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勘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对睡眠的感悟可能更适用于他的时代(15世纪~16世纪)。那时人们基本上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的睡眠受生物时钟的控制,没有人造光(电灯)、智能电子产品的干扰,反而是工作时长、劳动强度促进睡眠,因此失眠的人较少。
进入信息时代,睡眠已经成为一些人的奢侈需求,他们因种种睡眠障碍而无法入眠或睡不好。2020年一项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国人平均睡眠时长为6.92个小时,普遍都在凌晨左右入睡。经常失眠的人数从2018年的24.9%增加到了2019年的36.1%。
幸福的要素有很多,但是当睡觉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幸福就会远离人们。睡眠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如同吃饭、喝水和呼吸一样。但睡觉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内生型的。食物和水是外在的,需要进食和饮水才能维持生存。但是,睡眠既可以看成是内在需要,也是内在产生的,不需要摄入其他物质,只需要自我实现和满足,就能维持人的生存。
基于这种特点,对睡眠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要弄清人为何需要睡眠,睡眠的本质是什么。
现在看来,人和高级动物的睡眠都是大脑型睡眠。在入睡后,大脑的自主意识和自主神经控制消失,大脑和全身处于休息状态,只维持基本功能,如呼吸心跳的植物神经,还在起作用,以及大脑中的某些神经元还有功能,如潜意识和做梦。因此,弄清人的睡眠的演化是在大脑产生之前还是之后,就有可能揭开睡眠的奥秘。
不过,这个问题似乎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令人困惑,但现在谜底已经基本揭开了,是睡眠在先,大脑演化在后。日本九州大学文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对缺乏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微小水螅进行睡眠研究,发现这类动物也有类似睡眠的状态。
水螅只有几厘米长,没有大脑但有丰富而分散的神经网络,脑电波无法对它们进行睡眠的监测,因此研究人员使用影像系统跟踪水螅行为,以其运动减少作为睡眠特征,确定水螅何时处于睡眠状态,同时这种状态可通过闪光被打断。结果发现,水螅是每4小时产生活跃行为和类似睡眠状态的循环,与人类每天出现一次睡眠状态不同。
这个结果说明,动物在演化出大脑之前就已经有了睡眠需求和行为,睡眠的演化独立于大脑的演化。既然睡眠是在大脑演化之前就有的行为,就意味着可以从睡眠的起源找到较大的“公约数”来改善人的睡眠。同时,这一研究结果也从某种角度解释了动物为何需要睡眠,实际上就是某些神经递质(化学物质)在神经之间的传递而已。
在人类身上引起困倦和睡眠的几种化学物质在水螅身上可以产生类似作用。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可以极大地增加水螅的睡眠,把水螅暴露在褪黑素下,也可适度增加其睡眠量和频率,多巴胺则会促进水螅睡眠。这些神经递质对水螅和人的睡眠的作用有的相同,有的相反,如GABA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整个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兴奋性,因此对人和水螅都有助眠作用。但是,多巴胺有奖励—激励作用,也是一种快乐物质,可以引发神经系统兴奋,因此对人的作用是造成失眠,但对水螅有促眠作用。这也提供了一个线索,即深入研究不同的神经递质可以治疗失眠者。
对水螅的研究也许可以对睡眠行为做出一定的解释, 但并不深入, 也不全面。相比之下,另一个关于人为何要睡眠的假说更具说服力。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小鼠的研究发现,进入睡眠的小鼠大脑中的组织间隙比那些清醒小鼠大脑中的组织间隙要大60%。这就让流經这些区域的液体能有效清除大脑中的有毒代谢产物,后者是大脑清醒时进行日常工作的脑细胞分泌的各种降解产物,如β-淀粉样蛋白,一种诱发阿尔茨海默症( 老年痴呆)的蛋白。
因此,睡眠是人们清除大脑产生的垃圾和有害物质的重要机会和过程,这也是人需要睡眠的原因。这也可用另一个特点来解释。人的大脑约占体重的2%,却要消耗20%的能量,是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而且,5岁~6岁儿童大脑消耗的能量最多还可占到全部能量的60%。
大脑消耗的能量多,代谢和排出的废物也多。要有效排除废物就必须进行有效睡眠,这也可能是儿童需要睡眠时间更长的原因之一。睡眠不好、睡眠少或没有睡眠,体内的“无数”废物会聚集在大脑,让人昏昏沉沉、焦虑、烦躁、喜怒无常、记忆混乱,甚至想要自杀。
尽管大脑排毒假说更能解释睡眠的必要性,但还是不能完全解释睡眠的机理。例如,为何一些神经递质会让人难以入睡,或促进睡眠。实际上,如果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相互弥补。如果说睡眠是为了大脑排毒,但要进入睡眠状态则需要一些神经递质,那么它们就是进入睡眠的钥匙或开关,例如GABA。从安眠药的原理可以知晓神经递质是如何开启睡眠之旅的。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GABA与A受体结合成为GABA-A,它们中间的氯离子通道就会开通,神经元超极化,神经抑制作用增强,人就会昏昏欲睡。这也是第一代安眠药巴比妥酸盐的作用原理。但巴比妥酸盐剂量过大会导致呼吸和肌肉抑制,引发呼吸衰竭、休克,甚至致人死亡。
为了避免这种致命副作用,又产生了第二代安眠药苯二氮卓类。它与GABA-A的结合位点在α、γ蛋白之间,无法直接替代GABA,不会引发严重的神经抑制作用,但也可以产生头晕、记忆力减退、呼吸困难等副作用。原因在于苯二氮卓类与不同部位和不同种类的GABA-A都能结合。后来,又有了第三代安眠药,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它们只与α1亚基结合,实现精准安眠。
不过,想要拥有好的睡眠,其实还是要靠遵循生物钟和锻炼。但愿每个人都能拥有安然入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