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浩(禹州市小吕乡中心卫生院中医内科,河南 禹州461670)
急性脑梗死(ACI)常见病因包括大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子、小血管病变等,致使患者脑部局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与软化,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替普酶、依达拉奉等,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阿替普酶属于溶栓药物,可通过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发挥血栓溶解作用,实现血流再通,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依达拉奉可改善ACI所致的神经症状,缓解功能障碍。但单一西药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效果欠佳[1,2]。ACI属中医“中风、大厥”等范畴,病机在于本虚标实,治疗应以散结逐瘀、通经活络为主[3]。本研究旨在观察活血逐瘀汤治疗ACI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ACI患者,按奇偶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51~75(62.24±4.03)岁;发病至入院1~8(4.36±1.37)h。对照组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52~76(63.44±4.15)岁;发病至入院2~9(5.07±1.24)h。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神经病学》[4]中的相关诊断。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相关[5]诊断标准;中医证型:气虚血瘀型;主症:头晕目眩、口舌歪斜;次症:感觉减退、气短乏力;舌脉: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或滑。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凝血功能正常;(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依从性差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3)对研究用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具体如下: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013),1片/次,1次/天,口服;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生产厂家:河南利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128)120mg融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活血逐瘀汤治疗,组方:红花10g、黄芪30g、赤芍10g、地龙20g、桃仁10g、当归10g、川芎6g;腑气不畅者加大黄6g、枳壳10g;目眩头晕者加牛膝10g、天麻10g;痰盛阻络者加胆星10g、半夏10g。加水煎煮,弃渣留汁200ml,分早晚服用,1剂/天。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5 临床观察指标(1)治疗2周后以中医证候积分为参照评估疗效。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80%;有效:中医证候减少>60%;有效:中医证候减少>4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2)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6]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包括感觉、凝实、构音障碍等项目,共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3)记录两组患者研究期间皮疹、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NHIS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NHI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NHI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NHISS评分比较(±s,分)
n t P观察组对照组55 55 16.202 11.265<0.001<0.001 tP治疗前12.20±3.38 12.40±3.72 0.295 0.769治疗后4.40±1.15 6.20±1.68 6.557<0.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出现1例皮疹,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3/55);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1/55),组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9,P=0.611)。
目前,临床对于ACI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合成降低血栓素A2水平,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7];川芎嗪可通过扩张小动脉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同时具有解聚作用,帮助患者恢复脑部供血,改善临床症状[8]。但单一西药治疗效果一般。
传统中医认为,ACI由于情志郁结、外邪入体所致。据《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风雨寒暑不得虚,邪气不能独伤人”,指出该病与患者体质、饮食、环境等均相关[7]。总体在于本虚标实,患者由于气血阴亏导致血运无力,血停成瘀,导致脑络不通,从而出现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治疗上应以逆气下行、活血逐瘀、补中益气为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活血逐瘀汤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活血逐瘀汤由红花、黄芪、赤芍、地龙、桃仁、当归、川芎等7味药材组成,其中红花归心肝经,可起到散瘀镇痛、通经活血之功效;黄芪为补气良药,可益气消肿;地龙归脾肝经,可起到通络利水、清热定惊之功效;桃仁归肝心经,可起到活血逐瘀之功效;当归归脾心经,可起到活血镇痛、补血调经之功效。诸药联用,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含有挥发油、有机酸等成分,具有抗炎、抗凝血等作用,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桃仁含有苦杏仁苷、脂肪油等,具有抗血栓、扩张血管等作用[8]。同时,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表明活血逐瘀汤的用药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此,活血逐瘀汤可有效提升ACI患者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活血逐瘀汤能够有效提升ACI治疗效果,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