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 丁思宁
摘要:“十四五”规划建议在金融领域提出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在经济领域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本文首先梳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随后运用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型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模型分析结果展开路径探索,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监管
一、研究背景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建议》在金融领域提出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通过梳理“十四五”规划建议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布局,解析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要点,不难发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已成为“十四五”规划在经济金融领域的重点布局。将上述两项政策进行整合,明确“十四五”规划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核心目标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确定政策目标后,如何推动金融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成为政策研究的焦点,在政策研究时应聚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运用经济模型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性开展路径研究,抓住政策落实的发力点,才能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政策精神。
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经济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产品的总称,经济包括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经济领域内互相补充,共同构建了完整的经济体系。其中,实体经济是基于物质产品生产、销售、流通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围绕非物质产品生产、销售、流通的经济活动。根据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将经济发展划分为高质量发展与低质量发展。其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质量主导数量、科技创新驱动、高效利用生产要素、高附加值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具体来看,高质量增长可以更高效利用科技、资本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生产产品的附加值更高,并利用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经济增长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源于金融投资增加了资本要素,直接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要素水平。金融机构作为经营部门会向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同时进行投资,在投资实体经济时既投向高质量实体经济,也投向低质量实体经济。投资高质量经济业务可以为金融机构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而投资低质量经济业务会导致金融资产质量下降、投资收益下滑、不良资产上升、投资业务亏损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由于金融深化的负面影响,金融机构在投资虚拟经济时会进行监管套利,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实现高额违规收益。此类投资占用原本用于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一旦中央银行释放流动性,资金无法有效流入实体经济生产部门,导致政府的经济调控政策失灵,出现经济脱实向虚问题。
金融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金融机构只有将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领域,运用金融资源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降低金融深化导致的经济虚拟化问题,才能有效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所以,金融机构应将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提升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利用水平,有效提高经济产出,实现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型构建
经济增长模型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都是利用技术、资本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开展经济活动,可以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模型,在索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技术增长要素,根据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模型分析经济增长情况,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Y为经济产出,A0为初期科技水平,λ为技术进步系数,K为资本,α为资本弹性,代表经济发展利用资本要素的效率水平,L为劳动力,β为劳动力弹性,代表经济发展利用劳動力要素的效率水平。
可以得出经济增长由技术进步、资本增长、劳动力增长决定。
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型
将经济发展根据发展质量划分为高质量发展与低质量发展,经济总体由高质量发展经济与低质量发展经济加总而成:
其中,yl代表经济低质量发展,此类发展不基于科技创新,发展动力源于资本的投入与劳动力数量的增长,令低质量发展的资本投入为kl,资本系数为αl,劳动力数量增长为ln,劳动力系数为βl。yh代表经济高质量发展,此类发展动力源于科技创新驱动、资本投入、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令高质量发展的资本投入为kh,资本系数为αh,劳动力质量提升为lq ,劳动力系数为βh,则可以得出经济低质量发展函数为:
根据高质量发展的定义,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更高效利用生产要素,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资本与劳动力系数既高于低质量发展系数,也高于经济发展总系数,具体如下:
经济发展质量的比较分析
比较高质量发展与低质量发展的产出水平,分析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效应。
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出高于低质量与高质量混合经济产出,更高于低质量经济产出。因此,要想推动经济更好地发展,必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引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变量,设定实体经济为yr,虚拟经济为yf,因此y=yr+yf。
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均需要科技创新、资本与劳动力要素,所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条件与经济整体保持一致,即只有实体经济全部高质量发展时,经济产出最大,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型分析
金融机构作为经营主体,投资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要想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效果,就需要提升金融投资实体经济收益。根据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型,深入分析金融投资实体经济的收益情况,探寻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方向。
金融机构投资函数
由于经济划分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所以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划分为投资实体经济与投资虚拟经济。设定金融总投资为F,投向实体经济的投资为Fr,投向虚拟经济的投资为Ff,因此得到金融机构投资函数为:
根据经济划分,实体经济划分为高质量发展与低质量发展,将金融投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分设定为Fh,金融投向实体经济低质量发展的部分设定为Fl。同时,结合金融投资实际情况将投向非实体经济的投资进行划分,根据资金是否转出金融领域,将资金转出金融闭环投向虚拟经济的部分设定为Fn,将资金在金融闭环内空转,利用金融市场进行资金空转,实现监管套利的投资设定为Fs。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型分析
假设经济发展的增量资本全部来源于金融机构投资,即F=k,金融机构投资经济发展是按照经济产出水平获取收益。设定金融机构投资总收益为R,金融投资实体经济的收益系数为γ,投资虚拟经济的收益系数为γn。根据金融投资实际情况,金融机构投资虚拟经济特别是通过监管套利进行资金空转的投资收益高于投资实体经济,所以设定γn>γ。同时,由于金融投向虚拟经济的投资中存在部分资金空转问题,金融监管部门会对金融机构的此类投资进行监管处罚,由于政府部门难以准确穿透投资标的以区分资金投向虚拟经济还是资金空转,所以监管处罚系数是直接从投资虚拟经济的总体收益系数中扣减,设定监管处罚系数为δ,得到金融机构收益函数为:
由于γn>γ,所以只有当yr =0时,金融机构收益获得最大值,此时金融机构将资金全部投向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无法获得金融支持。所以,如果监管部门不有效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则金融机构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会将金融资源全部配置到虚拟经济领域,此时实体经济停滞不前。
由于δ>γn,所以只有当 yf =0时,金融機构获得最大值。此时金融机构将资金全部投向实体经济,但此时虚拟经济被全面遏制,这与高质量的均衡发展相悖,监管部门对虚拟经济的超额处罚导致了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
所以,在监管部门提供公平的金融投资环境下,金融机构的投资收益由经济总产出决定,要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就要实现经济产出的最大化,根据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型分析结果,推导出金融机构投资收益最大化的条件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此条件下,金融机构应运用金融资源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经济增长模型带入上述函数得到:
设定经济发展的劳动力要素保持不变,当λ,αh越高,实体经济越接近高质量发展,金融机构的投资收益也越高,金融收益会随着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达到极大值。同时在市场化经营的前提下,高收益会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业务的资源配置,金融机构为了维护自身收益应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提高经济利用资本与劳动力要素的效率,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提高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型分析结果
根据“十四五”规划建议关于“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的政策要求,得出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与普惠金融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同时也实现了金融机构收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同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型的前提条件是监管部门对金融投资行为的有效监管,结合“十四五”规划建议关于“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的政策要求,可以明确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方向。监管部门既不能忽视金融脱实向虚的危害,也不能对虚拟经济全盘否定。在推动经济均衡发展的前提下,为金融机构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禁止金融机构利用监管漏洞开展资金空转套利,最终实现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领域的有效配置。
综上所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由一个前提和四个发力点组成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是金融监管部门构建完善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保证金融投资领域的公平政策环境。四个发力点是金融投资实体经济的四个重点领域:一是推动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二是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三是推动金融助力科技创新,四是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四项发力点既有效解决金融资源配置难题,也为金融高质量发展与金融资源有效投放指明方向。只有抓住一个前提与四个发力点作为研究重点,针对性开展路径分析,才能精准建言献策。
五、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
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一是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构建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妥善处理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高监管透明度。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扩大金融监管体系覆盖范围,根据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监管制度,细化监管标准,提升监管精度。不断增强金融监管法治化程度,以金融监管法规为准绳,大幅提高金融机构的违法违规成本,将金融监管体系纳入法治化正轨。健全监管协调机制,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履行监管职能时充分沟通,制定监管政策时协同配合。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引导金融机构树立回归本源的经营理念,通过有效监管手段禁止资金脱实向虚。加强地方政府与金融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合力推动金融机构业务回归实体经济,持续营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坚持回归实体、差异化、特色化的经营战略,提升金融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金融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提升重点风险防控水平。通过强化监管手段不断提升风险防控水平,要求金融机构遵循“房住不炒”的监管政策要求,做好融资平台存量债务风险监测,有序退出“僵尸企业”授信业务。深入推进金融投资联合授信机制,遏制多头授信导致的过度融资行为。做实金融资产质量分类,充足提取拨备,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脱实向虚、资金空转的监管处罚力度。
推动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引导金融机构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识别与风险防控贯穿金融业务全流程,筑牢风险管控的三道防线。引导金融机构将审慎经营和风险防控工作放在首位,构建严密有效的内控体系,打造合规长效机制,科学制定内控管理制度。充分运用新型技术手段,建立健全金融业务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苗头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不断完善外部监督与内部审计联动机制,将风险识别与风险处置紧密结合,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二是持续优化金融发展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发展体系。多措并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与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积极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深化国有金融机构改革,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通过推行证券市场注册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引进外资金融机构,鼓励设立新型金融机构,推进金融双向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提升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完善金融发展体系。
三是构建支持实体经济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激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设立兼具公平和效率的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体系,有效规避金融投资不审慎的短期化经营行为,防范金融资金空转与投向低质量经济领域问题。
有效配置金融资源
在金融投资总额固定的前提下,金融机构投资高质量经济业务与低质量经济业务存在此消彼长的情况。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减速换挡,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部分低质量经济业务现金流紧张,引发偿债能力减弱、信用风险持续上升、金融风险不断积聚等问题,最终导致低质量经济业务的风险资产处置压力陡增。要解决上述难题,应加大低质量经济业务风险资产处置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减负前行,将金融资源从低质量业务中有效腾挪,转换到高质量经济发展领域,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效。
一是全面处置低质量金融业务。金融机构要完成低质量金融业务处置,必须担负主体责任,坚持早暴露、真处置原则。要严格按照《金融资产分类指引》要求,提升授信资产管理水平,充分暴露潜在存量风险,夯实资产质量底数,建立更为审慎严格的资产管理文化;要将低质量金融业务处置作为考核经营业绩的核心指标之一,将处置进展、实效与高管人员绩效考核挂钩,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充分利用差别拨备覆盖率等政策红利,加快低质量金融业务处置力度,做到“应核尽核”,同时坚持严格审慎分红,留足积累。金融监管部门应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全力督促金融机构严格按照时间进度表,完成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为全面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奠定基础。
二是创新低质量金融业务处置方式。发挥低质量金融业务处置市场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处置效率。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作用,加大批量转让和处置力度。适度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性属性,推动其科学合理制定考核办法;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推进风险资产证券化,提高低质量金融业务证券化处置规模;探索建立包括银行、券商、资产交易所、资产管理公司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交流平台,共同建立低质量金融业务交易市场和交易机制。
三是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投放。金融服务要以“创新、转型、优质”为导向,以高效金融服务助力经济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充分利用金融资源调配手段,在实现金融机构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将资金从低质量经济领域调配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域。推动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持,通过资本要素的精准投放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实现“十四五”规划的政策目标要求。
推动金融助力科技创新
一是有效对接金融需求。积极支持科创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投资需求,针对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特点,细分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实行动态调整的名单制管理,为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量身打造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无缝对接的订制化金融服务模式。金融机构及时对接科创企业需求,重点是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一企一策做好金融服务,通过内外部投贷联动、银保合作等方式缓解种子期及初创期科技企业融资难困境,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在高新技术企业授信准入、风险管理等环节的应用。
二是创新科技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适应科创企业特点,加快研发科技金融服务产品,提高产品的特色化水平。首先要以产品创新为突破,订制差异化信贷产品。鼓励银行机构在加大信贷授权的同时,允许部分银行机构创新产品“先行先试”,将事前上报审批改为事后上报备案,为科创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其次要完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保单质押等传统信贷产品,推广创新贷、科技小额贷、高成长贷等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丰富科技保险产品险种,降低保费补贴门槛,简化相关审批手续。最后要鼓励金融机构不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为科技企业提供开户、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系统化金融服务。
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在准入门槛上更多重视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不以盈利能力、还款能力作为投放的唯一标准,建立专门服务科创企业的业务流程。运用合理的评判标准和流程开辟绿色通道,通过专业化操作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基层行政审批权限,完善员工尽职免责和考核激励机制,对科技型企业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鼓励银行与投资机构建立“投前贷后”和“贷前投后”的合作模式,探索“贷款+选择权”创新业务合作模式。优化科技贷款期限结构,完善风险定价机制,创新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有效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一是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时要兼顾商业性和普惠性,不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无还本续贷业务规模。为小微企业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在小微企业短期融资等方面做精、做优。贯彻落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收费全面排查,深入落实尽职免责制度,持续完成“两个不低于”目标。
二是推动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契合农业全周期金融产品,扩大涉农抵质押品范围,努力增加“三农”领域金融投入,满足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改善乡村金融服务。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力度。金融机构要聚焦金融脱贫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脱贫质量,借助金融资源巩固脱贫成果。聚焦重点地区和贫困群体,加大对未摘帽地区、未脱贫人口的金融支持力度,努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脱贫攻坚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完成“十四五”规划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策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建雨.基于索洛模型的区域经济增长驱动因素实证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
[2]张丽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19.
[3]王晓慧.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周俣勋.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探讨——基于索洛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15,(21).
[5]王健.轉型国家经济增长研究[D].复旦大学,2005.
作者简介
王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辽宁监管局主任科员,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监管、政治经济学应用。
丁思宁,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主任科员,研究方向:金融市场。
责任编辑 张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