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以电商企业为核心,服务于农村中小企业以及农户,与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相比,进一步降低了融资门槛,交易边界更广阔,交易结构更复杂,导致其风险来源更复杂,风险传导性也更强。因此,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模型未必适用,需要充分发挥电商企业的优势来进行风险管理。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金融;电商企业;风险管理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2019年《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规范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涉农信贷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置水平。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将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融资自此开始活跃于农村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中。鉴于此,探讨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对于更好发挥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概述
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鏈与金融一体化的产物,是依托供应链业务网络而产生的金融活动,基于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誉,对其上下游的企业提供资金注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实践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它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农业供应链体系中的应用,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阶段,是商业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有农业核心企业、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企业(农户),资金的提供方为商业银行,信息透明度较低;二是互联网农业供应链金融阶段,是传统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参与主体有农业核心企业、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企业(农户),资金的提供方为商业银行,信息透明度较高;三是电商农业供应链金融阶段,参与主体有农业核心企业、商业银行、农村中小企业(农户)、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和保险/担保机构,资金提供方为商业银行和电商金融,信息透明度高。在电商农业供应链金融阶段,电商平台成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主体,电商平台拥有自建的物流体系、庞大的供应商资源、海量的交易数据以及自建的金融服务机构,成为了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平台,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整合平台线上的交易数据、仓储数据等信息,重新构建农业供应链融资的信用评价体系。
首先,所有的融资业务都会面临风险,风险管理也是所有融资业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依托电商平台,较之传统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拥有更广阔的交易边界和复杂的交易结构,风险的来源更复杂,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不仅来源整个农业供应链的交易网络和交易结构,还来源各种互联网金融风险,比如业务操作风险、核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其次,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参与者与传统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也不同,多了物流企业、电商平台以及保险/担保机构,这就导致其风险的传导性更强,某个参与者出现的风险会通过价值链传导至链条上下相关的企业甚至相关行业,从而造成损失。最后,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具有动态性,其风险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当中。一方面是由于供应链的运营状况、交易边界或者交易结构的变化所导致;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电商平台和供应链结合,引发风险变动的因素大大增加。
2 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内容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AI等技术的发展,电商平台逐渐进入农村市场,成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主体,承担起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功能,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控农户信息,并通过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以及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综合利用,为农村中小企业(农户)提供供应链融资。另外,电商平台还引入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农产品提供担保或保险,从而提供更丰富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一项金融服务,首先,需要明确其目标客户群体,也就是合作成员的选择,优质的合作伙伴能够使得违约风险降低,从而使供应链融资顺利进行;其次,在信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形成授信额度与贷款额度,为用户提供融资申请的线上渠道;最后,适当的合作成员激励与风险控制技术也是这项金融服务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2.1 目标客户群体的选择
任何供应链融资方案都面临着目标客户的选择问题,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融资,根据平台掌握的从生产、物流、销售到终端消费者的交易信息与供应链信息,向有融资需要的农村中小企业(农户)提供供应链融资,因此其目标客户群体原则上是电商平台上的所有有融资需要的供应链主体。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为了控制风险、保障客户质量,电商平台往往会对客户进行选择。比如,阿里巴巴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基本上是“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保险+电商”的模式,其服务的客户是农业龙头企业推荐的与其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农户;京东的“仁寿京农贷”则是根据农产品收购订单,为订单农户提供融资;而“先锋京农贷”则是根据杜邦先锋及其经销商的数据评估农户的信用,选择符合条件的农户作为合作伙伴。
2.2 授信额度形成与贷款额度设置
从上述目标客户群体的选择中可以看出,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依赖程度都较大。阿里巴巴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因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了收购订单,保险公司又为农户进行了承包,因此,授信额度的形成比较快速也比较精准,类似模式还有京东的京农贷产品。授信额度形成以后,农户根据自身需要在线申请贷款,审批通过再签线下协议,人工审核后就会发放贷款。2016年,京东推出的“数字农贷”授信额度的设置更为精准,它根据农户所处行业的成本变化调整授信额度,比如养鸡行业,随着小鸡的长大,其对鸡饲料的需求递增,那么授信额度也相应递增。
2.3 合作成员激励
既然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依赖程度较大,能够获得贷款的农村中小企业(农户)都必须与农业龙头企业保持稳定的合作,所以,尽管现实中由于它们并非主要受益方,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但仍然有必要激励农业龙头企业的参与。另外,还要激励供应链上下游的农村中小企业(农户)主动参加,电商企业可以借助手机APP与消费者、农村中小企业(农户)建立直接联系,直接对接农村中小企业(农户)和消费者,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将利润补贴给农户,借此可以进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推广和普及,从而调动农村中小企业(农户)的积极性。只有充分调动了这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使得农业供应链融资发挥作用,更好地满足供应链上农村中小企业(农户)的融资需求,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成本,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不管是农业龙头企业还是农村中小企业(农户)都能从中受益。
2.4 风险控制技术
农业生产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农村中小企业(农户)缺乏质押以及担保,传统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模型暂时无法应用于农村金融领域,构建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指标评价体系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现实操作中有一定难度。阿里巴巴和京东是通过引入农业龙头企业担保和保险机构达到了增信的目的。另外,阿里巴巴将定向支付嵌入到业务流程,专款专用,大大降低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
3 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类型及成因分析
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是整个农业供应链上的农村中小企业(农户),我国的农业供应链稳定性不足,而且互联网存在不稳定和传播速度极快的特点,这就使得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可能会产生各类风险问题,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3.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农村中小企业(农户)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电商企业或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参与者包括农业核心企业、商业银行、农村中小企业(农户)、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和保险/担保机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进而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比如,自然灾害的发生会影响到农产品的供给,这是整个供应链的源头,最终可能会导致电商平台或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面临坏账风险。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的是无抵押信用贷款,由于信息不对称,骗贷及违约风险时有发生,获得贷款后,其具体用途也并非完全可控。所以,信用风险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客观的原因,比如自然灾害,也可能是因为主观的原因,比如骗贷。
3.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动超出预期所引发的风险。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周期性的特点,农村中小企业(农户)获得贷款后,购买农资器具等物资,履行农业订单,完成农产品供给,再经过物流运输,到达销售平台,整个过程顺利进行是贷款农村中小企业(农户)顺利还款的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电商平臺或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收不回来。比如,有的农户会对畅销的产品加大投入、增加产量,导致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降,农户利益受损,进而偿还贷款受到影响;再比如,有时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与合约价格产生偏离,农村中小企业(农户)违约成本低于违约收益时,他们就有可能选择违约。
3.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为操作不当给电商企业或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我国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实践开始时间不长,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还不完善,风险管理经验不足,农业供应链金融相关人才匮乏,因此操作风险较为突出。由于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新兴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电商企业或商业银行对农业供应链的评估主要是基于农业核心企业的信用以及保险机构的调查,因此容易发生因误判造成授信阶段的操作风险。另外,电商企业或商业银行在制定贷款合同、设计线上申请等环节,由于合同条款的不完善或者环节设计不当都将会影响电商企业或商业银行对农村中小企业(农户)的监控,也易引发操作风险。
4 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措施
由以上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类型及其成因的分析可知,影响电商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风险控制措施应包含多个方面,需要电商企业、商业银行、农业核心企业、农村中小企业(农户)、物流企业等各方参与主体的合作与配合。
4.1 信用风险控制
针对客观原因所引起的信用风险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中小企业(农户)与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科技创新减轻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威胁;另一方面要借助保险机构,通过农业保险机制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借助农业保险机制进一步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农村中小企业(农户)的还款能力。针对主观原因所引起的信用风险最主要的是要加强数据采集与分析,减少信息不对称。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数据来源主要有两方面:线上数据为主、线下数据为辅。电商平台在线上数据这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拥有海量的用户交易数据,并且可以实时监控,做到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全方面掌握,将诸多信息转化为信用信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精准地进行评估和授信,降低了信用风险。电商企业需要加强的是线下数据的采集,向农村地区下沉,通过入户访谈、日常走访等形式获取充足信息,进而结合线上数据,形成一整套风控体系。另外,还要加强贷中、贷后管理,建立差别化的风险监控制度,利用定向支付工具做到专款专用,锁定资金流动,及时排查、处置不良贷款。
4.2 市场风险控制
规避市场风险需要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都要采取措施。在生产环节,农业核心企业和农村中小企业(农户)要加强市场调查与预测,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预测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合理安排生产。另外,可以鼓励农村中小企业(农户)通过技术创新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降低市场风险。在流通环节,要保证农产品从田地到销售平台的物流通畅,减少市场风险。在销售环节,电商平台利用自身优势,为农产品提供优质销售平台,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另外,可以保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的销售资金首先用于偿还贷款。
4.3 操作风险控制
首先,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服务对象是农村中小企业(农户),因此,电商企业从事该项业务的员工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金融知识,还要熟悉农业行业的特点和具体的农业供应链整体运行,从而提升自身的业务操作能力,降低操作风险。其次,对于整个业务流程的设计要慎重,要充分利用电商企业的大数据优势,做到业务操作流程化、透明化和高效化,对于重点业务流程进行持续关注,减少操作风险。最后,要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监督考核,针对重要业务流程领域进行内控评估,督促相关人员正确理解和准确执行操作流程,从而降低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曾妮妮,永春芳,辛冲冲.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农业展望,2015(12) : 15-19.
[2] 史金召,郭菊娥.互联网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与国内实践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5) : 16.
[3] 王刚贞,江光辉 .“农业价值链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研究——以农富贷和京农贷为例[J].农村经济,2017(4):49-55.
[4] 李焰.电商 +供应链金融 :农村普惠金融新路径[J].中国农村金融, 2016(10):40-41.
[作者简介]王惠清(1980—),女,江苏扬中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