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 王昱博
摘要:“十四五”时期是长春市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贯彻落实“四大板块”战略总体目标,建成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关键时期。既是实现自身创新突破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赶超跨越的重要窗口期。长春市应加快转变发展模式,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跑出长春发展加速度。
关键词: 长春市;“十四五”;经济发展阶段;经济起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1]在此新形势下,长春市抢抓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强化“打先锋、站排头”意识,高度重视经济增长问题。长春要实现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必须保持冲刺状态,跑出加速度,凝心聚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
一、理论基础
罗斯托经济起飞理论以发展中国家研究为基础,把整个经济发展看作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将经济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社会阶段、转型社会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高品质生活阶段。[2]其中,起飞阶段的三个关键要素是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主导部门率先发力、把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周其仁等学者根据罗斯托等人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到经济起飞阶段。中国的经验表明,飞起来以后的挑战,将会更加复杂和严峻,[3]主要面临在开放经济下国家之间合作不充分问题、内部不平衡问题、发展动力不足问题。
二、长春经济发展阶段特征
根据起飞阶段所处特征,参考钱纳里、赛尔奎等学者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指标,构建投资效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工业和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实际利用外资占GDP比重)、产业发展(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技术创新(R&D占GDP比重、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大方面九项指标的经济发展阶段指标体系。结合沈阳、重庆、杭州等十余个对标城市发展阶段对应指标,设定阈值区间,明确长春市各项指标所处阶段。
在长春市发展阶段指标体系中,1项处于成熟阶段、4项处于起飞阶段、4项处于转型阶段。综合来看,长春经济发展正处于起飞阶段,呈现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平均投资增速较高,但投资结构不优。2010-2020年,长春市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96%,高于上海(4.75%),全市产业类项目占比出现下降趋势。2019年工业投资占比和服务业投资占比分别下降37%和40%,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增长13%。长春市实际利用外资占GDP比重仅为0.37%,低于沈阳(1.68%),且低于0.92%的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主导产业规模较大,但区域带动效应较弱。2019年长春市汽车制造等七大主导产业占GDP比重高达89.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7.6∶51.7∶40.7优化为2020年8∶41.6∶50.4,第一产业人口逐年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但长春市汽车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仅为40%,远低于重庆(80%)和广州(65%),对产业集群的带动效应有待增强。三是技术交易较为活跃,但创新资源集聚度不足。2019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高达7.9%,高于上海(4%)和杭州(3.3%)等城市。2019年长春市R&D支出占GDP比重仅为1.3%,低于全国2.2%的平均水平。2019年长春市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1.92家,低于合肥(4.56)和沈阳(3.32),尚未形成带动效应,且空间分布较分散。①
三、推动长春市“十四五”时期经济加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长春市在起飞阶段中的发展特征,需重点解决投资结构不优、创新资源集聚不足、要素流动梗阻等问题,以维持较高的增长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这一战略基点,长春市应以优化空间及设施供给为基础,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挖掘潜力扩动能;以经济转型为动力,增强主导产业竞争力;以区域协同为抓手,提升资源要素配置能力;以对外开放为支撑,持续扩大经贸合作影响力。加速完成起飞阶段向成熟阶段迈进,趋向扩大内需,趋向高品质生活。
完善长春市基础设施供给,向“枢纽经济”转型,提高承载力
以优化空间及设施供给为基础,推进区域互联互通向直连直通转型,变通道经济为枢纽经济,带动提升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综合承载能力,塑造区域循环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
一是推進都市圈圈层建设,打造中心枢纽体系。以人才枢纽为支撑,构建满足多层次人才需求的空间,聚焦人才流,把握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以交通物流枢纽为基础,优化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设施供给,聚集人流、物流,提升生产要素集聚能力;以智造枢纽为核心,加快研发中试平台建设,聚集技术流,把握产业链条关键环节;以创新枢纽为重点,加强新基建、双创空间供给,聚集信息流,建设“一带一路”通信支点。
二是构筑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主动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构建覆盖东北的客运网络,高效衔接各大经济区,强化货运网络与产业的衔接;建设以“两横一纵两环五放射”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公路体系,增加中心城区经九台至榆树的高速公路通道,提升空港能级,提高国内外航线网络密度和覆盖范围,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建设以长春为核心的都市圈“米字型”高速铁路网络,以哈大交通走廊和珲乌运输通道为主轴,推动长辽梅通、长通赤、长松白等高速铁路建设;推动一体化综合枢纽建设,完善空港集中与疏散系统,提升空港与城市、区域不同交通方式的直接转换能力,成为日韩和北美通往欧亚大陆的重要节点。
发挥长春市辐射引领作用,向“都市经济”转型,提高竞争力
以经济转型为动力,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为抓手,实现城市经济向都市经济的转变,推动产业梯度化发展,增强长春市高端服务功能,打造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一是依托中心城区和长春国际影都,发挥都市圈核心服务职能,推动高层次服务业向中心进一步集聚。依托朝阳区打造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发展平台型服务以及金融、信息与研发服务;依托南关区打造科技研发服务中心,发展创新型服务平台和科研咨询平台;依托净月高新区、莲花山开发区和双阳区奢岭街道,打造长春国际影都,发展影视文化、特色旅游、生命健康、数字产业、生态康养、教育培训、会展、广告创意产业。
二是以长春国际汽车城和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为核心,发展都市型工业。围绕长春国际汽车城,发展整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业,推动“六个回归”;围绕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发展生物医药、IT、航天航空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推动双创集聚;依托公主岭,发挥研发型轻制造职能,发展汽车零部件、农机装备;依托九台区,发展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现代物流;依托德惠市,发挥都市规模制造职能,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产业。
三是以长春(公主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引领,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农机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整合产学研各系统科技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应用标准化农业种养技术,通过创新示范基地平台建设,构建从“技术研究”“中间试验”“集成组装”“培训服务”到“应用转化”的完整链条。
发挥长春市科研基础作用,向“创新驱动”转型,提高软实力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集聚创新要素,围绕主导产业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推进独立创新向协同创新转型,持续释放新动能,打造国家区域创新中心。
一是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建设大科学装置基地,搭建综合国家科学平台。建立行业中试中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推动科技攻关成果向中试成果转化。同时,通过创新科技成果托管、挂牌交易、拍卖等多种交易方式,推动中试成果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产业化。
二是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主导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针对当前长春市高端装备和制造过程智能化等领域的薄弱环节,围绕产业数字化,加强与华为、浪潮、科大讯飞等科技企业的合作,围绕汽车、IT等主导产业,重点突破机器视觉、智能决策、V2X通信等关键技术,智能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嵌入式工业控制芯片等核心部件。加强对东南沿海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导入,带动IT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向长春集聚。
三是重构创新空间体系,赋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板块建设,加快建设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光电子科技创新基地、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以及吉林大学科技园、长春工业大学科技园、北湖科技园、长春中俄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基地及园区,使之成为创新创业空间发展的重要支点。
发挥长春市強核心优势,向“区域协同”转型,提高辐射力
以区域协同为抓手,优先推动“四大板块”功能集聚,形成发展核心,进而与周边县市形成完善的供应网络,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长吉、长平一体化进程,打造互惠共赢的都市圈分工网络。
一是以“四大板块”推动区域功能整合。以“四大板块”为引领,塑强发展核心,推进内外圈层资源联动。依托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联动九台,推动对外交往功能集聚;依托长春国际汽车城,联动公主岭,推动高端制造功能集聚;依托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联动伊通、德惠、榆树,推动科技创新功能集聚;依托长春国际影都,联动双阳,推动文化休闲功能集聚。中部以朝阳、南关为主体,联动四大板块,推动高端综合服务功能集聚。
二是加快城乡融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引领,以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为基础,以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为支撑,以农业服务业为拓展,推进农业规模化。以此为核心,串联农安、德惠、榆树平原区,建立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资产,打造国家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三是推进长吉、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长吉接合片区为引领,构建北部创新智造带、中部高端服务带、南部生态休闲带,统筹城乡发展、区域交通、产业分工格局。以长平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为抓手,打造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区,发挥长春科技创新优势,依托四平专用车、农机、农产品加工、黑土地保护等产业基础,推进长春“四大板块”与四平市各类开发区合作。
依托长春市开放平台载体建设,向“开放高地”转型,扩大影响力
以对外开放为支撑,以吉林自贸区建设为抓手,整合域内开放平台,推进国际经贸合作,盘活外事资源,推进地缘边缘区向外事策源地转型,在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
一是统筹全市开放要素,构建开放平台体系。以建设吉林自贸区为目标,打造“一会、两港、三区”。首先是办好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加强东北亚国际经贸文化交流;其次是实施借港战略,推动长春国际空港提级扩能,打造智慧空港,加快建设长春国际陆港,提高铁路中转效率;最后是重点优化中韩(长春)国际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功能,建立统一的“多网合一”对外开放体系。
二是积极邀请各方来长春设立办事机构,完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以RCEP签订为契机,吸引东北亚地区金融商务、外国办事机构、跨国企业办事机构、央企地区总部、外地省市等在长春设立办事处,探索中韩示范区与国际学术组织、产业组织和公益组织合作的新模式。围绕建设长春国际外事服务区,重点打造文化艺术、会议酒店、科技创新、商务金融、旅游休闲及生活配套服务功能。
三是支持文化活动“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东北亚国际经贸文化交流。支持办好东北亚文化经贸交流合作活动,对参加各类文化贸易洽谈会、展览会、对接会等文化贸易促进活动的文化出口企业给予资金补助。开展长春市文化产业赴东北亚国家招商推介活动。深化长春与东北亚各国文化产业交流合作,重点办好“长春电影节”“长春瓦萨国际滑雪节”“长春国际雕塑展”等国际文体活动,开展东北亚国家文化艺术名家大师交流评奖活动。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2010年-2020年长春市、上海市、广州市、杭州市、合肥市、重庆市、沈阳市等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市政府工作报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
[2]蓝裕平.罗斯托增长阶段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融资,2020,(03).
[3]郝珊.中国省域经济发展阶段比较研究[J].知识经济,2015,(08).
作者简介
张双,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金融;
王昱博,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经济。
责任编辑 王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