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慧珍
(长治市人民医院 山西 长治 046000)
高龄产妇一般是指受孕时34 岁以上的产妇,通常情况下,这类产妇及其胎儿在妊娠期发生危险的概率较高[1-2]。在临床中,为了确保母婴安全,通常给予其精心的护理干预,但就常规护理干预而言,难以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只有采取更为专业的助产护理干预措施,才能为产妇和胎儿提供有力的生命安全保障。为研究在助产护理干预下对高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产程会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关护理价值,本文特选取242 例高龄产妇展开分组护理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产科于2020 年1 月—12 月收治的242 例高龄产妇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组产妇人数均为121 例,在对照组中,产妇的年龄皆位于35 ~42 岁的范围,平均年龄为(37.24±2.05)岁,其中,有13 例为3 次妊娠,有62例为2 次妊娠,46 例为首次妊娠;在观察组中,产妇的年龄皆位于35 ~45 岁的范围,平均年龄为(36.94±1.77)岁,其中,有11 例为3 次妊娠,有65 例为2 次妊娠,45例为首次妊娠。两组产妇对比基本病例资料(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和临床探讨价值。本次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
纳入标准:年龄皆在35 岁以上的产妇;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的产妇。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和器官功能障碍的产妇;精神疾病史产妇;免疫系统障碍疾病产妇。
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主要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和孕检,确保产妇和胎儿在分娩之前的各项体征水平正常,一旦发生异常需及时做好调理,为分娩做好前期准备;(2)病房环境管理,护理人员需定时、按需对病房进行打扫消毒,打开门窗透气,消除干扰产妇的噪声,保持病房内的安静舒适、干燥、通风与清洁;(3)健康宣讲:护理人员需要提前与产妇讲解分娩前后的注意事项,对其讲述不同分娩方式的优缺点,使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观察组产妇采取助产护理干预,在以上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以下护理干预措施:(1)分娩前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分娩前要对每个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以此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在心理疏导过程中,要注重产妇的个体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如此才能切实做到减缓产妇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降低其心理压力。多给产妇讲解高龄产妇成功分娩的案例,增加其护理心理,为分娩的到来做好习心理准备;(2)分娩中的助产护理,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可对其进行非药物镇痛或椎管内麻醉镇痛。非药物镇痛包括拉马泽呼吸、全身按摩、家属陪伴、分娩球、分娩凳、导乐,可单独应用或联合药物镇痛法等应用帮助产妇顺利分娩。若在产程中发现产力异常,如出现协调性宫缩乏力的时候,应首先明确病因;阴道检查检查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及时发现有无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若估计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无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无胎儿窘迫征象,估计能经阴道分娩者,则应加强宫缩。出现不协调性宫缩乏力的时应该先调节子宫不协调收缩,使其恢复正常节律性和极性。可给予哌替啶100 mg 肌肉注射,经充分休息多可恢复为协调性子宫收缩,若此时宫缩仍较弱,按协调性宫缩乏力处理。在子宫收缩未恢复为协调性之前,严禁使用缩宫剂。对伴有胎儿窘迫征象及头盆不称者或应用镇静剂后宫缩仍不协调,应考虑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3)分娩后护理干预:在分娩后,要第一时间告知其家属分娩顺利,使其安心。要做好后续的清理工作,对消耗太大的产妇应即可进行营养补液,对于出现意外的新生儿要立即查明原因安排相关治疗,最大程度的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情况,主要分为自然阴道分娩和手术剖宫产。
(2)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产程和产后出血量,主要对比项目分为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主要观察记录产妇产后24 h 的出血情况。
(3)观察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窒息情况,按照窒息的程度将其划分为轻度窒息(新生儿面部或全身皮肤青紫,呼吸浅表不规律,但心跳规则,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存在喉反射)和重度窒息(皮肤苍白、口唇暗紫,呼吸微弱或无呼吸,心跳弱且不规则,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窒息发生率=轻度窒息率+重度窒息率。
数据纳入SPSS 22.0 软件中分析,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以(±s)表示,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率(%)进行表示,以(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分娩方式的的对比中,观察组有96 例产妇选择自然分娩,占比79.33%,有25 例产妇选择剖宫产,占比20.67%;对照组有71 例产妇选择自然分娩,占比58.68%,有50 例产妇选择剖宫产,占比41.32%。依据数据统计分析,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9.969,P=0.002 <0.05)。
在产程和产妇出血情况对比中,观察组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程和出血量情况对比( ± s)
表1 两组产妇产程和出血量情况对比( ± s)
组别 例数 第一产程(min) 第二产程(min)观察组 121 427.54±88.57 73.17±15.82对照组 121 563.19±97.64 84.63±19.53 t 11.319 5.016 P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总产程(min) 产后24 h 出血量(mL)观察组 121 492.21±118.75 165.27±25.44对照组 121 611.03±125.97 253.13±41.85 t 7.550 19.734 P 0.000 0.000
在新生儿的窒息情况对比中,观察组有13 例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的情况,有2 例新生儿发生重度窒息的情况;其窒息发生率为15 例(12.39%);对照组有24 例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的情况,有9 例新生儿发生重度窒息的情况;其窒息发生率33 例(27.27%)。依据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964,P=0.008 <0.05)。
高龄产妇是所有产妇中的特殊群体,她们的妊娠年龄都较大,妊娠期间或者分娩时的风险都较高,一旦发生不当,很容易导致胎儿孕育出现异常,导致流产,在分娩时也容易发生难产的危险[3]。因此,在产科临床中,为了确保其妊娠安全和分娩顺利,都要对其采取精心的护理干预,稳定产妇的心理状态,调整好产妇的身体状态,使其身心状态在分娩到来之前调整至最佳,为分娩的顺利提供有力的保障。
通过研究结果来看,对产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通过提供基础的产科护理服务可以满足产妇基本的护理需求,但这样的服务是针对所有产科产妇的,其护理干预缺乏针对性,具有较强的常规性和普遍性,对于普通的产妇而言往往可能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但对于风险较高的高龄产妇而言,难以达到理想的护理成效[4]。而在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孕检、病房环境管理、健康宣讲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助产护理干预措施,将护理干预分为分娩前的心理护理、分娩时的助产护理和分娩后的护理三个阶段,可以使护理干预内容更为综合全面,弥补常规护理的缺陷,在产时对产妇的子宫收缩调整起到良好作用,避免产程进展缓慢甚至于停滞的情况发生,降低产妇的精气神和体力消耗,避免产妇发生脱水、低血钾等影响分娩结果,同时也能减少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的风险[5]。同时,还能降低胎儿发生窘迫、窒息等危险,实现顺利助产,保证母婴平安的护理目标。
综上,在助产护理干预下,产妇选择自然分娩的概率更高,有助于缩短产程,降低产妇的出血量,促进分娩顺利,降低新生儿的窒息发生风险,确保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产科护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