1):31-39.

[61]贾耿.《内经》“诸脉者,皆属于目”的理论蕴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5):51-55.

[62]贾耿.脑是经络信息系统的中枢[J].中国针灸,2001,21(10):637.

[63]卢长龙.浅析脑为经脉循行的核心[J].江苏中医药,2014,46(06):10-11.

[64]贾耿.基于太极、命门、脑心学术思想探讨“心”本义[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3):10-19.

[65]王小珍,邓庆平.黄榦《太极图说》解[J].船山学刊,2018(06):70-76.

[66]连凡.中日关于周敦颐《太极图说》阐释的比较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8(01):79-86.

[67]白发红.以《说》证《图》:周子《太极图》试析[J].周易研究,2019(02):65-73.

[68]张霞,郑炳心.无极、太极、道本体渊源新探[J].管子学刊,2016(02):69-72+124.

[69]徐孙铭.周敦颐“无极之真”意蕴发微[J].船山学刊,2017(01):43-49.

[70]陈鑫.金岳霖对“无极而太极”思想之创新[J].知与行,2018(03):54-59.

[71]蒯仂,吴人杰,邹纯朴.《太极图说》与“命门学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03):297-298.

猜你喜欢
脑心命门无极
脑心健康管理师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全程管理的效果观察
无极归一
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说说脱证的中医急救
搭建平台实施好中医药现代化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脑心清片中6种黄酮
无人机的“命门”
抓住“命门”练太极
《内经》《难经》命门概念源流之文献考辨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