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古代的“钱”

2021-05-06 06:15迪/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21年4期
关键词:交子铜钱纸币

吴 迪/文

无论是谁,生活中都离不开一样东西——钱。提起“钱”,过去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一沓沓纸币,或者是一把沉甸甸的钢镚儿。可是现在,“钱”似乎有了更多的样子,它可以是我们卡里被称为“余额”的一串数字,也可以是手机里一个随时刷新的“二维码”。我们的“钱”学会了“变身”,从钱包里溜出来,藏进了手机里,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了。然而,古人恐怕没有机会体验这样的便利生活。在影视剧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古人拎出一串铜钱,或者抓起一把碎银子,这些才是他们的“钱”。那么在古代,“钱”又有多少种样子呢?

贝壳原来也可以是“钱”

在人类社会早期,货币还没产生的时候,人们是直接以物易物的,也就是用实物进行交换,并没有我们今天意义上的“钱”。有一些物品,由于经常被人们用来交易,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实物货币——既是实物,又起着货币的作用。贝壳就是这一类物品。贝壳的外形美观坚固,形状小巧,便于携带,也方便计数。而且,贝壳产于海滨,对于广大内陆地区人们来说,算是一种比较稀有的物品,难以大量获取,这种种特性,都让贝壳成为当时货币的绝佳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天然的贝壳渐渐不够用了,于是开始出现了各种人工仿制的贝壳,比如石贝、骨贝、玉贝、陶贝,等等,它们作为货币的功能,与贝壳是一样的。

贝壳作为货币,其深远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字上。在那个时代,人们为了方便计数,一般把十贝称为一朋。仔细看看“朋”字在甲骨文中的形态,很像是两串贝壳挂在一起。另外,汉字里有许多和钱有关的字,都是“贝”字旁,比如“财”“账”“赠”“赃”“购”,等等,这也与早期的货币是贝壳有关。

历史悠久的铜钱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金属铸币开始出现。金属货币渐渐取代贝壳等实物货币,成为主流货币。由于诸侯割据,多个政权并存,不同地域内的货币样式也是五花八门。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其他政权的旧货币才都被废止,全国范围内开始推行同一套货币制度,货币的形态被确定为圆形方孔钱。可不要小看这一枚圆形方孔的小铜钱,这个设计绝对称得上经典,因为它的形态从秦朝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初年,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铜钱的样子虽差别不大,但在不同朝代,人们对铜钱的称呼却有所不同。秦朝时叫作半两钱,到西汉武帝时,发行了五铢钱。五铢钱一度成为长期流通的货币,这个名称也沿用了700 多年,一直用到了唐朝。唐高祖时,开始铸造开元通宝,它的重量与五铢钱相近,形态也依然是外圆内方。不过自此开始,钱币就不再称为“铢”,而改称为“宝”了,这种叫法又延续了1300 多年。

古人把一千枚钱币穿起来,叫作一贯,如果说一个人“腰缠万贯”,自然就代表他极其富有了。铜钱中间有方孔,古人因此也带有戏谑意味地将钱称为“孔方兄”。宋代大文人黄庭坚就曾作诗自嘲:“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管城子”代指笔,“孔方兄”指钱财,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手中之笔没有做官吃肉的福相,钱财也要与自己“绝交”。诗人是用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一味追求金钱的不良社会风气的讽刺与不屑。

价值不菲的银子

武侠剧中,大侠们通常出手阔绰,在酒楼吃完饭,往往会在桌上放一锭银子,潇洒离去,深藏功与名。然而,这种情况在古代大概并不会出现。明朝以前,我国对白银的开采量有限,所以并没有那么多白银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人们使用的货币,还是以铜钱为主。明清时期,我国对外贸易逐渐活跃,外国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银子才开始成为市面上流通的货币。白银价值比较高,购买力远高于铜钱。为了方便流通,古人会将银子剪成小块使用,也就是所谓的“碎银子”。一锭银子价值不菲,还希望影视剧中的各位大侠下次付款时,记得让小二找零。

古代也有纸币

据记载,“交子”是中国最早使用的纸币,它的出现,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最早的交子出现在宋朝时的四川地区。当时,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但作为货币的铜钱出现了短缺,于是有的地方,比如四川,就不得不使用“铁钱”,来补充铜钱的不足。铁钱价值不如铜钱高,重量却不轻,据说当时一匹布的价格,换算成铁钱,大概得用一辆车来装,这对人们来说简直太不方便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交子应运而生。纸币便于携带,有利于商品流通,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古代纸币的“生命力”比我们想象的脆弱——由于发行泛滥、丧失信用等原因,纸币在我国古代没能长久地发展下去,但是它的出现,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交子铜钱纸币
花喜鹊的铜钱
公园之美
清明?上河图(童话版)
带了多少钱
铜钱为什么中间有方孔
铜钱草
真假交子
精明的四川人和“交子”
猜纸币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