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雪梅,汪海芹,陈玉珍,区秀丽,郭青云,李超梁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 广东 江门 529000)
ICU 是收治危重患者并对其进行集中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实施封闭管理。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家属与患者分离、探视制度的限制等因素,给患者家属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焦虑是危重症患者家属最显著、最主要的心理特点[1]。为提高患者家属的就医感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我院于2016 年—2019 年开展基于患者家庭为中心理念的医护一体化ICU 探视流程再造,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 年6 月—9 月入住我院三大I C U(成人I C U、儿科I C U、急诊I C U)参与探视的家属200 人,2019 年3 月—6 月的参与探视的家属200 人,纳入标准:(1)自愿参与,对本项目表示合作。(2)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及民事能力,有一定的阅读及理解能力。(3)患者入住相应ICU 满3 天,参加探视工作2 次以上。(4)填写完整,表述清晰,填写表格无漏项。对两组不符合条件的样本直接删除,直到样本量满为止。两组样本比较,在年龄、学历、患者入住I C U 的时间等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周一、三、五下午3 点至5点集中探视。观察组在医护充分一体化的基础上,基于患者家庭为中心的理念,(patient and family.centered care,PFCC),建立在医护人员和家属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实施由患者主导的、灵活开放的家属探视模式[2]。具体方法为:建立“医护一体化”专项实施小组,明确目标及分工。开展流程再造,具体包括:(1)病房管理方面:规范ICU 探视的秩序;包括I C U 的探视时间的设定,特殊情况的预约探视,家属等候规则,增加了过号、探视人群过于集中、家属临时要求增加探视人员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改善探视环境,改造探视等候区座椅,改良空调、增加饮水机等,同时滚动播放宣教视频。优化内部工作,保证探视时间准点开放及负责探视的医护人员配备。(2)服务态度方面:不仅培训护士接待的仪表仪容,也将医生一起纳入,开展情景演练,掌握规范的接待礼仪、沟通技巧等。(3)关爱共情方面:从细节入手,引导全部医护人员对家属的共情情感,照顾家属及患者感受。例如,对于产妇进入儿科ICU 探视,主动搀扶,避免跌倒。主动与患者家属拉家常,了解患者的社会情况,目前家庭应对模式效果等。引导家属谈出自身想法,共同探讨,并将家属的决策融入到治疗方案中。确定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鼓励家属通过触碰、握手等方法进行短暂接触。对于儿童、婴幼儿及清醒的成年患者,主动引导患者家属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照护。如给予患者湿润口腔、在护士指导下喂食、为宝宝穿衣等操作。(4)信息告知方面:规范医护告知的不同侧重点,每天晨会医护就探视信息告知(包括患者信信息,家属的反应、想法等)举行长约10 ~15 分钟的沟通,避免重复告知或信息不一致的现象发生。护士主要告知患者目前的客观的饮食、神志、生命体征等客观情况,需要添加的物品,一日清单,探视注意事项,管道安全等。医生则侧重病情的交待及预判等。根据患者的情况,尤其是即将转出I C U 的患者,按照病种,医护合作举行相关的家属病情健康宣教,消除家属对疾病的陌生感,提高应对能力。如成人I C U 方面的呼唤疗法、被动按摩、变化体位法。N I C U 方面的新生儿生理及护理要点,母乳喂养宣教等。
表1 两组患者家属对满意度的比较( ± s,分)
表1 两组患者家属对满意度的比较( ± s,分)
组别 服务态度 工作能力 信息告知 关爱共情 病房管理 总分观察组 4.24±0.80 12.80±1.55 21.38±2.52 17.17±1.94 29.87±3.41 85.45±8.82对照组 3.76±0.93 11.04±1.98 18.64±3.20 14.82±2.55 25.93±4.17 74.18±11.15 t 5.557 9.91 9.52 10.35 10.357 11.204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在患者入住三天后至离开ICU 前,发放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焦虑度和满意度。(1)患者家属焦虑程度:采用Zung 焦虑自评量调查表分表(SAS)对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包括20 个项目,每题4个选项,采用4级评分,即1 ~4 分计算,包括5 个反向,将各项分数相加,即得粗分,乘以1.25 后,取其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根据测评结果,标准分50 分作为焦虑症状的分界值。标准分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严重。(2)满意度:采用自制的ICU 家属探视满意度调查表,为参考《重症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CFNI)中文修订版,经过我院五名副高以上的护理专家讨论研制而成。总分为100 分。内容除了包括基本信息:年龄、学历、家属的入住时间外,还包括服务态度(5 分),工作能力(15 分),信息告知(25 分),关爱共情(20 分),病房管理(35 分),5 个维度共20 个条目。依据liker(利克特)5 分法分为5 个等级:很满意(5 分),满意(4 分),一般(3 分),不满意(2 分),很不满意(1 分),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对照组发放问卷206 份,有效问卷200 份,有效回收率为97.09%。观察组发放问卷212 份,有效问卷200 份,有效回收率为94.33%。
使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资料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儿家属焦虑程度得分为(45.96±10.48)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2.49±10.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01 <0.01)。
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服务态度、工作能力、信息告知、关爱共情、病房管理5 个维度的分数,及满意度总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该模式尊重并满足患者家属探视需求,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将患者及家属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信仰和文化背景等纳人到护理计划和护理实践中。在临床决策和护理过程中考虑患者的特征和个人偏好,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个性化需求和健康观,为目前指南[3]推荐的ICU 家属探视模式。我院对三大ICU 的流程再造,正是基于该理念。为达到有效的信息共享,促进患者家属主动参与,其前提必须要充分的医护一体化。家属可从医生、护士不同人群可获得多角度,多维度的认识,获得完整、准确的信息。并有效避免医护对患者回答的不一致性,防止患者出现无所适从。
焦虑情绪属于I C U 家属的一种常见心理反应,严重者出现焦虑症。主要症状表现为焦虑情绪、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运动性不安主要与对环境不熟悉、担心患者预后,无法主动应对,习得性无助、挫败感、愧疚感等情况有关[4]。研究表明,家属的焦虑状态与认知上的不确定感呈正相关[5],因此让家属获取更多信息并积极参与是有效解决家属焦虑情况的关键。而有效的医护一体化,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患者对病情的知晓程度及问题处理能力较前增强,所产生的焦虑程度将会大大降低。本研究表明,在实行医护一体化探视前,我院I C U 家属的焦虑评分较高,为(45.96±10.48)分,而一旦超过50 分则为焦虑状态,值得重视。实施后焦虑程度有所下降,为(42.49±10.27)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意度,改善其就医感受
患者满意度是指人们由于健康、疾病、生命质 量等诸多要求,而对医疗保健服务产生某种期望,基于这种期望对所经历的医疗保健服务情况进行评价[6]。对于ICU 家属来说,患者病情重,费用大,家属压力大。作为家属,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及时间。若探视效果时不能达到家属的预期,则容易产生怀疑等态度。一旦治疗效果不好,则极易产生医疗纠纷。本院通过系统性的探视流程再造,从满足患者的需求及期望着手,满意度由原来的74.18±11.15 分上升到85.45±8.82分(P<0.001)。研究结果表明,服务态度、工作能力、知识宣教及病情介绍、关爱患者、病房管理5 个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因此在总体满意度上提升明显。相对而言,我院病区管理得分在流程再造前较低,仅为25.93±4.17 分(总分为35 分)。在流程再造前,虽然有专门的家属等候室,但是座椅、空调、饮水等设施欠完善。在没有建立良好的I C U 探视制度前,大量的家属涌入,甚至滞留在走廊或楼梯口,环境十分嘈杂。Rasbid 的研究表明,物理环境对患者的舒适度、安全、隐私以及家庭参与治疗起着重要作用[7]。同时也决定家属对医院的第一感知印象。一旦第一感知印象形成,则需要用更多的努力来改变患者对I C U 服务的认知。通过重组I C U 的探视秩序,改善其硬件,根据家属的需求进行探视室的改造,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家属等候探视的舒适度,缩短了等候时间,因此满意度的提高在于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