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姝文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这是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的重要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心怀学生,心怀家国,心怀时代,做有温度的思政课教师,打造有情怀的思政课堂。这不仅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能够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情怀要深”的重要内涵,深入了解“情怀要深”作为思政课教师重要素养的意义,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师德修养、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自身情怀素养,努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关键词:情怀要深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 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义重大。努力促进思政课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需要有温度、有情怀的引路人,因而对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变教学视角为教育视角,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灵,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高度认同并积极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情怀要深”,能够让思政课堂变得富有内涵的同时,又不乏真情所在。
一、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基本内涵
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是指超出个人利益之外的对国家、职业和学生表现出的真挚情感以及精神追求。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可以凝练为真挚的人文情怀、深厚的家国情怀、殷切的时代情怀。
(一)真挚的人文情怀
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人文情怀是教师对社会、学生和自身的情感态度和包容胸怀,包括师德伦理、人文精神和自我关怀。其中师德伦理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伦理,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人文精神表现为对学生个体尊严、自身价值的维护和关切;自我关怀是教师对于自身主体、教育理想和反思的情感关照。思政课教师具有的人文情怀,体现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志趣,制定个性化差异化学习和成长方案,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与青年学生的思想同频共振,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解答他们的所忧所虑,用符合他们群体特点的语言和激情,点燃他们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大爱,激发他们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赤诚。
(二)深厚的家国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家国一体”思想,涵养了一直流淌于中国人的血脉之中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个人精神生命萌发的起点,是人生境界抵达高远的第一级阶梯。一个人不能只关注自己,而需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联系起来,在更为广阔的世界中实现人生价值。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在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就要努力在课程内容的把握上“感人于肺腑,动人于心弦”,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心深处触动人、感染人,在课堂上吸引人、打动人、引导人。为此,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只有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民族,才能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可以说,家国情怀是思政课堂的灵魂,思政课教师只有发掘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在思政课中注入匹夫有责、命运与共的爱国之情,培养一批又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殷切的时代情怀
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最新国内外形势、重点热点新闻是思政课的重要任务之一。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承担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聚焦社会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思政课教师的时代情怀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以文明实践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因此,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对迅猛发展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不脱节、不掉队,怀有殷切的时代情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关注时代、融入世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丰富思想,用殷切的时代情怀教育学生放大格局、放眼全球,积极向上、勇于担当。
二、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重要意义
教育家夏丏尊曾将教育里的爱比作池塘里的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今,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学生个人条件优越、不愁吃穿用度,却时常感到内心空洞,找寻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前进的动力。之所以会患上“空心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的“唯分数论”让教育变得僵硬,学生负重不堪。思政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应该成为呵护学生心灵的港湾,引导学生积极对待生活,充满正能量。思政课教师投入感情、投入真爱,使学生体会关怀、心灵也得到慰藉。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不仅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
(一)有利于落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良好的道德规范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不言而喻,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缺失共同的道德规范,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和发展。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有很大不同,它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立德树人中的“德”,是人的德行,思政课教师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德行,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自信、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依托思政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出思政课的关键作用。
(二)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外,还需要具有深厚的情怀素养,使课程本身充满温度和热度,让学生感受亲和力、增加获得感。在2020年7月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的学术讲座上,北京师范大学熊晓琳教授就用音乐作品讲家国情怀,通过歌曲和舞台剧等艺术作品,串联起从救亡图存到中国革命的壮阔历程,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一段段难忘又动人的革命历史,体现了思政课深度和温度的完美结合,让“有意义”的思政课“有意思”,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
三、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充满激情,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但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思政课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摆正态度,首先自身的“情怀要深”,在学生遇到成长烦恼和心理压力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正确引导,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陪伴者、引领者。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必须紧密结合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六要”标准,不断培育和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情怀,在理论学习,师德树立和与时俱进中实现“情怀要深”。
(一)在理论学习中培育情怀素养
思政课教学不仅需要飞扬的激情,更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从教二十余年的山东省优秀思政课教师张玉志,教学经验丰富,但她却始终以“新教师”定位自己——关注教学新动态,学习教改新理念,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使原本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的“心头爱”——在她的课堂上会听到欢声笑语,会看到热泪盈眶,能感受到深沉的情怀。她以思考的视角观察教学现象,以科学的理念审视日常教学行为,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要素,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就必须潜心钻研,反复锤炼,在理论学习中不断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生活化和德育化。
(二)在师德树立中涵养情怀素养
“师德是师者之魂,是教师人格的精神担保,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和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本身就是教育的经典素材。思政课教师被誉为学生成长的“筑梦人”,为了更好地担负起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师德建设是首要任务。92岁的退休教师叶连平,从教二十一载,退休后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但他却退而不休,不顾年高体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义务辅导学生二十载,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成为了照亮孩子们走出乡村的希望之光,也用敬业和奉献诠释了教师崇高的师德师风。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更应在高风亮节中扛起育人的时代重任,以身作则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挥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的带头作用,成为青年学生灵魂的启迪者,理想的领路人。
(三)在与时俱进中提升情怀素养
新时代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情怀素养,更应与时俱进学政治。思政課教师在掌握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有责任为学生讲述最鲜活的新时代中国故事,从书本上的抽象理论回归到现实生活,让课程内容“活起来”。如在新时代的奋斗者中,有无私的医务人员、年轻的抗洪战士、敬业的基层干部……危难关头,总有英雄挺身而出。这些都可以成为思政课的鲜活人物素材。从“抗疫精神”到“抗洪精神”,思政课教师要在时代榜样中提升自身的情怀素养,将抗疫、抗洪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用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理解和弘扬中国精神,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起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良好效果。
基金项目:青海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六种素养”研究》(QHJGWPYJH-201905)。
青海师范大学2019年思政专项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六种素养”研究》(2019szyb007)。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1).
[2]肖凤翔,张明雪.教育情怀:现代教师的核心素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9).
[3]糜海波.新时代师德评价与师德建设的应有维度[J].伦理学研究,2018(02):1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