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 澳门城市大学商学院
2020年6月初,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时称赞“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一夜之间“地摊经济”火遍大江南北,各行各业跃跃欲试。激活地摊经济成为当年全国两会热门话题,李克强总理更是在记者会上不点名表扬成都地摊经济对稳就业的积极作用。中央文明办提出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受上述利好政策刺激,多地纷纷放开地摊经济。
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自古有之。地摊经济虽属城市的边缘经济,但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摊经济是指经营者为了在城市中生存发展而在城市街头通过自己劳动、向社会提供服务或销售商品获利谋生的商业经济模式,是一种典型的自雇就业经济形式。
地摊经济具有灵活性、便利性、流动性等特征。灵活性是指创业门槛低,对学历及知识技能的要求低,经营的时间、地点、品种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流动由地摊经营者自行决定并随时调整;便利性是指地摊一般摆设在人流、车流量相对集中的区域,居民可就近购买经济实惠的生活用品;流动性是指地摊是非常设的、临时性的,可以是一个大包袱,可以是一辆三轮车或小货车,没有门店租金等成本压力。
地摊经济虽具有法律依据,但易产生很多矛盾和问题。2017年10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规定,“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由于地摊经济是未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临时性、流动性的经济形式,所以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属于灰色地带,往往容易产生矛盾和问题,成为社会焦点和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保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扩内需是本轮地摊经济兴盛的主要原因。在看到地摊经济正面作用的同时,也需要看到其负面效应,对其后续发展需要理性判断、科学引导、规范监管。
1.增加就业岗位。疫情冲击下我国就业市场面临很大压力,而地摊经济营运资金小、经营成本可控,能很好地解决一些没有工作的个人和家庭的生计问题。有学者通过借助支付宝旗下的码商(利用二维码做生意的线下商家)数据研究发现:2020年2月至4月,单周新增码商呈现上升趋势。4月5日至26日三周时间里,单周新增码商数量较春节假期周最低点增长79%。同时,同期周均新增码商交易笔数较春节假期周最低点增长了345%,交易额增长305%。仅抽取截至2020年5月底的小店和路边摊收入数据,全国就已有1200万小微商家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实现V字型反弹。
2.促进消费回暖。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月份开始回暖,但恢复速度较慢。2020年1-4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8万亿元,同比下降16.2%,累计同比降幅较1-3月份收窄2.8个百分点。由于疫情的传播性质,我国餐饮业遭受毁灭性打击,1-4月份收入仅8333亿元,同比下降41.2%,累计同比降幅较1-3月份收窄3.1个百分点,而小微餐饮首当其冲。地摊经济重回大众视线,在释放政策善意的同时,也隐含了小吃小喝的潜在市场,将通过更实惠的价格和直播带货等带动限额以下餐饮收入和流动餐饮收入上涨。
3.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地摊经济和夜市经济所体现的百姓文化、市井文化、道路文化、街区文化,都是能够集中展示、便于集中体验当地老百姓生活百态的形式,是民间创新创意聚集最接地气、最具活力的呈现方式之一,是游览地具有人间烟火气息的旅游亮点。地摊经济将成为释放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发展,迸发蓬勃活力的重要来源。
4.带动相关产品销售。包括:用于摆摊的小型车辆(如五菱厢式货车);小五金、小家电、消费电子、玩具以及部分塑料包装等小件商品;肉制品、啤酒、调味品、小龙虾、海产品等夜市及排挡相关的食品饮料;与地摊经济相关的物流运输。
1.增大城市管理难度。因成本较低,地摊上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出现假冒伪劣、食品安全等问题;塑料袋、泡沫等垃圾乱扔,易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市容市貌,大幅增加环卫工人工作量;地摊可能存在私拉乱接电线,煤气罐、油等易燃易爆物保管不善,堵塞消防通道等问题,复杂的经营环境、持续的高温天气、密集的人群都可能带来消防安全隐患;地摊分布在城市人流、车流相对集中的商业繁华地段、文化娱乐场所、公共交通网络连接点和道路两边等公共空间,会加剧部分公共道路的交通拥堵不畅。地摊设点客观存在的流动性、隐秘性也与市场监管要求的固定化、透明化势必产生对立,增大政府对公共次序执法监管的难度。
2.冲击同质商品实体店。地摊经济兴盛的背后部分体现了疫情冲击下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所造成的消费降级。长期来看,地摊经济可以与商铺门店形成良性互动竞争的局面,但短期来看,地摊经济快速兴起,涵盖了小吃烧烤夜排档、甜品饮品、水果蔬菜食品售卖、废品回收、小商品售卖、各类维修、手机贴膜、电瓶车拉客拉货等,势必分流原有路边便利店、小餐馆、甜品店、维修铺等实体店铺的客群,形成地摊的自由性发展与店铺的规范性生存之间的排斥性矛盾。
3.破坏居民正常生活和市场秩序。如部分公众号过度渲染地摊经济的效果,俨然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以地摊经济为主题的娱乐化狂潮;部分地摊挤占公园、景区等公用区域和停车位;部分地摊利用互联网购物平台七天退货机制的时间差,开展无成本卖货,扰乱网购秩序;个别人违反政府摆摊设点规定,故意流动摆摊;个别人甚至浑水摸鱼或制造舆论影响而恶意摆摊,兜售不法商品。
1.加强政府监管。从中央级媒体和有关地方党报的报道来看,“设好地摊、摆好地摊、管好地摊”正成为政府引导地摊经济规范发展的政策导向。各级政府将在总结近期地摊经济兴盛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和港台地区发展地摊经济经验的基础上,不搞一刀切禁止,而是从透明化监管、市场化改革、规范化引导、法治化干预、数字化服务等方面破解地摊经济发展的种种问题,引导地摊经济为打造便捷高效、充满活力、美丽整洁的城市经济体系做出更大贡献。
2.逐步回归理性。本轮地摊经济兴盛是疫情影响下内外部需求不旺、就业压力增加、居民收入降低、部分居民消费降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一旦我国经济走出疫情影响、居民收入明显增加、政府监管全面到位后,全民热议的地摊经济将逐步回归理性。
顺应形势,方能赢得发展。目前,“地摊经济”如火如荼开展,银行业从经营与发展的角度出发,需要紧跟形势发展,增添自身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1.明确总体目标。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有力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作用。具体来看,要紧跟“地摊经济”“热点”效应,加大营销和风控措施,抓好客户、市场的高质量扩容:一是提升获客能力和获客水平,二是提升消费金融板块规模,三是借力拓展普惠信贷市场。
2.紧紧跟随形势。要紧跟政府政策导向,“地摊经济”“放管”的政策一旦出来,要主动跟进。随着疫情紧张状态的缓解,社会经济正在恢复生机,居民收入可能会有所提升,地摊消费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容。疫情防控形势需要高度关注,银行业外拓营销中也要有常态化防疫措施,确保不发生意外的疫情传播事件。
3.加强竞争分析。以大数据分析、爬虫搜索等技术手段为基础,锁定竞争对手,以竞争对手品牌、产品和服务为研究对象,精细、缜密地进行梳理,做到了然于胸。在开展外拓营销的过程中,想方设法打听竞争对手信息,客户为什么不选择我行,客户对于他行产品有什么印象,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实施综合营销。
1.发挥银行线上收款码的优势。银行线上收款码产品是面向无营业执照的小微个人经营者量身打造的专属收单产品,具有产品可靠、操作便捷、品牌优质等特点,营销人员可以推介地摊商户下载注册APP,指导商户通过APP提交资料统自动审批,快速提升线上收款码在小微商户中的应用规模。
2.设置联动“借记卡+贷记卡”营销模式。“地摊经济”营销过程中,小微商户及个人会有银行卡结算需求,在营销线上收款码的同时,可以加大借记卡的配卡力度,同时推介“三方绑卡”等优势支付,夯实支付手段,助力地摊经营开展。同时,“地摊经济”的两头客群均有一定的信用卡需求,还可加大“贷记信用卡”的推介力度,提升小微商户管理收付资金的能力。
3.借力小额快速个人贷款的特色。地摊商户中不乏有房人士,多数银行均有小额快速个人贷款的金融,它可以使借款人在银行以特定区域优质房地产作抵押的网络贷款,贷款资金可用于日常生产经营,产品按月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还支持随借随还,最长循环使用8-10年,只要登录手机银行自助申请即可,免去了跑银行的烦恼,对于地摊经营者来说非常便利,值得申请。
4.以“小微创业贷”吸引创客。“小微创业贷”是以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融资基金作为增信手段,按照一定放大倍数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以解决小微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以个人名义申请的最高达300万元,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最长不超过2年,无抵押、无担保,受众广、门槛低、速度快、成本优。
1.明确考核方案。银行业监管部门和相关银行总部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在引导和督导方面加大制度约束。一是对银行基层分支行层面可以制定统一的考核方案,明确营销要求、责任和考核措施,将方案下发到各个网点支行或营销团队。二是各个网点支行或营销团队层面将该方案的考核措施进行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让网点员工知晓,并在绩效分配中予以体现。
2.“场景化”营销。构建“地摊经济”场景化的营销方案,结合各地推进激活“地摊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加强与街道办、城市管理等市场组织者、管理方的联系沟通,抓住关键节点,集群式开展发卡、线上支付收款码等产品、业务的营销拓展,实现“卡+收款+存款+理财”组合化产品套餐营销推进模式。
3.大宣传力度。各地地方政府和银行机构可以结合当地“地摊经济”的特色,进行现场宣传及周边实体广告展牌载体加大相关“地摊经济”银行产品与服务的宣介力度,甚至可以尝试打造“地摊经济”特色化网点,从地摊市场客户端倒逼地摊小微商户主动使用银行金融的产品与服务。
从事地摊的经营者是比较特殊的客群,他们普遍都有较强的流动性、经营收入相对于固定商户较低、获取信用信息渠道不对称、经营可持续维系性弱等问题,对地摊商户盲目放贷、过度放贷都可能引发较高的不良贷款风险。地摊经济带来的城市市容治理问题已然显现,应警惕城市市容管理政策从严后可能存在的政策风险和社会风险。面对此轮地摊热,银行经营机构应在充分考虑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和城市治理政策日益规范的情况下,仍然要合理评估地摊经营者客群的融资风险,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拓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