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关节损伤程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预后的影响

2021-05-06 06:12黄兴国
颈腰痛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椎间节段椎间盘

黄兴国

(义煤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总医院骨科,河南义马 472300)

近年来,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成熟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已逐渐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减压术式[1],其优点在于创伤小、患者康复进程快,患者出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脊柱后柱稳定性结构的破坏也降到了最低限度[2]。但在术中椎间孔成形操作时,环锯对小关节突的截骨量和小关节损伤程度是否会影响到PTED手术预后,目前罕见文献提及。为此,本研究纳入2016年7月-2018年7月行PTED手术的67例L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测量术中小关节突的截骨重量和观察小关节损伤程度,探讨小关节突损伤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需测量每次PTED手术中小关节突的截骨量并观察术中小关节的损伤情况,共纳入2016年7月-2018年7月于我科择期行PTED手术的67例L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该节段突出的患者多数需行椎间孔扩大成形,且不会受到髂嵴过高的干扰。

所有病例均遵循以下纳入标准:(1)有腰痛伴下肢根性痛,存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下肢肌力下降、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等体征,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L4-5节段突出,其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2)既往有接受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但疗效不佳;(3)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术前存在腰椎不稳或滑脱;(2)存在严重的中央型或侧隐窝狭窄;(3)有马尾神经综合征;(4)椎间盘钙化,或椎间盘高度移位、超出相邻椎弓根下缘;(5)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本次为翻修手术者;(6)不符合PTED手术指征者。剔除标准:(1)不能耐受PTED手术,中途改行其他方案治疗者;(2)术中不能准确观察或测量椎间孔成形过程中的截骨情况者;(3)术后失访者,或中途自行退出者。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侧卧位,经C型臂X线透视确定目标节段,并规划好穿刺点和穿刺路径后,以1%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为了便于准确地对摘除的椎间盘髓核组织进行称重,术中未进行髓核造影染色。在透视引导下,将穿刺针自皮肤穿刺点沿规划路径穿刺至目标间隙的上关节突部位,置入导丝,撤出穿刺针,沿导丝的皮肤位置作0.8 cm切口,沿导丝置入扩张管进行软组织扩张,在大直径扩张管的保护下,沿导丝置入微型环钻,顺时针旋转环钻进行椎间孔扩大成形。当阻力突然减小时,表明上关节突前部切割完成。置入工作通道,透视确定其位置理想后,将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摘取干净,观察见神经根已完全松弛,射频电凝止血,对纤维环破裂口皱缩成形,冲洗,缝合切口。

患者术后观察1 d,如无明显不适或严重并发症,一般于次日出院,1周后开始背部功能锻炼,腰背部予腰围保护4-6周,避免过早的腰部剧烈运动或大幅度活动。

1.3 研究方法

1.3.1数据收集 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椎间盘退变的Pfirrmann分级[3]等临床资料;同时统计其手术时间,椎间孔成形术中的截骨量和摘除的髓核组织重量;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和2年,进行腰腿痛VAS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并依据其X线片进行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ISH)和椎间隙角度(intervertebral space angle,ISA)测量,ISA的角度交点位于腰椎前方时为正、反之为负值。此外,统计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如突出复发,出现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等。术后2年时,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4]。

1.3.2分组比较 依据PTED术中对责任节段上关节突的损伤情况,将之分为两组:截骨结构累及上关节突的关节面,作为损伤组;截骨结构并未累及关节面,作为未损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以验证其均衡性;此外,对比两组的手术数据,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以及ISH、ISA等数值和MacNab总体疗效、并发症情况。

1.4 质量控制

所有数据均由2名独立的进修医生收集,他们未参与研究设计、分析等工作;数据分析和结果,均由另1位统计学老师独立完成。

1.5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分析

67例患者中,椎间孔扩大成形过程中累及上关节突的关节面16例,列入损伤组;余51例未累及关节面,列入未损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椎间盘退变的Pfirrmann分级等人口学特征资料,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L4-5节段突出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2.2 手术情况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椎间孔成形术中的截骨量、椎间盘髓核组织摘除量等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L4-5节段突出患者的手术情况

2.3 临床疗效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3个月和2年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损伤组术后2年的腰痛VAS评分显著高于未损伤组(P<0.05),且显著高于术后1 d和3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L4-5节段突出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指数

2.4 影像学指标

两组术前和术后1 d的ISH和I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2年时,两组的ISH均有所丢失、ISA有所增加,其中损伤组术后2年的ISH和ISA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未损伤组的同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L4-5节段突出患者的ISH和ISA值比较

2.5 总体疗效及并发症

以术后2年为观察终点,损伤组的总优良率低于未损伤组,腰椎失稳和复发的发生率高于未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L4-5节段突出患者的总体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PTE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现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关于椎间孔成形操作中,上关节突损伤程度对PTED手术预后以及腰椎失稳和复发率等并发症的影响,目前少见文献提及。为此,本研究对67例L4-5节段突出患者开展了前瞻性疗效观察,为PTED手术预后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参考依据。笔者仅选择L4-5节段,而未纳入L5-S1,是由于部分患者的L5-S1节段存在髂嵴过高或L5横突肥大等解剖异常,可能对研究过程产生潜在干扰。

在67例中,共16例发生小关节突的关节面损伤。在后续观察中,两组术后1 d、3个月和2年的腰部和下肢痛VAS评分均显著改善,ODI指数也明显降低(P<0.05),说明无论小关节面损伤与否,PTED手术的总体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但进一步分组对比中,损伤组术后2年的腰痛VAS评分显著高于未损伤组(P<0.05),且显著高于术后1 d和3个月(P<0.05)。结果提示,若术中发生小关节突的关节面损伤,将不利于腰痛的持续改善,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严重。分析其原因,关节面和关节囊是影响腰椎小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5],若术中产生破坏,可能导致关节软骨和小关节断裂的发生,并继发骨关节炎或小关节退行性骨质增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可能导致继发性腰椎不稳现象,也可能引起下腰痛。

由于小关节面的损伤,导致损伤组16例患者在后续的影像学表现中也逐渐发生异常。术后2年时,其ISH和ISA与术前相比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未损伤组的同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ISH的丢失和ISA的增加。目前,关于传统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后的ISH丢失现象,已有文献报道[6]。但有关PTED术后ISH及ISA的变化,很少见相关研究。腰椎小关节是维持腰椎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引导脊柱运动,并产生抵抗压缩、剪切及旋转等各种形式负荷的作用,从而防止相邻椎骨间的相对运动,以避免椎间盘、神经根和脊髓等结构发生损伤。Adams等[7]的生物力学研究证实,小关节承受了腰部16%左右的负荷;在小关节被破坏后,腰椎节段抵抗扭转负荷能力将严重减弱,其活动范围明显增加,增加了发生腰椎失稳的风险,甚或加速椎间盘退变进程[8]。关于ISH丢失的原因,可能包含了以下途径:PTED术中采用射频热凝止血过程中,射频的热量可能导致残余椎间盘中的髓核成分进一步丢失,包括大量水分和粘多糖蛋白复合物、硫酸软骨素等;术中纤维环的缺损破坏;髓核总体体积的减少;椎间盘退变等[9-10]。本研究中,损伤组患者术后2年的ISH丢失度明显大于未损伤组(P<0.05),由于两组患者的截骨量和椎间盘髓核摘除量较为相近,故考虑其原因为小关节面受损伤所致。此外,ISA增加也是一重要变化,这一现象在Pan等[11]的研究中也得以证实。ISA的变化与ISH相关。L4-5节段仍属于腰椎前凸的生理曲度变化范畴,我们以ISA的角度交点位于腰椎前方时为正、反之为负值来测算,当ISH下降时,其所在的生理曲度将有所抵消,ISA值将处于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关于ISH和ISA数值的确切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做相关性分析。

有研究报道,PTED术后的复发率为0%~7.4%,有学者对62例PTED手术患者进行了10余年的长期随访,复发率为9.6%[12]。本研究中,未损伤组术后2年的复发率为5.88%,与文献报道相符[12]。但在损伤组中,复发率高达18.75%,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小关节面损伤可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此外,损伤组的腰椎失稳发生率也达到18.75%,显著高于未损伤组的3.92%(P<0.05)。国内薛大坤等[13]对于上关节突磨除程度与TESSYS术后腰椎稳定性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在TESSYS术中椎间孔成形操作时,对上关节突进行轻度磨削不会对其预后造成明显影响,但中重度磨削可造成术后腰椎稳定性的下降,疗效也受到一定影响。该研究对小关节损伤以磨削程度为准,而本文则以小关节面是否损伤为准,但在大体结论上是相互佐证的。

总而言之,小关节损伤程度对于PTED手术预后可产生明显影响,若椎间孔成形过程中损伤了小关节面,可能会不利于腰痛的改善,且可引起术后复发率及腰椎失稳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猜你喜欢
椎间节段椎间盘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铁路箱梁整孔预制架设与节段预制拼装成本—进度集成决策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