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极
(首都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
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是残疾人冬季两项项目重要的单项赛事之一,促进了残疾人冬季两项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是残疾人冬季两项项目发展的加速器,为全面提升项目竞技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1].残疾人冬季两项运动员在世锦赛的比赛成绩不仅反映运动员在大赛中的竞技能力,同时也可以体现残疾人冬季两项项目整体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自2005年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首次举办至2019年第7 届落幕,期间设立的60 余枚金牌和120 余枚奖牌被来自12 个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获得,其中,乌克兰获得了24枚金牌和37枚奖牌,相较于其他11个国家和地区优势明显;俄罗斯获得了16枚金牌和21枚奖牌,竞赛成绩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而日本和韩国两个亚洲国家,在近年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中均获得奖牌,在成绩上取得了一定突破.若想在世界性比赛层面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我国残疾人冬季两项项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艰巨的备战任务,需要采取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因此,本文采用递进系数法对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的成绩发展态势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统计各国代表队在历届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上的综合竞技表现,分析乌克兰、俄罗斯、日本及韩国在残疾人冬季两项运动中成绩提升的主要原因,并从中得到对我国残疾人冬季两项运动发展的启示,为我国残疾人冬季两项项目备战北京-张家口2022年冬残奥会提供参考.
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自2005年以来共举办过7届,举办比赛的国家、地区及比赛时间统计如表1所示.
奖牌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在高水平竞技项目中的整体实力.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获得过金牌、银牌和铜牌的国家如表2所示,统计发现总计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在残疾人冬季两项的比赛中获得过奖牌.其中,乌克兰、俄罗斯所获金牌数和奖牌数可以归为第一方阵,均获得了30 枚以上的奖牌数.乌克兰的金牌数最多,共24枚,俄罗斯获得16枚金牌;第二方阵主要有德国、法国、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国家都获得了超过10枚的奖牌,第二阵营中,德国以5枚金牌和19枚奖牌数紧跟第一方阵的脚步;第三方阵主要由挪威、日本、白俄罗斯组成,这些国家都在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中获得过1枚金牌和3枚奖牌以上成绩;第四方阵由波兰、芬兰和韩国组成,这些国家在参赛史上获得过奖牌.
由表2 可知,乌克兰残疾人冬季两项在短距离、中距离和长距离比赛上的奖牌数占比为34.6%(18枚)、38.0%(27枚)和29.6%(16枚),均超过其他国家在这些项目上的奖牌数量,在不同比赛距离上均没有短板,显示出竞技高水平的总体优势.俄罗斯在各个项目中所获奖牌数相对均衡.其中,短距离、中距离和长距离获得的奖牌数均约占该项目总奖牌数的20%.相对于乌克兰来说,俄罗斯一直处于紧追不放的态势.第二方阵中,德国、法国、美国和加拿大在各个项目上的表现较为平均,其中,美国相较于第二方阵的其他国家,更多的奖牌数来自短距离和长距离比赛,而中距离比赛是其相对的弱项.第三方阵中,日本作为亚洲国家的代表能够跻身残疾人冬季两项高水平的竞争中并获得较好的成绩,在2009 年、2013年和2017年共获得6枚奖牌,其中,长距离的奖牌数已追上处于第二方阵的加拿大,不论是竞技能力、表现的持续性,还是运动成绩上升势头上都保持着亚洲第一的地位.对比第三方阵中同样是亚洲国家的韩国,在中距离上获得2枚奖牌,在短距离和长距离上都无奖牌.
递进系数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映每届比赛各项目成绩变化波动情况的重要指标,递进系数的均值代表项目成绩的整体发展水平.计算公式为
式中:D1为冬季两项项目逐年递进系数;X为当年运动员的平均成绩;Y为前一年运动员的平均成绩.
根据公式(1),计算的历届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前8名运动员平均成绩递进系数如表3所示.由表3 可以看出,从第3 届至第5 届平均成绩的递进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245 1,0.085 和-0.011 5,呈现波动变化趋势,但整体成绩相比波动不大;第6 届和第7 届比赛成绩递进系数平均值为0.022 5 和0.089 0,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第6届至第7届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整体成绩呈下降态势,但下降幅度不大.从第3届至第7届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不同比赛形式、性别及比赛类别的递进系数平均值来看,在长距离女子站姿、中距离男子站姿、中距离男子坐姿和冲刺赛女子坐姿的递进系数为负值,说明在这些项目中成绩有一定的进步,然而,在其他项目中成绩发展呈现下降的趋势.
表3 第3届至第7届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平均成绩递进系数统计表
总体而言,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成绩从第3 届至第5 届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残疾人冬季两项(Para biathlon)在1988 年第4 届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冬季残奥会上列为比赛项目[2],2005年以来,由世界残疾人北欧滑雪协会发起的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迄今为止共举办7届比赛,随着残疾人冬季两项运动国际赛事的逐渐增多,项目成绩的发展已趋近稳定与成熟,这可能是历届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最佳成绩差异较小的原因.其次,分级是开展残疾人体育竞赛的基础,残疾人冬季两项比赛是基于残疾人竞技体育分级背景而开展的,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身残疾程度及运动功能障碍的限制和影响[3],所以,相对健全人来说,其竞技水平、运动成绩提高和突破的速度较慢.第三,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受限于残疾人竞技体育用具的发展.除运动员自身运动能力之外,残疾人冬季两项运动对于比赛器材与设备有很强的依赖性,残疾人坐姿运动员的坐式滑雪架、站姿运动员的适配假肢以及冬季两项项目射击环节使用的气步枪等都会影响运动表现,器材与设备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对于残疾人竞技体育成绩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大[4].由于残疾人体育器材设备更新迭代速度较慢,残疾人竞技体育科技研究投入相对不足,也是致使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因之一.
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成绩在第6届至第7届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第7届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举办时间为2019年,在以奥运会为核心的国际竞赛体系内,第7届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正是在2018年韩国平昌冬残奥会结束与备战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残奥会周期开始的交界,而在奥运周期的第一年一般为恢复调整年,运动员在这一年多进行新周期技术的改进与体能的储备,参赛次数相对较少,训练负荷量与强度也较小,所以运动员可能出现竞技状态不佳或成绩下滑,周期训练理论中,年度参赛的 “倒U 型” 变化规律能够解释这样的现象[5].第二,平均成绩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例如,比赛场地和比赛期间的天气与雪质.随着海拔高度、比赛坡度的增加,竞赛成绩随之下降.此外,雪质的改变也会影响运动员完成比赛的时间.运动员滑行平均速度增减的部分原因可能是训练方案的改变(例如,上身力量和耐力、速度及技术的训练),但也可能与滑雪板和蜡块的质量以及针对不同天气和雪质的滑雪板打蜡技术改进有关[6].
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在不同比赛距离、性别和比赛类别呈现出男运动员在冲刺赛和长距离比赛中竞争激烈程度更高,成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中距离比赛的成绩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性别角度来看,男运动员在长距离和冲刺赛中平均滑行速度比女运动员快12%,射击时间比女运动员快6 s,所以,残疾人冬季两项男运动员之间的较量更多是速度上的比拼,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射击速度较慢,是由荷尔蒙、人体测量学和生理差异等遗传因素造成的[7].另一方面,从能量代谢角度来看,运动员在长距离比赛中主要由机体的有氧代谢系统供能为主,在冲刺赛比赛中主要由机体磷酸原和糖酵解系统供能,而中距离比赛更多的要求是运动员具有有氧及无氧混合供能能力[8].不仅如此,残疾人冬季两项运动员还要适应不同比赛场地地形条件、不同残疾类别和训练负荷结构对冲刺赛成绩的影响[9].
通过分析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成绩发展态势的成因可以发现,赛事规模、残疾分级体系、器材设备、年度训练负荷周期安排、气温与雪质等因素是制约残疾人冬季两项成绩发展态势的成因;不同比赛距离、地形、技术运用的能量代谢特征、不同性别差异、整体和单项的训练结构等因素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表现的重要因素.
运动项目的发展和竞赛水平的提高往往离不开对项目制胜规律的探索和关键技术的训练,乌克兰残疾人冬季两项是较早开展动静转换专项模拟训练的国家,而动静转换问题恰恰是解决残疾人冬季两项竞技能力的关键问题.乌克兰残疾人冬季两项运动员在近几年世界大赛上获得的优异表现得益于对动静转换这个关键技术的训练,而且在训练内容、形式上更加突出针对性和实战性.在动态射击(技术、精度)、冬季两项特殊阶段(速度、坡度)、滑行强度(低强度、高强度;疲劳、恢复)以及计划与评估(时间、射击次数、准确度)方面都逐渐形成了完善的闭环训练模式.
残疾人冬季两项是一项结合越野滑雪的快节奏和步枪射击的精准性的室外运动,其中,冬季两项的射击与普通射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运动员能否在心脏跳动极快和骨骼肌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下完成对目标的射击.冬季两项运动男子长距离的比赛长度为20 km,比赛持续时间大于30 min,在周期性项目中,冬季两项运动项目的有氧供能比例大于96.8%,属于耐力主导类的运动项目,而冬季两项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在于在比赛中交替运用身体耐力和射击准确性的能力.换言之,运动员在比赛中体能与技能的转换效率决定了竞技表现的水平.但是,转换效率如何定量化评估,如何将体能和技能的转换做到无缝衔接已然成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砝码.
运动员进入射击靶场前、进入射击位置和离开射击区域的过程,其实是在由越野滑雪转换为射击和由射击转换为越野滑雪的动态变化中,其中影响射击稳定性的关键是生理稳定性和心理稳定性,换言之,转换效率问题主要受到生理、心理两个方面稳定性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在冬季两项项目的转换区域,教练员与运动员应弱化时间概念,而更应注意3个系统的相互关系,即情感认知(主观体验)、身体运动(射击时身体摇晃)和生理心理反馈3大系统,三者对运动员的动作控制过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结合运动训练实践,生理稳定性训练主要是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训练和在高负荷工作情况下的射击稳定性训练,心理稳定性主要解决注意力分散、射击自信心下降和结果定向等问题,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稳定性协同配合作用于运动员的动作表现[10].
残疾人冬季两项在解决运动员生理心理协同稳定性问题和提升运动表现方面采用动静转换模拟训练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能够在符合运动项目制胜规律的前提下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运动员在比赛中对体能与技能的转换效率决定了竞技表现的水平,转换效率问题主要受到生理心理协同效应的影响,在训练中应该加强动静转换模拟训练以解决稳定性问题,建立闭环训练模式进而提升运动表现.这也启示我们在训练中对于项目特征的认识需要更新,对残疾人冬季两项项目特征需要重新审视.
一直以来,俄罗斯在残奥运动项目,特别是冬季运动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从竞技体育角度来看,俄罗斯对竞技体育及运动训练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残疾人冬季两项作为俄罗斯的传统优势项目,也受惠于人才培养体系和运动训练体系的稳定与成熟.俄罗斯运动训练体系主要采用马特维耶夫的 “训练周期” 理论,该理论至今仍对体能类项目的训练产生一定的影响.
冬季两项是一项中长距离的速度运动,需要良好的速度耐力来完成比赛.耐力型项目竞技成绩的提高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基础体能,一般基础体能弱的运动员在冬季两项比赛中后期会出现 “后程降速” “末轮射击稳定性下降” 等现象[11].这个问题不是通过一节训练课或运用某一种训练方法就能解决的,需要对运动员长期的整体与单项训练负荷结构安排和运动员滑行、射击的基础动作模式进行规划与改进.从训练负荷结构安排来看,分析俄罗斯冬季两项2012-2013 赛季年度训练计划训练负荷发现[12],有氧能力训练周约占全年训练周的48%,无氧乳酸训练周约占全年训练周的42%,无氧非乳酸训练周约占全年训练周的10%.从整体来看,近十年,国外冬季两项运动员年平均训练量从530小时提升至700小时,训练强度分布存在很大差异,低强度训练占比86.3%,中强度训练占比3.4%,高强度训练占比4.0%,力量训练占比6.3%.以上反映出有氧能力训练、无氧乳酸训练是残疾人冬季两项运动员年度训练负荷结构的重点.
综上,残疾人冬季两项是以体能为基础的长距离速度耐力型项目,残疾人冬季两项运动员年度训练负荷结构的重点应围绕基础体能中有氧能力训练和无氧乳酸能力训练,建议重新构建世界冬季两项残疾人高水平运动员的年度和阶段训练负荷结构模型.
日本以残疾人竞技体育为抓手,通过政府资金投入扶持残疾人体育的开展,以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机会[13].同时,组建由高水平教练员、竞技体育用具研发人员等构成的教练队伍,积极取得JPC(日本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等组织的协助,由他们派遣高水平教练员协助工作等[14],充分调动多方面的资源与支持,使得日本残疾人体育事业尤其是残疾人冬季两项的发展走在亚洲的前列.韩国在残疾人冬季竞技体育方面也出台相关政策和举措并积极落实,包括加大对残疾人体育的资金投入和科研支持,注重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鼓励运动员积极参加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与世界一流选手同场训练和竞技等[15].
就我国残疾人冬季两项项目发展而言,也需要充分调动多方面的资金支持和训练资源,加强科技引领和后备人才培养,应组建以教练员、残疾人竞技体育用具研发人员和科研人员为核心的复合型科研团队,为运动员创造参与高水平竞赛的机会,进而增加比赛经验和竞技水平.
世锦赛是奥运会的预演,在当前我国备战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残奥会的关键时期,分析残疾人冬季两项世锦赛成绩发展态势及成因,以定位项目发展空间为切入点,从世锦赛成绩发展态势一直保持良好的乌克兰、俄罗斯以及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得出对我国残疾人冬季两项项目发展的相关启示,为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有效的启发与借鉴,助力我国残疾人冬季两项项目在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残奥会中取得优良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