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兢,曾 敏(通讯作者),李 露,柳春玲
(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麻醉科 江西 新余 338025)
跟骨骨折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其治疗方式有很多,手术治疗作为其中一种主要手段,但是会给患者带来比较严重的术后疼痛,极大程度上加大了患者的痛苦[1]。选取我院46 例跟骨骨折患者对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对术后VAS 评分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9 年4 月—2020 年1 月间收治的46 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 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2 例,女性11 例,年龄18 ~67 岁,中位年龄41 岁;对照组男性13 例,女性10 例,年龄19 ~66 岁,中位年龄40 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X 线等诊断为跟骨骨折,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较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全身感染性疾病以及局部麻药过敏史和其他精神病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L3 ~4 间隙穿刺,见脑脊液回流正常,蛛网膜下腔用药1%耐乐品1.5 mL,加脑脊液稀释为0.5%耐乐品3 mL,注射速度5 s/mL,麻醉平面控制在T10 以下。手术结束前30 min 由静脉泵注镇痛药,舒芬太尼100μg+地佐辛10 mg+托烷司琼5 mg,另加生理盐水至100 mL,输注量为2 mL/h,单次PCA 量3 mL,锁定时间15 min。
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坐骨神经阻滞+PCIA。在L3 ~4 间隙穿刺,见脑脊液回流正常,蛛网膜下腔用药0.15%耐乐品(脑脊液稀释)4.5 mL+芬太尼0.025 mg 共5 mL,注射速度5 s/mL,坐骨神经阻滞可在麻醉穿刺成功后开始,也可在手术结束后进行。神经阻滞方法: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使用Snorscape 立式超声,高频探头置于腘窝横纹上7 ~10 cm 处,选择合适的深度(若深度太深影响神经成像,则选用低频探头),调节增益和焦点,超声探头长轴与神经长轴垂直,探头标记点位于患者身体的外侧,从外侧进针,采用平面内方式穿刺到达神经附近,注射少量药液,见药液在神经旁边扩散良好,再注射全部药液,药液为0.44%罗哌卡因20 ~30 ml。手术结束后予以PCIA 镇痛,使用方法同对照组。如若出现疼痛,护理人员引导患者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
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4 h、12 h、24 h、48 h 静息和运动状态评分进行分析评估。对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收集对比,其中包括皮肤瘙痒、头晕、恶心、嗜睡、心率缓慢、心率过快等。
采用SPSS 21.0 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静息状态VAS 评分对比,观察组术后4h、12 h、24 h、48 h 静息状态评分与对照组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息状态VAS 评分对比( ± s,分)
表1 两组患者静息状态VAS 评分对比( ± s,分)
组别 n 术前 术后4 h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观察组 23 0.21±0.01 0.63±0.15 1.89±0.34 2.40±0.14 1.43±0.33对照组 23 0.22±0.03 0.62±0.17 1.98±0.23 2.46±0.17 1.38±0.24 t 1.786 0.217 1.047 1.304 0.588 P>0.05 >0.05 >0.05 >0.05 >0.05
根据对比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4h VAS评分较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 运动状态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运动状态VAS 评分对比[n=23( ± s),分]
表2 两组患者运动状态VAS 评分对比[n=23( ± s),分]
术后48 h观察组6.84±1.21 5.44±0.55 3.54±0.79 3.25±0.57 2.12±0.33对照组6.77±1.32 5.51±0.68 4.41±0.56 4.38±0.68 2.97±0.23 t 0.187 0.384 4.309 6.108 10.134 P 0.852 0.703 0.000 0.000 0.000组别 术前 术后4 h术后12 h术后24 h
通过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得知,术后72 h 内,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n(%)]
跟骨骨折作为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部位肿胀和较为明显的瘀斑等[3-4],足跟无法着地行走,多发于成年人,其原因多为摔伤以及外力过大,临床上治疗跟骨骨折主要方式是手术,但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2]。
临床上常用的镇痛手段为硬膜外镇痛以及静脉自控和神经阻滞镇痛等,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2 h、24 h 及48 h 的运动状态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了坐骨神经阻滞镇痛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显著,根据相关资料研究证明,使用超声引导,可以缩短神经置管以及坐骨神经阻滞的时间,超声扫描可以清楚地呈现出坐骨神经周围的肌肉、血管等情况,可以接近坐骨神经进行置管[5]。坐骨神经作为人体最粗大的神经,起点与腰骶部的脊髓,经过骨盆,到梨状肌下孔出骨盆一直至臀部,从而向外经过大转子和坐骨结节之间,垂直下行至股后部至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下行到足,其作用在于控制小腿和足的所有肌肉,除了隐神经控制区外的小腿和足皮肤感觉[6-7]。跟骨骨折在手术之后很容易出现剧烈疼痛感,传统临床镇痛方式多采用硬膜外镇痛,虽然效果确切,但是经过临床相关资料反馈,患者可能出现尿潴留、肛门排气延迟等并发症,对于其他患者,可能伴有低血压、硬膜外血肿、神经损伤等风险。在临床上静脉自控镇痛方式多选择强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引起恶心、嗜睡、头晕、皮肤瘙痒等症状发生,也会有镇痛效果不全[8-9]。本文探究了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跟骨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经过对结果的收集和分析后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24 h 及48 h 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皮肤瘙痒、头晕、恶心、嗜睡、心率缓慢以及心率过快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8.26%。
综上所述,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能显著减少跟骨骨折患者手术后的痛苦,值得临床应用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