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贫困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的构建和探索

2021-05-06 16:29郁怡平丁菁华
中国市场 2021年11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精准扶贫

郁怡平 丁菁华

[摘 要]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其就业困难一种新的有效形式,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还能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文章立足对阻碍贫困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构建高校贫困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的四点对策和建议:一是完善创业支持政策;二是解决资金短缺难题;三是加强创业能力培养;四是加强家庭思想教育。

[关键词]精准扶贫;贫困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全国52个未摘帽贫困县共有2020届高校毕业生13.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4.5万人。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贫困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贫困大学生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在创业中具备一定优势,所以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构建高校贫困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培养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为进一步掌握贫困大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情感认同,熟知贫困大学生对返乡就业创业的行为意愿,了解贫困大学生所具备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由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学院9名师生组建的“关爱大学生 暖阳志愿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先后赴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云岭村、海南省昌江县石碌镇水头村等7市(县)9村实地走访数十名贫困大学生,通过问卷星等网络平台对海南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18份。

1 阻碍贫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

贫困大学生,即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大学生,他们大都来自贫困山区家庭、农村偏远地区家庭、城镇低收入家庭或家中发生重大变故致贫的家庭,约占全国大学生总量的15%~24%。调查中发现,尽管大部分贫困大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具备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校期间也建立了一定的关系圈和人脉,迫切想通过就业创业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但真正在做选择时,仅有3.4%的贫困大学生愿意返乡创业。高达58.09%的贫困大学生不愿意返乡创业,主要顾虑是缺乏创业启动资金,害怕创业失败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38.51%的贫困大学生表示不知道,需要看毕业后找工作的情况再决定是否返乡创业。具体情况见表1。

通过与贫困大学生的交流,结合调查问卷结果可以发现,阻碍贫困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社会方面

1978年,国内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许多经济领域都存在真空状态,许多国民当机立断在国内兴起一波下岗创业热潮。经过40多年的大浪淘沙,许多经济领域已被知名品牌所垄断,如同深根大树一般不可撼动。许多创业者初生牛犊不怕虎,但要在已经饱和的市场闯出一片天,分得一杯羹,其困难程度不言而喻,很多大学生创业者都很难挺过初创期。许多企业在大学校园里就向高材生抛出橄榄枝,让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少。同时,大学生创业需要广泛的人际关系作为支撑,而贫困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会面临更多挑战,往往会难以适应社会大环境,在残酷的竞争中慢慢被击垮自信心。

1.2 家庭方面

不少贫困大学生家庭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家长往往希望子女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得一份比较安稳的工作和一份可观的收入。对比高风险的创业,家长往往不会支持,甚至难以接受。同时,贫困大学生要想创业,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而贫困大学生所在家庭收入来源单一,超过70%的贫困大学生所在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为务农或外出务工,高达85%的贫困大学生家庭还因老人治病或供子女上学而又欠债,没有能力为子女提供充足的创业资金。如表2所示,贫困大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非常低,25.57%的贫困大学生家庭年均收入在1200元以下,35.44%的贫困大学生家庭年均收入在1200~2400元,23.62%的贫困大学生家庭年均收入在2400~3600元,仅有15.37%的贫困大学生家庭年均收入在3600元以上。家庭收入过低,缺乏启动资金,导致大部分贫困大学生空有创新精神和创业金点子与硬实力,却因资金问题而不得不放弃创业,选择向命运低头做一名打工者。

1.3 个人方面

创新精神和创业环境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两大关键要素,在全社会都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获得各种创业培训机会。但访谈发现,受传统应试教育、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和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贫困大学生接受的创业培训主要以创业的基本要素、各级政府及学校创业政策宣传为主。高校忽视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业灵感的激发和典型创业成功经验的分析,同时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一时期,而此时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迷茫期,尚未考虑毕业后的去向和创业的可能性,导致他们很难去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再加上他们往往缺少社会阅历,其组织能力、决策水平远远达不到一个优秀创业者的水平,必然严重阻碍贫困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

2 构建高校贫困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分析阻碍贫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发现,要想助推贫困大学生大胆创新创业,核心在于完善贫困大学生的创业政策支持和创业能力培养,构建高校贫困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调动贫困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激情。

2.1 完善创业支持政策

鼓励和动员贫困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需要完善的创业政策为支撑,为贫困大学生打造针对性的帮扶政策,重点解决贫困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等问题。

政府要让帮扶政策落实到位,就必须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帮扶政策,同时利用互联网等媒介广泛宣传好创业帮扶政策,使得贫困大学生充分了解创业帮扶政策,享受创业帮扶政策。要建立贫困大学生创业长效保障机制,全方位保护贫困大学生的创业权益和知识产权。要建立创业指导老师数据库,免费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和知识产权保护及法律維权等,保证贫困大学生创业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2.2 解决资金短缺难题

政府要不断落实和提高创业资金帮扶力度,建立健全面向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体系,激发贫困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比如在贫困大学生创业初期提供学费补贴、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创业场地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启动资金;在创业中期给予创业者相应的资金优惠配套服务,设立贫困大学生创业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创业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的贫困大学生,助推贫困大学生所创企业发展壮大。即使贫困大学生创业失败,政府也应给予贫困大学生部分补贴,弥补贫困大学生创业损失,以解决其后顾之忧。政府应鼓励银行审批发放贫困大学生创业贷款,制定专门的政策解决贫困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融资困难、风险太高、缺乏担保等问题。

2.3 加强创业能力培养

高校应该注重开展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理论技能集于一身的高素质创业人才。要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着力向学生灌输创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发挥好专题讲座辅助功能,聘请企业精英、创业成功人士或技术创新专家来校分析创业案例,培养学生创业技巧和解决创业过程中实际困难的能力。邀请优秀校友来校举办创业大讲坛、分享交流创业经验,提高学生市场分析判断能力和市场需求导向把握能力。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设置比赛奖项,调动贫困大学生积极参赛,在锻炼中学会成长。建立贫困大学生创业跟踪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第一时间为贫困大学生答疑解惑,寻找解决方案。

2.4 加强家庭思想教育

古往今来,思想都起着主导作用,唯有思想发生转变,意识结果才会发生变化。积极引导贫困大学生个人及家庭的价值导向,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建设,引导他们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正确认识创业,鼓励下一代积极创业脱贫,摆脱陈旧思想。

同时,贫困大学生要努力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不断培养和挖掘自身的创业潜力,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

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不仅关乎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大局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高质量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大力培养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贫困大学生创业为贫困地区注入经济发展动力,这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丁菁华,郭辉.浅析海南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

[2]郭元凱.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创业实践及提升路径[J].青年探索,2020(3).

[3]王佳卉.浅析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传播力研究,2019(23).

[4]陆燕.基于精准扶持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14).

[作者简介]郁怡平(2001—),女,汉族,海南琼海人,就读于海南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丁菁华(1987—),男,汉族,江西临川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精准扶贫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