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环境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2021-05-04 16:44卢森远
艺术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网民

摘要:网络舆论是网络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网络舆论对网络文化环境具有决定性的塑造作用,网络舆论的主要生成来源与传播方式是广大的网络用户,即网民。对于网络舆论而言,网民既可以是产生者,也可以是传播者。基于这个认识,网民的整体组成结构对于网络舆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网民组成结构,探究网络舆论的产生和传播环境中人的因素,从而了解网络文化环境對政策制定产生影响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网络文化环境;网络舆论;政策制定;网民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5-00-02

1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1.1 问题的提出

网络舆论依存于网络文化环境,以网民作为传播介质,因此,网民在网络舆论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具有主体能动性。他们对信息具有筛选、增添、缩减以及改编的能力。获得信息的网民以怎样的心态、动机和目的对信息进行处理,会影响信息的内容性质与传播速度。

网络舆论可以反映网民结构组成,通过对网民结构组成的分析找到网民组成结构对网络舆论的产生与传播的影响。理清网民组成结构、网络舆论以及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从而知道网民结构对政策制定有没有产生影响,如果产生了影响,那么产生的是怎样的影响。

1.2 文献回顾

在关于网络文化环境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决定了监控和规制的复杂性,技术本身的无倾向性特征决定了技术控制的缺陷性,法律规制的有限性决定了监管对象的模糊性,因此网络文化的管理还应从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入手[1]。网络舆论能反映真实的网络伦理价值观念等,在对网络舆论的已有研究中,网络空间的“借题发挥”是现阶段政治体制变革与媒介技术变革交汇后的产物,也是当下暂时的政治参与方式[2]。网络舆论使一系列公众诉求通过政治输入系统进入政策过程,政府不断回应产生公共政策输出,在网络公共领域中网络舆论与政府决策之间存在互动,有效把握这种互动成为提高现代政府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3]。有的学者以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为研究对象,通过厘清非理性表达传播的演变阶段和分析不同阻断主体的优劣势,进而探究阻断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信息传播的方法和策略[4]。有研究探讨了如何正确地认知与处理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保证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安全与有序[5]。网络舆论对政策制定的影响被归纳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网络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环境中,网络舆论对政策制定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如果能利用好、分析好网络舆论的本质及其真实性,对政策制定来说会是个具有实用意义的好消息。

网民的每个组成结构都反映了网络环境的局部情况,研究清楚这些局部情况可以描述网络整体环境的情况。其中城市与乡镇的分布可以反映网民的生活大环境,居住在城市的网民和居住在乡镇的网民的不同在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内容的不同,在看待不同事物时的看法和角度也不同;性别结构可以反映不同的性别角度,年龄结构反映生活阅历和经验的不同,学历结构代表不同的认知程度,职业结构反映不同的行业角度,收入结构可以反映不同生活水平的人的不同看法。本文从这些结构角度出发,分析近年来不同结构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及其变化对网络舆论可能产生的影响。

2 国内网民组成结构分析

研究的数据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6],对网民的定义为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中国公民。研究收集了2009年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2019年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关于网民结构的数据,包括网民总体规模、互联网普及率、农村网民规模、农村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网民中男女性别占比、网民年龄结构、网民收入结构、网民学历结构以及网民职业结构。由于数据的数量大,为了使图表简洁直观,最终选择每4次报告采集一次数据,共选用5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2.1 网民总体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

中国网民数量从2009年的3.38亿发展到2019年的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更是从2009年的25.5%,经过2012年的38.3%、2014年的46.9%、2016年的53.2%,提高到2019年的61.2%。中国互联网络的覆盖面和使用人数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这样的趋势使网络舆论的影响范围更大。

2.2 农村网民规模及其占比

2019年农村网民数量为2.25亿,这一数据在2009年仅为0.95亿。与此同时,整体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农村网民数量占整体网民的比例并没有随着农村网民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整体网民中非农村网民的数量增加速度比农村网民的数量增加速度略快。

2.3 网民男女比例

对于相同的事件或问题,从不同的性别角度出发,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观点或意见,比如计划生育政策,对于特定的女性及其配偶来说,出现不一样的观点和意见十分常见。因此,在网民结构中,不同的性别会带来不一样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影响网络舆论的筛选和传播风向。从官方数据中可以看出,2009年男女比是53∶47,2012年到2014年这个比例发生了3%左右的变化,最后约为56∶44、到了2016年和2019年,这个比例又约为52∶48。总体来看,虽然中间有几年网民男女比例出现了3个百分点的变化,但是并不影响中国网民男女比例总体趋于平衡这一事实。

2.4 网民年龄结构

从2009年到2019年,10岁以下的低龄网民所占比例从0.9%增长到了4.0%,基于网民整体基数大的情况,10岁以下低龄网民的增加比例虽然只有3.1%,但是数量并不少,可以反映出如今孩童的娱乐内容发生了改变,变成了以网络为主。10~19岁年龄段的网民数量大幅度减少,这个群体的数量差不多减少了一半。这一年龄段以初中、高中学生为主,其中包含少数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大学生,这一部分网民在网络舆论的传播中很可能被煽动和利用,也有可能不理智地转发或发布负面信息。这一部分网民也具有活跃性和积极性,他们对网络世界中的丰富信息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在2009年到2016年都基本没有变化,直到2019年下降了3%到4%,随着10~19岁网民的增多,在不久的将来,20~29岁这个年龄段的网民比例应该会有所上升,或许会成为主流。30~39岁的网民比例从2009年到2012年增加了5.7%,之后的几年里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趋于稳定。40~49岁网民比例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与此同时50岁以上的网民比例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一年龄段的网民整体来说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并且思想观念相对稳定,普遍更加成熟,这一年龄段网民人数的增加对于网络舆论的筛选和传播来说,可以使网络舆论得到更严格的筛选,在传播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识别和鉴定。

2.5 网民学历结构

小学及以下学历的网民比例从2009年的7.6%增加到了2019年的18.0%;初中作为占比较大的群体,所占比例从2009年的26.3%上升到了2019年的38.1%,上升了11.8个百分点;而高中/中专/技校这一群体的比例明显下降,从2009年的41.0%下降到了2019年的23.8%;大学专科群体的比例变化较小,没有明显的起伏,2009年为12.7%,2012年为10.5%,2014年为9.9%,2016年为9.1%,2019年为10.5%;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比例缓慢下降,从2009年的12.4%到2012年的11.9%,2014年为10.7%,2016年为11.5%,最后到2019年是9.7%。

2.6 国内网民职业结构

一个人的职业决定其生活工作的圈子与环境,能从侧面反映出其社会层次以及知识水平。通过对国内网民职业结构的调查统计,可以发现非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与学生群体是网民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非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占比例甚至已经过半,在2019年达到了58.4%,这一数字在2009年还只有48.4%,说明网络舆论的主要传播人员有一半左右都是已经进入社会参与工作的成年人。除了非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规模过半,还在象牙塔里读书的学生群体也不在少数,他们的群体规模占比达到了惊人的26.0%,尽管相对于2009年的31.7%来说已经下降了不少,但是学生群体依然是网络世界中的主要群体,他们数量多,不可忽视。同时,无业人员和退休人员近十年来所占网民规模比例变化不大,其中退休人员的数量有上升的趋势,从2012年开始每次都有少数的增长。总体来说他们所占的比例不多,网络中最主要的活跃群体还是以学生和非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为主。相比之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仅在占比上处于少数地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在网民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到了2019年只有3.5%。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作为最主要的了解政府工作的专业群体,这个群体在整体网民中占比的降低意味着在网络舆论的产生和传播中,政策知识相关的评论和参考减少。

2.7 国内网民收入结构

网民的收入结构反映网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他们关注问题的层次。从统计数据来看,除了无收入人群的规模比例没有明显的变化以外,月收入为500~3000元的低收入人群的规模比例从2009年开始逐年下降,降幅分别为8.6%、9.1%、8.7%、6.5%和5.8%。相应的,月收入为3001~5000元、5001~8000元以及8000元以上的群体规模比例增长都超过10个百分点,分别达到了20.8%、14.1%和13.0%,总和接近整体的一半。网民的生活水平和关注问题的层次都在向高水平发展,这对网络舆论的产生和传播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使网络舆论包含的问题更具有参考性。

3 网民组成结构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从数据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来看,网民组成结构的发展趋势为网民总体规模不断增加,达到了8.54亿人;更多的网民可以参与到网络舆论的传播与评论中,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和层次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整体来看,中国网民组成结构呈现出整体规模越来越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城乡比例和男女性别比例越来越平衡。在年龄结构上,低龄化现象出现,但是逐渐在向中年渗透;在学历结构上,以高中及以下学历为主要群体,高学历层次的网民比例没有较大的变化,但是随着总体网民规模的增多,高学历网民的实际数量也在增加;在网民职业结构上,非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占比过半,学生群体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占比逐年下降;在网民收入结构上,整体向高收入群体渗透和扩散。

通过对网民组成结构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网民组成结构的现状和演化趋势对于网络舆论来说积极的一面多过消极的一面,整体对政策制定来说十分有利。但是网民组成结构中存在低学历化和低龄化趋势,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会因为自己的认知能力、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受教育水平等的不同而不同,即网民自身的综合素质会影响其对社会问题或矛盾的看法以及对政策制定或施行的理解。因此,低学历化趋势和低龄化趋势是值得政府部门注意的地方。

4 结语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政府机构,都不可避免地要通过网络和世界接軌、和社会接轨。网络世界具有的匿名性和虚拟性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使网民畅所欲言,也可以(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网络舆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在了解了网民组成结构及其发展趋势之后,可以预测,在这样的结构和趋势下,网络受众会更加理性地看待和分析问题,更注重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参考网络舆论发现更多平时或者以前注意不到的问题,并对已经制定并实施的政策进行及时的监控、调整和改进。与此同时,在进一步了解网络舆论产生和传播的环境之后,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可以进行更加全面、科学的论证。

参考文献:

[1] 张志军.试析当前中国网络文化环境的监管及其利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11):210-213.

[2] 陈龙.“借题发挥”:一种中国特色的网络舆论话语生成模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12):67-83,127.

[3] 王金水.网络舆论与政府决策的内在逻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6(03):127-133.

[4] 李晚莲,陈志韶.公共危机治理中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阻断主体、方法与策略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20(05):107-118,2.

[5] 申楠,杨琳.复杂背景下网络舆论引导与网络环境治理探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04):96-101.

[6]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

作者简介:卢森远(1996—),男,贵州遵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区域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网民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魏则西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探析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微博舆论中网民信息互动的扩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