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奉昭传世诗歌解析

2021-05-05 05:23张晓红
今古文创 2021年9期
关键词:意象

【摘要】清末女诗人曹奉昭,字玄九,安徽太平人。后随夫范迪煌宦游黑龙江等地。1916年3月15日,病逝于拜泉。《拜泉县志·拜城杂咏》载“奉昭女士天资颖异,七岁能诗,夙擅才女之号”。其人持身自重,情感清正且胸有沟壑,可为黑龙江第一位女诗人。

【关键词】 曹奉昭;《拜泉县志·拜城杂咏》;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008-02

基金项目:本文系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民国黑龙江地方志中卜奎历史文化名人评传辑录”(QSX2020-12JL)研究成果。

曹奉昭字玄九,1875年出生,安徽太平人,1897年嫁于范迪煌为继室。曾随夫游幕于湖北荆州、黑龙江,避祸吉林农安等地,后移居拜泉。1916年3月15日病逝,时年42岁。《拜泉县志·拜城杂咏》载:“奉昭女士天资颖异,七岁能诗,夙擅才女之号。平生著作最多,因俄日交哄,外交困难,将一切诗稿付诸一炬,无从窥其全豹。”范迪煌在其逝后收其佚诗数十首,名之为《绣馀诗存》。奉昭可为黑龙江第一位女诗人。现传世诗作有《拜泉县志》第89、90页所录《黄鹄五言古风》 《寄姊七言古风》《拜城卧病伤怀》《初到拜城赠世人》四首;《黑水丛书·秋笳馀韵(上)》里录有五首,除前两首描写拜城外,有《偶成七言绝句》 《客中》《唐多令·送邗江女史词》三首;柳成栋文《一代才女曹奉昭》中记述一首《独立》诗。目前所知共传世八首。

一、创作主题

奉昭随夫游幕各地,每到一处均有诗作。客寓思乡和宦游忧国是其诗歌创作的两大主题。

(一)客寓思乡

在七言绝句《客中》詩里,第一句“玉阶梧月夜沉沉”,通过“玉阶”“梧桐”,深夜的“月”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玉阶”一词使人联想到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梧桐”是一个个体孤独凄清的意象。如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同时也暗喻高洁美好的品行。“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月”和“捣砧声”象征着思乡,最著名的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杜甫的“白帝城高急暮砧”句。夜色深沉,梧桐树影中月光婆娑,一个清雅女子闲看景冷思情,寂寞剪影跃然纸上。

第二句交代了女诗人此时身处何地。“丹桂飘香满地金”中的“丹桂”是桂花的别称之一,生长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开在秋季9、10月份。将之与曹奉昭行迹对照,此诗应作于其寓居湖北荆州时期。丹为红,金为黄,冷月色洒满地面,落花香气四溢。此处热闹的两个暖色调与第一句的清冷之色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诗人年轻跃动的心中,想必是对于未来能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人生充满着期待吧!

而一路向北离故乡越来越远,离关塞越来越近。诗人心中的思乡情更切了。“万里关山归未得,愁肠怕听捣衣砧”。“关山”虚指“关隘和山川”,经常出现于边塞派诗中,多表达苍凉豪迈的感情,以及征人思乡之情。《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暗示女诗人将前行边塞,归乡遥遥无期。随着由景入情,诗人所想一步步展开。诗眼“愁”字已现。诗人所愁为何?“捣衣砧”直接点出了诗人愁肠。一声声单调的捣衣声如催眠一样让游子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女诗人百结愁肠,此时终于有了归处。其他如《唐多令(送邗江女史)》中“孤云”“江水”“故乡”等意象无不是这种思乡情怀的展现。

(二)宦游忧国

奉昭在随夫宦游黑龙江时,博学多识关心时局。“有清一代,从乾隆年间始,对东北就正式采取了封禁政策,而这种政策严重阻碍了东北土地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东北地区土地辽阔人烟稀少,而又不准汉人移垦,因此也为沙俄之蚕食与鲸吞。”对清政府的边疆封禁政策,许多流人学者借南迁省一事在诗中质问。如,林传甲诗中“边陲至计非勤远,何事南迁墨尔根?”(《题黑龙江》)胡传的“议款东陲成大错,当年迁省又何人?”(《过宁古塔忽然有感》)等句。

奉昭也为此忧心,“强邻心叵测,争竞几时休?”(《过沪上有感》)“即今事变多,谁做中流柱?”(《叙怀》)多以反问方式揣测时局,警醒世人和清廷,追问是谁造成了当今东西邻环伺侵略的局面?未来国事将何去何从的尖锐问题。

1904年日俄战争起,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势力范围被争夺。1905年,奉昭意识到诗文不能兴邦,“当今之世,列强纷争,诗虽工,不能以御外侮也!”取所著诗稿焚毁殆尽。转而钻研声、光、汽、电等应用技术,尤深于电学,尝言“西国用兵每以快炮快枪制胜,可用电器炸裂其枪炮,使之自焚”,颇有心得。

二、创作手法

主要是在意象使用上,有以下三类。

(一)高楼意象

登楼、登高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名句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陆游《秋思》)元龙百尺楼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陈登传》中陈元龙和许汜的故事,有登高望远胸怀大志之意。身在弱世,奉昭《偶成七言绝句》诗中“人在高楼月色凉”的“高楼”,“残香绕画楼”的“画楼”,《独立》诗中“亭台空旷静无声”的“亭台”,均抒发了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之感。

《唐多令(送邗江女史)》中自喻如一朵“孤云”般离家去“万里游”,“悲欢离合几时休?”偶然与好友在满是冰雪的边地“邂逅”相逢,可是转眼就要各奔南北,如江水一般的愁绪缓缓“自东流”。诗人自问,这样“数更”的愁苦和艰辛是为了什么呢?或许是因为生命必须要有所附着才更美丽,“画楼”意象指向了奉昭所希望实现的自我存在价值的那一缕“残香”。

《独立》诗中意象清冷,“微云冉冉”“花影映帘”,女子登“亭台”独立,闲看“满天秋色”,“月含情”人忧思,周遭空旷寂静无声。玄九身为女子却具男子情怀,可歌可叹!

(二)边塞意象

首先是黄鹄意象。《黄鹄五言古风》中第一二句以“双黄鹄”暗喻少数觉醒的志士仁人,“双飞落茅屋”似有所待,可“忽闻黄鹄悲”,悲国哀叹民弱,百姓无力自保,自我反抗意识觉醒的双黄鹄意唤群鹄相随,一起改变国贫民弱的局面,“悲唤群鹄随”,可是群鹄对改变现状没有信心,群鹄飞去“不复返”。余者只有哀叹大概是“时已晚”矣,无奈之感跃然纸上。

同时期的胡乃新在《巴拜泉秋夜闻雁》中也欣赞能飞“高千尺”的黄鹄类人物,谴责嘲讽了“不羡云城入碧空”,只知道自“向芦汀避晚风”的大雁式人群。文下注释:黄鹄,天鹅,据说是“一举千里者”。奉昭思虑国家大事,以黄鹄表达对志士能人的期盼,格局高远可见一斑。

其次是铁笛意象。时人诗中多写羌笛,如魏毓兰《附〈春柳〉》:“羌笛而今无怨曲,东风吹绿自年年。”而奉昭传文中婉约之作《偶成七言绝句》写初秋天气凉爽,长夜漫漫,“新秋夜听漏更长”,人在高楼远望,月色如水,人心亦凉。突然铁笛声起,响亮非凡,直写“铁笛一声天地阔”涤荡心胸。朝廷无能升斗小民不能左右时局,铁笛音隐隐带有隐者、高士之意。“不知香雾湿衣裳”,“香雾”在杜甫《月夜》中为“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此处暗示了诗人的女性身份。奉昭随夫往来于吉江两省之间,目力所及非胸中所限,眼界见识均高于平常女子。

(三)谪仙意象

玄九幼善属文,七岁能诗,一日父命其作诗,她顺口应道:“只恨嫦娥多管事,为何牵我到红尘?”又作古体诗,“我骑白鹤云中来,仙人铁笛催花开。”以仙人谪居作拟,无意落红尘纠缠自况。谪仙自喻贯穿创作始终。

边塞时局动荡,朝廷自私无能,奉昭深感无力,“我既置身覆载中,宜真宜假事皆空。”(《拜城卧病伤怀》)渴盼解脱,“今朝还在人间住,何日骑龙凭虚御列风?”(《拜城卧病伤怀》)但时日漫漫不可期,于是由谪仙转归隐。

《寄姊七言古风》中,“散花”一词可联想到天女散花典故,奉昭将自己比作天女,因“云霞不聚散花室”而“坠落荒郊”,但容貌轶艳,可与“朝日”相辉映,却“未解天意怎安排”。即使是用“青田术”探看,“楮墨”也难“云云”。我辈中人都沦落在哪里?“天南地北两离分。”何时能“相期”?精神上的寂寞无人可知,如同在深山舞动一般“人弗闻”。试问什么时候“鸣骝”才能披华服?“飞鸟”才能出幽谷?难道真的是“苍天有意困群英”?“南阳诸葛守蓬庐”有刘备三顾请他出山,可当今有贤君明主吗?或许对奉昭这一代人来说,只有像“华岳陈抟祗茅屋”一般归隐成仙才是最终的归宿吧!但诗人不甘心,既希望能“仰观星斗”偷窥天意,也盼望如果有同道能弄明白的话,就托个“晓梦”来相告,“再把玄机仔细评”。诗中以诸葛亮自比,以陈抟自解,(《寄姊七言古风》)落寞之情溢满心间。

综观奉昭传世之作,玄九诗才绝代且持身自重,情感清正,见解异于常人,胸有沟壑且人生品悟通透,“清范永垂留”,(《初到拜城赠世人》)实为一奇女子也。

参考文献:

[1](清)特普钦著,李兴盛,孙正申,王晶编.特普钦诗文集[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3.

[2]张霖如,胡乃新.中国地方志集成·黑龙江府县志辑·民国拜泉县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成都:巴蜀书社,2006:80.

[3]李兴盛,全保燕主编.黑水丛书·秋笳馀韵(上)[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433.

[4]柳成栋.一代才女曹奉昭[N].黑龙江日报·副刊,2016-10-30:(03).

作者简介:

张晓红,女,黑龙江齐齐哈爾人,兰州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借用思维导图学习古诗词系列之一——意象篇
朦胧意象
意象花园
来自林间的风
抓住古诗词教学的核心:解读意象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