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怡辰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医院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紧迫性较强,控制难度较大。医院货币资金的日常管理阶段主要涵盖了货币资金的收入业务、支出业务和货币资金的保管。
货币资金的收入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医院价格管理制度不完善;收款处的收退费管理流程制度不健全、退费审核不严格;收入人员岗位设置混乱,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不相容岗位未能分离制衡。
货币资金保管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存在账实不符未及时处理的现象;未能每日对现金及时盘点,日清月结;银行账户管理不规范,开设、变更账户未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应收医疗款催缴不及时,住院欠费管理不到位。
1.医院内审部门不能独立行使监督检查职责从而令其流于形式、其形同虚设,缺乏监督的权威性,无法发挥监督自身作用。
2.货币资金预算执行没有相应的监督体系支撑,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反馈与解决,监督体系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相辅助,职工对于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的积极性欠佳。
公立医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优化的具体步骤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进行针对性的鉴别控制,货币资金涉及到医院的多个部门及岗位,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对制度进行优化时需要重点关注关键部门的关键环节;二是对医院风险的有效的评估,只有精准把握医院业务存在的重大风险点,对重要控制环节的风险点进行准确的评估,才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来应对和防范风险;三是对控制措施优化提出合理的对策,应对风险,这是优化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最为核心和重要的部分;四是对货币内部控制的动态完善和修正。优化内控是一个根据医院环境、政策等现实因素不断更新并根据新的要求做出相应修正的过程,。
1.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相关的组织结构
合理的组织结构应该根据新医改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权责分配、管办分离,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对公立医院的控制权进行科学的配置,确保制衡的有效性。医院要对组织结构的纵向和横向适度分配,既不能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权,既能保证领导的权威也需要保持相关部门的独立性。
对公立医院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应该是院长负总责,下设各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工作人员提供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同事应该设总会计师统筹管理医院财务,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直接隶属于院长管理之下,从财务部门单独分离,提高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另外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可以单独设置独立的内控部门来管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为医院货币资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提高货币资产的运行效率,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2.增强全体职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内控意识的全员普及覆盖对于优化货币资金的内控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明白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使得医院的货币资金内控制度和程序顺利得到运行。增强内控意识,领导应该发挥带头作用,管理者自身提升内控意识,能够有力的带动全员,加快对货币资金内控的重要性科学宣传的频率,可以通过院内OA,宣传栏,微信公众号,院周会等方式进行多方面宣传,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内控培训,增强全体职工的认同感与信任感。
3.强化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
对公立医院货币资金内部审计控制进行优化,需要对内部审计的组织定位、主要权限、主要审计内容进行明确。
内部审计部门是内部监督的主要实施主体,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定位要合理、权限要明确,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不被破坏,保障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为直接隶属院长,独立于其他部门,不受其他任何部门的控制和影响,工作中直接向院长汇报。
货币资金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具备以下的权限,才能使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有效的进行:参加“三中一大”决策,参加财务管理部门的决策会议,对决策提出异议;参与内控制度的制定与修改;有权对与审计事项相关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询问、调查;有权查阅、影印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凭证等;有权查找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业务信息,必要时采取技术手段,调出系统日常使用日志。内部审计权限的授予是有效履行职能的保证,有了以上的权限,才能获得最真实的资料信息,收集到最可靠的审计证据。
内部审计部门对货币资金的审计内容包括:检查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检查授权审批制度的落实情况。审计人员要不定期的对大额货币资金支付事项的批复文件进行审查;检查印章的保管情况;空白支票与财务印章应分别存放、分人保管;检查票据的使用与保管情况;建立反舞弊机制,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处理投诉举报事项积,极展开调查、搜索证据,使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要建立举报投诉档案,对发现的涉及货币资金使用、保管方面的事件,进行详细记录。
4.注重提高职工的内控意识,提升职工的岗位胜任能力,加快培养内控专业人才
内部控制的意识是每个公立医院职工都应该具备的,同时每个岗位的职工都应该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例如:收费人员应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预算编制人员应熟知预算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功底,能够分析识别预算适用的方法。
为提升职工的专业素养,医院可以尽可能多的为职工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提高职工的学习意识与能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招聘新职工时,应认真考察新进职工的基本素质,提高应聘学历、学位、专业能力等基本条件的要求。对高风险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制,定期开展相关货币资金内控培训,鼓励职工自主学习,鼓励科室负责人带头领导科室人员定期自我学习,采取适当的奖励激励措施,职工将内控意识内化于心,能够更好的促进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进一步的优化与推进。
5.正确的对公立医院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
面对复杂的内控环境,公立医院应增设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医院所处环境中的风险状况进行准确的识别、正确的处理、积极的反馈,定期做出风险评估报告,并对全院职工进行公示。例如,医疗设备投入风险,为提高医疗水平,医院一般会通过购买大型设备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但若对投资项目缺少全面、科学、系统的评估,盲目投资,会致使大量资金投入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要求工程公司预先交纳质保金等方式保证工程质量,获得资金时间差,提高资金效益;在医疗设备购买方面,应对购置的医疗设备的操作性、使用频率、病人支付能力等方面进行调研。
6.不相容岗位相分离
医院岗位设置及职责应该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进行优化,医院的货币资金主要形式为现金和银行存款,现金的保管、监盘互不相容,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复核互不相容,应该分别安排不同人员担任工作。门诊收款处应增加独立退费员,将门诊收退费业务相分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收费员套打发票,私自退费的现象。财务科设稽核岗,专门对收费处、住院处的收退费进行稽核与监督,保证其工作的合法、合规,避免出现漏洞,同时及时反馈患者退费情况,促使医院提高服务水平。物资采购科应分离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核、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的相关岗位。基建科应分离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项目实施与项目验收、竣工决算与竣工决算审计等不相容岗位。
7.进一步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授权审批程序
货币资金作为一种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公立医院应对其授权审批程序作进一步的完善,以此来提高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程度,提升货币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包括收、支两个方面,其中授权审批制度在货币资金的支出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应对货币资金的支出的授权审批分为分级审批、分额度审批、逐项审批三个方面,明确货币资金业务要严格按照业务的审批流程进行,不得越权、越级、跨流程审批。
1.对货币资金收入业务内控的优化
公立医院货币资金的收入业务主要为门诊处、住院处的收退费业务以及物价管理。要将收入业务的内控进行优化,要有针对性的对控制目标进行细化,保证收入的安全与完整,对业务的不同环节分别进行润色。对收款处、住院处的收退费流程重新进行细化,规范流程,去除冗杂的程序,保证住院处及时收回欠款,加强对收款处账实的监管。加强物价管理,成立物价管理委员会,及时公开物价收费标准,进行公示,及时更新自助机自主查询系统上的价格目录,增加收费的透明度,定期开展物价培训,提高物价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助于规范收费程序,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
2.对货币资金支出业务内控的优化
货币资金支出业务较为复杂,现主要对医院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支出的内控进行优化,保证资金支出合理、合法、合规,做到无预算不支出。由科室负责人对支出业务的必要性、合法合规性进行初步审核,并且对小额支出款项是否符合预算范围进行初审。大额支出严格按照医院“三重一大”制度进行逐层审批。支出业务负责人执行中的各项支出应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证,准确规范的填写报销单,单据按流程获相关负责人批准,财务部门按规定支出,内审部门定期对货币资金的支出记录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审批流程进行审核。
本文通过对公立医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风险点进行分析,根据优化内部控制的具体步骤,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提出优化公立医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措施,公立医院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方面还有许多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只有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识别风险与机遇,不断优化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顺应新环境的变化,才能使货币资金的使用发挥更大的价值,在公立医院在持续深化的医疗改革环境下取得突破,获得跨越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