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三中学
错题资源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资源,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错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每一道错题都是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部分,所以每一道错题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对错题的分析从而判断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对学生开展有真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不足其知识点薄弱的环节。每个学生在做题时都会产生不同的错误,因此需要教师针对每个学生将其容易出现错误的题目进行整理和归类,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要具有能够开发和利用错题资源的能力,教师必须能够通过错题来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整理错题资源,错题资源的整理可以以个体和班级为单位,将学生个体和班级群体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题目类型、知识点、解题思路等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加深学生对错题的印象,并指导学生改变思维模式,将错题转化为更加牢固的知识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1]。
错题是学生丢分和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集中体现,是学生自身所存在错误的系统汇总,通过对错题资源的积累和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提高初中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手段[2]。
错题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资源宝库,教师能够从学生的错题中发生自身教学存在的不足,从而改变教学计划,也可以发现不同学生个体和班级集体中存在的不足,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错题资源,以错题资源来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收集课堂问答、随堂测验、考试中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题目,并将错误题目进行分类,可以从题型、涉及知识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从而归纳出学生题目出现错误的规律[3]。例如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常见的错误题目有“同一平面内,不想交的两条线是平行线”,在这道题目中许多同学会认为是对的,因为他们根据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定义得出了简单的判断,因为本题目中的表现不够明确,如果是射线或线段,那么都有可能不想交,题目中没有明确指出“两条线”是直线,所以是错误的。针对该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题目,教师可以从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定义和知识入手,让学生会议相关知识,并指出学生的错误思路,总结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下次遇到同类型题目时,就会首先判断题目中的条件,是否是直线,如果不是直线,那么就是错误的,从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规避错误,还帮助教师创新了教学方法。
教师的错题集是针对整个班级的错题,对于教师调整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错题集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掌握和解题思路,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和回顾,在每次随堂测验或考试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并上交教师批阅,因为教师可以从不同学生的错题整理中发现学生错误存在的共性,教师可以将学生集体存在的错误共性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对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特殊错误,例如A同学容易出现马虎的错误,B同学容易出现计算的错误,C同学容易出现解题思路的错误,每个学生个体之间的错误形式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在了解学生错误的特殊性后,可以针对该部分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对错题整理和回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重新学习和复习的过程,经过长期的积累,当学生翻阅自己的错题集时,就能够发现自己思维、知识等较大方面存在的错误。例如在“三角形”的相关教学中,许多同学容易出现错误,下面是三角形相关知识易错的题目分析:
题目一:已知三角形有两边长为4和7,则第三边的长度可能为()A.11;B3;C12;D6;
易错点分析:本题目存在一个“陷阱”,即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一定要注意其中的“任何两边”,许多求最短距离的题目都应用该原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牢记三角形三遍关系。本题目中三角形的第三边X的范围是:3<C<11,所以选择D答案。
题目二: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另一边长为6,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易错点分析:等腰三角形是较为特殊的三角形,因此许多题目的出题人经常利用等腰三角形“无图无解”的特点来出题,所以该题目中两边都可以作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16或17,许多学生在解决该题目时,习惯将短边作为腰,这是错误的解题思路,需要教师进行指正。
结束语:综上所述,错题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针对自身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部分,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将薄弱环节进行补足。由于学生对错题的利用效果不够明显,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通过科学的错题资源利用方式,能够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