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优质稻抗倒能力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2021-05-06 03:16胡振阳程宏卢臣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产量性状优质稻施氮

胡振阳 程宏 卢臣

摘要:研究并明确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性状的影响以及植物调节剂对水稻抗倒伏性能、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变化特征,旨在为水稻生产中合理施氮和抗倒伏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优质稻品种(南粳9108、南粳46)为材料,通过设置7种(0、210、240、270、300、330、360 kg/hm2)施氮水平,并在各施肥水平下均增设植物调节剂喷洒处理,研究发现株高、节间长度、茎秆抗折力、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在不同施氮量和植物调节剂处理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随施氮量增加,株高、节间长度、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呈先增后减趋势,茎秆抗折力表现为先减后增趋势;调环酸钙(PC)处理后显著降低了株高、节间长度、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显著增加了基部第3、第4、第5节茎秆抗折力;不同节间茎秆抗折力和弯曲力矩表现为基部第5节>第4节>第3节;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指标在不同施氮量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C处理后,穗数和产量均较对照呈不同程度的增加,从产量因素来看,产量的提升得益于穗数的增加;倒伏指数与株高、节间长度、弯曲力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节间粗度、茎秆抗折力呈负相关关系;产量与穗数、每穗粒数呈正相关关系,与结实率、千粒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合理施氮和适宜植物调节剂喷洒处理能优化水稻茎秆结构,降低倒伏发生风险并保障产量协同提升,可在优质稻栽培技术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倒伏指数;产量性状;优质稻;施氮;植物调节剂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之一,水稻的稳产高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满足市场需求至关重要[1-2]。随着我国耕地面积逐步缩小和优质劳动力日益短缺,优质高产稻米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而目前我国水稻生产主要目标正在从以产量为主转向在保持一定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品质,保持水稻产量与品质协同提升[3-4]。近年来,优质稻生产中经常因过量施氮、极端天气等影响,导致倒伏频发,不利于机械收获且大幅减产、品质降低,倒伏已成为影响高产、稳产和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施氮和喷施植物调节剂是提高植株抗倒能力、预防倒伏、提升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有效栽培措施。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性状的影响以及植物调节剂对水稻抗倒伏性能、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变化特征,可为指导生产合理施氮,实现优质水稻抗倒、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与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节间粗度、抗折力、弯曲应力等性状密切相关[5],还与茎秆的化学成分如木质素、纤维素和可溶性糖等含量有关[6-7]。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增加,基部节间长度增加,抗折力和弹性模量减小,茎秆倒伏指数增加,水稻抗倒伏能力下降[8]。吴晓然等研究发现,施氮水平增加导致水稻茎秆折断弯矩的降低而增加植株倒伏指数,从而加剧了植株倒伏风险[9]。研究表明,过量施氮不利于茎秆基部碳水化合物的积累[10],显著提高基部节间长度,降低节间直径[11],节间纤维、木质素含量降低,C/N值下降,机械组织松软[12],容易引起倒伏。此外,施氮量可以改变水稻茎秆的理化特性,影响其矿质元素的含量,进而影响水稻抗倒伏的能力[11]。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质量、每穗粒数、结实率受施氮水平的影响较小,有效穗数的显著增加是最终影响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13]。吴培等研究表明,增施氮肥使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协同增加而提高群体颖花量是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14]。适宜的施氮水平可保证水稻生长前期分蘖正常,后期穗分化和籽粒灌浆的良好,在有效穗数基础上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从而实现水稻高产[15-16]。倒伏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水稻茎秆倒伏后,冠层受到破坏,进而影响籽粒灌浆,造成产量降低,米质下降,是高产、优质的主要限制因素[17]。选择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合理的施用量可使水稻基部节间长度变短,株高变矮,促进茎秆粗壮和茎内干物质积累,从而降低植株的倒伏发生风险,进一步实现产量、品质与抗倒能力的协同提升的可能性[18]。目前,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季铵盐类(矮壮素、甲哌)、三唑类(多效唑、烯效唑)和环己烷羧酸类(调环酸钙、抗倒酯)能够控制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增加成穗率、千粒质量和实粒数,协调源、流、库之间的关系以增产[19]。与其他类延缓剂相比,调环酸钙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等优点[20]。郑先福等研究表明,调环酸钙能够显著降低水稻生长前期株高,缩短基部节间长度,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实现水稻增产[21]。荣勇研究表明,施用5%調环酸钙泡腾片剂处理水稻,水稻冠层整齐,抗倒伏,呈现出较高的结实率、千粒质量起到水稻增产的效果[22]。前人对水稻品种的施氮处理研究较多,而针对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对水稻性状的影响研究较少,且施氮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互作处理对水稻抗倒伏能力与产量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水稻南粳9108和南粳46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施氮量和化学调控处理,探讨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性状的影响以及植物调节剂对水稻抗倒伏性能及产量形成的变化特征,旨在为水稻生产中合理施氮和抗倒高产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试验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南粳9108和南粳46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9在江苏省兴化市试验基地进行。供试土壤为黄壤土,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23.86 g/kg,全氮含量为1.49 g/kg,速效磷含量为13.32 mg/kg,速效钾含量为 135.1 mg/kg。5月24日播种,6月20日移栽大田,插秧株行距为14.0 cm×17.0 cm,每穴2苗。设置7种施氮水平(0、210、240、270、300、330、360 kg/hm2,分别记为N0、N1、N2、N3、N4、N5、N6),其中210、240、270 kg/hm2为低氮水平,300、330、360 kg/hm2为高氮水平,并在各施肥水平下均增设5%调环酸钙(PC)喷洒处理,基肥 ∶ 分蘖肥 ∶ 穗肥为3 ∶ 4 ∶ 3,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于6月19日、6月27日、倒4叶期和倒2叶期施用。氮磷钾配比(N ∶ P2O5 ∶ K2O)为 2 ∶ 1 ∶ 1,磷肥全作基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分基肥和穗肥2次等量施用。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产量及产量构成 成熟期每小区取12穴考种,考察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计算折合成含水量为14.5%的稻谷产量。

1.2.2 抗折力 采用YYD-1茎秆强度测量仪测定节间抗折力,固定节间两端,水平放置在2个支点上,在节间中点施力使其折断,力的大小即为该节间抗折力。

1.2.3 倒伏性分析 齐穗后30 d,按穗数的平均数取每小区代表性植株3穴,10个代表性单茎,测定。株高、重心高度、基部第3(I3)、第4(I4)、第5(I5)节间长度及鲜质量、节间基部至穗顶长度和节间基部至穗顶鲜质量。

倒伏指数[cm/(g·g)]=弯曲力矩(cm/g)/抗折力(g)×100;

弯曲力矩(cm/g)=节间基部至穗顶长度(cm)×该节间基部至穗顶鲜质量(g)。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秆形态性状、抗倒力学指标

由表1可知不同施氮量增加下的株高,南粳9108表现为N4>N5>N6>N3>N2>N1>N0,N4、N5与N0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N1、N2、N3与N6间差异不显著。南粳46株高增加趋势大体表现一致,N1、N2、N3、N4、N5、N6与N0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但2个品种间株高整体差异不显著。喷洒PC后,南粳9108的N0处理组株高减少8.91%,南粳46差异不显著,其中喷洒PC前后南粳9108的N1和N6组表现差异显著,株高分别减少9.94%和794%,南粳46的N2、N3、N4、N5和N6组株高均差异显著,其N6组减少量最高为11.52%。

节间长度在不同施氮量和PC处理条件下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但随施氮量增加,大体先呈上升趋势,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

同一施氮量下,2个品种节间长度均表现为第3节(I3)>第4节(I4)>第5节(I5)。与未经PC处理组相比,品种南粳9108在N0、N3和N4施氮水平下,經PC处理后的节间长度均显著降低,而对于南粳46品种PC处理后不同施氮水平下的节间长度均呈下降趋势,进而导致株高明显降低。其中,在 N0、N3、N4施氮量下,南粳9108经PC处理后I3节间长度分别比对照降低5.33%、2.36%、3.37%;I4节间长度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PC处理后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N0、N1、N2、N3、N4、N5施氮量下PC处理后I4节间长度分别比对照降低34.96%、912%、8.19%、1357%、14.02%、5.32%;除N2条件下PC处理后I5节间长度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施氮条件下PC处理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N0、N1、N2、N3、N4、N5、N6施氮量下PC处理后I5节间长度分别比未经PC处理组降低12.93%、12.00%、391%、8.85%、890%、32.14%、24.62%。对于南粳46品种,在不同施氮条件下其节间粗度未达显著水平,PC处理后表现出显著差异。南粳46喷洒PC处理提高部分节间粗度,南粳9108喷洒PC后其节间粗度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同一施氮水平下,2个品种的节间粗度均表现为I5>I4>I3(表1)。由表2可知,南粳9108和南粳46品种的I3、I4和I5的倒伏指数与株高、节间长度呈正相关,与节间粗度呈负相关,其中与株高和节间长度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南粳46品种的倒伏指数与节间粗度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

表3中不同施氮处理对茎秆各节间的抗折力、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各茎秆节间抗折力随施氮量的增加大多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对于南粳9108,除N0、N1、N5、N6施氮水平下PC处理后部分I3、I4茎秆抗折力降低外,其余处理后各节间茎秆抗折力均表现出增加趋势,I3、I4和I5节间的茎秆抗折力PC处理分别比未PC处理增加了3.47%~18.45%、3.63%~9.68%和111%~24.82%。对于南粳46,低氮水平下PC处理总体来看降低了I3、I4和I5节间的茎秆抗折力,高氮水平下PC处理则表现出茎秆抗折力增加的现象。不同品种各节间弯曲力矩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对于南粳9108,弯曲力矩对于不同氮水平下PC处理没有反映出明显的规律性,南粳46品种经PC处理后弯曲力矩显著降低,除N4水平下PC处理后的I3弯曲力矩有增加的现象,其余I3、I4和I5节间的弯曲力矩PC处理分别比未PC处理降低了14.93%~37.23%、1.49%~33.63%和5.78%~34.08%。同一氮水平下,各品种不同节间的茎秆抗折力和弯曲力矩均为I5>I4>I3。不同品种各节间倒伏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说明随着施氮量增加,各节间的抗倒性由差到好。PC处理明显降低了水稻茎秆各节间倒伏指数,提高抗倒伏能力。品种差异性同样显著影响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对于南粳9108品种,低氮水平下PC处理后的I3节间倒伏指数降低明显,最高降低为13.27%,而I4、I5节间倒伏指数PC处理后分别降低-1.10%~20.06%、4.37%~38.29%。对于南粳46品种,N2及其以上施氮水平下,PC处理后的I3节间倒伏指数降低明显,降幅为3.77%~29.62%,而I4、I5节间倒伏指数PC处理后均出现降低,分别降低6.09%~23.53%,1065%~29.00%。南粳9108品种同一氮水平下不同节间倒伏指数基本为I4>I3>I5,而南粳46品种大多表现为I5>I4>I3,综合来看未喷洒PC的水稻茎秆第4、第5节倒伏指数明显大于第3节,较水稻茎秆第3节,第4、第5节出现倒伏的可能性更大,而喷洒PC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茎秆倒伏指数,从而降低倒伏风险。由表2可知,南粳9108品种中I3、I4和I5节间的倒伏指数与茎秆抗折力呈负相关关系,与弯曲力矩呈正相关关系,且与茎秆抗折力和弯曲力矩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除I3、I4节间倒伏指数与茎秆抗折力未达显著水平外,南粳46品种的趋势表现一致。

2.2 不同施氮量下水稻产量及其生长调控效应

由表4可知,施氮量和PC处理及二者互作效应均对水稻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2个品种均在N4水平下获得最高产量。PC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南粳9108品种产量,产量增幅为1.48%~1577%,品种因素对水稻产量影响极显著;南粳46品种经PC处理后产量增幅效应主要体现在高氮水平下,高氮水平下增幅为0.08%~13.00%。在施氮与PC互作效应下,南粳9108和46产量最高均在N4水平下PC处理后获得,因此配合一定的植物调节剂运用在N4氮水平下能进一步获得高产水稻。

通过分析施氮量和PC处理互作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施氮量显著影响产量各构成因素,PC处理对穗数、每穗粒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对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但二者互作效应对产量各构成因素影响极显著,同时发现品种间的差异对各产量因素造成显著影响。进一步相关分析(表5)表明,2个品种的穗数均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说明在不同施氮水平和植物调节剂处理下,优质水稻的高产主要源于有效穗数的合理增加。由表2可见,倒伏指数与产量及穗数呈显著正相关(除南粳46的穗数外)。倒伏指数与每穗粒数呈正相关,其中南粳46品种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千粒质量呈负相关趋势,其中南粳46品种中I4、I5倒伏指数与千粒质量呈显著负相关。

3 讨论与结论

3.1 影响水稻抗倒伏能力的主要因素

倒伏是限制水稻优质高产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4]。水稻在谷粒灌浆后期,贮藏的营养物质和光合产物从茎鞘向籽粒转移,会造成水稻茎秆机械强度下降,致使茎秆发生一系列倒伏状态[23]。倒伏后的水稻植株郁闭,光合效率锐减,输导组织运输受阻,生长状态受到抑制,结实率受限明显,收割难度加大,导致产量和稻米品质呈变劣趋势[24-25]。前人研究表明,水稻本身抗倒伏能力大多由茎秆性状决定,与株高、重心高度、茎秆节间长度、节间粗度、茎秆抗折力、茎秆弯曲力矩等密切相关,同时茎秆中化学成分(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糖等)含量也影响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相关研究发现,株高是主要的倒伏因子[26-27],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氮肥水平可通过改善株高、莖秆节间长度、节间粗度影响水稻抗倒伏能力[28]。但施氮过量会导致移栽稻茎秆各基部节间伸长、株高和重心高度增加、茎秆直径减小,不利于节间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影响其抗倒伏能力,增加倒伏风险[9]。本试验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与茎秆各节间长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茎秆各节间粗度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与倒伏指数呈负相关,表明节间越粗,水稻抗倒伏能力越强,本研究中的高氮水平下不同品种间倒伏风险均相应增加,与以往关于不同品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关于植物调节剂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赤霉素生物合成,从而控制植株旺长,改善与倒伏有关的形态和生理性状[29]。有研究表明,较低剂量的调环酸钙能够降低水稻株高,抑制植株节间纵向伸长,剂量越大对基部节间的影响越明显,水稻的抗倒伏能力越明显[30]。本试验通过喷洒PC处理后,不同品种的株高显著降低,倒伏指数显著降低,抗倒伏能力明显增加,这与荣勇的研究结果[22]基本一致。本研究发现PC处理前后,南粳9108品种植株茎秆各节间粗度差异不显著,而南粳46品种茎秆节间粗度明显增加。

茎秆力学性状同样是水稻抗倒伏能力中重要因素,倒伏指数与弯曲力矩呈正相关关系,与抗折力呈负相关关系[8],这与本试验研究结果一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品种各茎秆节间抗折力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弯曲力矩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同一氮水平下不同茎秆节间的抗折力和弯曲力矩均为I5>I4>I3。Zhang等研究认为,提高施氮水平会使水稻茎秆折断部位至穗顶的鲜质量和至穗顶的距离增加,进而弯曲力矩增加,倒伏指数增加[12]。蒋明金等研究表明,伴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水稻生长前期分蘖数量增大,加剧植株对养分吸收竞争,导致茎秆性状显著改变,最终折断部位到穗顶的鲜质量和距离增大,水稻抗倒伏能力下降,且品种间的差异性状表现明显[15],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经PC处理后,茎秆各节间茎秆抗折力的表现中南粳9108品种大致呈增加趋势,南粳46品种在高氮水平下呈增加,这可能是由于PC处理在增加节间粗度的同时,茎秆纤维素、可溶性糖和微量元素等化学组分相应积累导致,此推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PC处理后的各节间茎秆弯曲力矩,南粳9108品种未反映出明显的规律性,南粳46品种则表现出显著的降低影响,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水稻品种对PC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而导致品种间茎秆特性对PC响应程度不同。姜照伟等研究表明,在拔节前7 d喷施5%调环酸钙抑制节间纵向伸长,使节间外径增粗和弯曲力矩减少,提高茎秆抗折力,降低倒伏风险[31]。

3.2 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

水稻产量受品种基因、环境、栽培技术等条件影响,对不同品种配套改良栽培技术是实现水稻稳产高产的关键。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前人研究表明,保证结实率、千粒质量稳定的基础,穗数与每穗粒数的有效增加可提高产量[32]。目前,穗数是水稻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而适宜的施氮量可保障产量因素的优异表现[33],关于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分析,肖楠等发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先增后减,产量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穗数最大时产量最高[13]。石丽红等也表明,有效穗数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每穗实粒数和产量均先增后减[34]。本研究中,随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的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与施氮量间表现出二次方曲线关系,此结果与孙永建等的研究结果[35-36]基本一致。唐健等研究发现,在施氮水平未达 180 kg/hm2 时,每穗粒数和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抛物线关系,施氮量增加到255 kg/hm2时,产量随每穗粒数表现出下降趋势[37]。本研究中,施氮量在0~300 kg/hm2时,产量表现出逐渐增加趋势是因为适宜的氮肥能保证水稻生育时期的氮素供应,提高水稻光合作用,增加水稻颖果内容量,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但当施氮量增加到大于300 kg/hm2后,植株对氮的吸收量增加,可能造成植株茎鞘中氮滞留量的增加,导致水稻营养过剩,产量出现下降趋势,而且高氮水平下水稻易倒伏,产量与性状均受影响。

关于喷施植物调节剂在栽培技术应用效果评价,以往研究认为PC通过叶面处理可抑制赤霉素生物合成从而抑制植物营养生长,有效控制植株旺长,以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20]。王文玉等研究表明,产量随着PC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的增加是增产的主要原因[38]。本试验中水稻增产对PC响应效果及原因也存在差异,对南粳9108品种施用PC后产量显著增加,而南粳46品种产量增加不明显,可能是不同抗倒性品种对PC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增产效果不一致,这有待进一步验证。

3.3 协调优质稻抗倒高产调控

实现优质稻优质高效高产栽培种植,高产、抗倒伏能力与品质优良已成为栽培技术的难点,同样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需紧密跟进相关栽培措施[39]。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严防病虫害等措施均是优质稻栽培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适宜的施氮量能提高优质稻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但很难获得各项稻米性状指标均最优的稻米。同时,为避让和调节环境病虫害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种与其相适应剂量呈现的不均衡性要求精准制定栽培措施、实现不同品种性状指标普优。本研究喷洒植物调节剂调环酸钙可降低植株基部节间长度和株高,显著增加植株茎秆强度,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保障产量稳步提升,改善稻米品质。氮肥与调环酸钙互作处理显著提升南粳9108和南粳46品种各项指标,弥补施用氮肥难以获得性状指标普优的缺点,同时在减少使用氮肥的基础上达到优质稻高产的目的。

不同施氮量处理可为优质稻实现增产,却增加水稻茎秆倒伏风险的发生,而在一定的施氮水平上配合PC喷洒处理后,可实现产量进一步提升并降低倒伏发生风险,可在优质稻栽培技术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建昌,杜 永,吴长付,等. 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7):1336-1345.

[2]莫钊文,李 武,段美洋,等. 减氮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品质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9):83-90.

[3]Chen X,Cui Z,Fan M,et al. Producing more grain with lower environmental costs[J]. Nature,2014,514(7523):486-489.

[4]王文霞,周燕芝,曾勇军,等. 不同机直播方式对南方优质晚籼稻产量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20,34(1):46-56.

[5]申广勒,石英尧,黄艳玲,等. 水稻抗倒伏特性及其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58-62.

[6]李 杰,张洪程,龚金龙,等. 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1):2234-2243.

[7]杨艳华,朱 镇,张亚东,等. 水稻不同生育期茎秆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抗倒伏能力的关系[J]. 植物生理学报,2011,47(12):1181-1187.

[8]李國辉,钟旭华,田 卡,等. 施氮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及其形态和力学机理[J].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7):1323-1334.

[9]吴晓然,张巫军,伍龙梅,等. 超级杂交籼稻抗倒能力比较及其对氮素的响应[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4):2705-2717.

[10]Zhang W,Wu L,Ding Y,et al.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ffects lodging resistance by altering secondary cell wall synthesis in japonica rice (Oryza sativa)[J].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2017,130(5):859-871.

[11]杨世民,谢 力,郑顺林,等. 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杂交稻茎秆理化特性与抗倒伏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9,35(1):93-103.

[12]Zhang W J,Li G H,Yang Y M,et al.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and ratio on lodging resistance of super rice with different genotypes[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4,13(1):63-72.

[13]肖 楠,董立强,丛 琳,等. 施氮量对旱直播粳稻抗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7,48(6):647-653.

[14]吴 培,陈天晔,袁嘉琦,等. 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19,33(3):269-281.

[15]蒋明金,王海月,何 艳,等. 氮肥管理对直播杂交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20,34(1):157-168.

[16]张祖建,谢成林,谢仁康,等. 苏中地区直播水稻的群体生产力及氮肥运筹的效应[J]. 作物学报,2011,37(4):677-685.

[17]Kwon S W,Yc C,Lee J H,et al.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ssociated with rice eating quality traits using a population of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two temperate japonica cultivars[J]. Molecules and Cells,2011,31(5):437-445.

[18]Kim H Y,Lee I J,Hamayun M,et al. Effect of prohexadione calcium on growth components and endogenous gibberellins contents of rice (Oryza sativa L.)[J]. 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2007,193(6):445-451.

[19]陈 娟,陈建萍,蒋莲芬,等.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构的影响[J]. 农业装备技术,2015,41(5):27-29.

[20]万 翠,姚锋娜,郭 恒,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调环酸钙的应用与发展现状[J]. 现代农药,2016,15(5):1-4.

[21]郑先福,骞天佑,郑 昊,等. 25%调环酸钙悬浮剂对移栽稻抗倒伏、产量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100-102.

[22]荣 勇. 水稻拔节前施用5%调环酸钙的抗倒增产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3):132-133.

[23]刘 畅,李来庚. 水稻抗倒伏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 中国水稻科学,2016,30(2):216-222.

[24]赵新勇,邵在胜,吴艳珍,等. 花后人为模拟倒伏对超级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26(7):980-989.

[25]韦叶娜,杨国涛,范永义,等. 不同肥料处理对‘Ⅱ优725茎秆物理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9):15-19.

[26]陈桂华,邓化冰,张桂莲,等.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关系及配合力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3):407-417.

[27]雷小龙,刘 利,刘 波,等. 机械化种植对杂交籼稻F优498产量构成与株型特征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4,40(4):719-730.

[28]房贤涛,何花榕,谢祖钦,等. 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茎秆性状及抗倒伏性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16,31(10):1034-1038.

[29]夏 敏,胡 群,梁 健,等. 壮秆剂及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7,43(2):296-306.

[30]汪洪洋,徐宗进,张立智,等. 5%调环酸钙泡腾片在水稻生产上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4):20-21,69.

[31]姜照伟,李小萍,赵雅静,等. 立丰灵对水稻抗倒性和产量性狀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3):355-359.

[32]吴桂成,张洪程,钱银飞,等. 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规律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266-276.

[33]Zhou W,Lü T F,Zhang P P,et al. Regular nitrogen application increases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grain yield in indica hybrid rice[J]. Agronomy Journal,2016,108(5):1951-1961.

[34]石丽红,纪雄辉,朱校奇,等. 提高超级杂交稻库容量的施氮数量和时期运筹[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6):1274-1281.

[35]孙永健,孙园园,蒋明金,等. 施肥水平对不同氮效率水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24):4745-4756.

[36]Zhu D W,Zhang H C,Guo B W,et al. Effects of nitrogen level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japonica soft super rice[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7,16(5):1018-1027.

[37]唐 健,唐 闯,郭保卫,等. 氮肥施用量对机插优质晚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20,46(1):117-130.

[38]王文玉,郑桂萍,万思宇,等. 15%调环酸钙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36(3):11-17.

[39]Bian J L,Xu F F,Han C,et al. Effects of planting method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japonica rice in northern Jiangsu plain,China[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8,17(12):2624-2635.陈 雷,万素梅. 新疆伊犁地区春油菜种质资源筛选及灰色综合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6):60-67.

猜你喜欢
产量性状优质稻施氮
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冠层氨挥发的影响
大豆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
漳州市早籼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粮农丰则品种兴:优质稻“黄华占”在湘推广纪实
施氮对不同土壤肥力玉米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