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莲,姚中进
医学伦理体系既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是伦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利用伦理学原则可以解决医学发展中的道德问题[1]。医学伦理体系是探究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医生合理解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医学心理研究内涵得到适当丰富。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离退休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占据了大部分的社会人口比重。如何处理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早已经成为了医学伦理体系的专业主攻方向。现代医学伦理体系全面融合了道义论与后果论的相关理念,认为医生有义务根据病人自身的精神状态,选择性透露真实的病情程度,以避免出现消极的诊疗效果。国外相关医疗单位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时刻遵照老人的个人意愿,并会根据外在表现特征,判断是否有必要将真实诊疗结果通知其个人。对现有国内相关组织体系调研发现,没有任何组织体系从医学伦理角度出发,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为更好疏导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本文依托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标完善医学伦理体系,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使老年人心理问题得到更好的解析。
老年人心理健康衡量指标研究包含智力水平判定、行为协调能力判定、人际关系适应性判定三个主要分析方向[2]。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出现明显的智力衰退现象,而智力衰退的问题出现,通常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如器官老化、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等。据近年普查结果表明,患身体疾病老年人出现智力衰退问题的比率是健康老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3]。良好的智力水平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能够根据所处情况做出正确判断,并有效解决面临的问题,或能够在适当情况下,通过寻求他人帮助解决自身问题。本研究设W代表智力衰退指标,E代表常规智力水平因数,利用W、E可将以智力水平为主体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衡量指标选取结果表示为:
(1)
其中,μ代表平均智力判别条件,q代表老年人的平均心理健康水平条件。
老年人行为协调能力是反映其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物理因素,具体判定方法包含行事能力、完整表达程度确定两个方向。所谓行事能力是老年人行为及言谈水平的总称,通常情况下,可以清晰反映老年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健康程度[4-5]。完整表达程度是指老年人对一件事物的描述能力,可以作为判定心理健康等级的关键指标。人为规定U代表老年人的行事能力水平,I代表老年人的完整表达系数,联立U、I可将以行为协调能力为主体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衡量指标选取结果表示为:
(2)
其中,t代表与老年人行为言谈相关的描述向量,r′代表特定事物的时间节点条件,δ代表心理健康行为的固定协调系数。
人际关系是指通过文字、语言、表情或其他肢体动作来传递内心信息的物理过程,判断一个人在组织或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适应性,能够充分掌握该个体的心理健康情况。相对于青年人来说,老年人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通常情况下,若老年人的亲和能力越强,其自身所具备的人际关系适应性也就越强,且这种物理制约关系也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6]。综合考虑亲和力指标P和适应性参数Y,可将以人际关系适应性为主体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衡量指标选取结果表示为:
(3)
其中,ω代表老年人的平均内心信息水平,k代表心理健康指标基数,f代表综合人际关系向量。
利用上述指标条件,从内涵分析、约束性确定等几个方向,完成基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标选取医学伦理体系的构建。
医学伦理内涵是指在客观反映社会医学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的医学行为辩护体系。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在满足老年人心理诉求的前提下,通过一种委婉、客观的表达方式,使当事人清晰认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是首要的[7-8],并期望其能在此后的治疗中积极配合,以获得更好的疗效。为保证医学的严谨性,应当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通过相关干预手段直接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诉求,即得到智力水平、行为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适应性三项物理参数,并根据各项数据在医学伦理体系中所占比重,确定真实的物理数据计算关系。
伦理指标约束性也可以称之为医学伦理体系的基础物理运算公式,是在以老年人智力水平、行为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适应性三项数值结果作为自变量的基础上,通过函数运算的方式,得到直观数据结果的操作过程。在其他指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每一项伦理指标都可独立引发医学伦理体系稳定性的改变。通常情况下,智力水平直接影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处事行为,较高的智力水平可有效提升老年人的行为协调能力,并使其自身处于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之中;反之,较低的智力水平会大幅降低老年人的行为协调能力,并使其自身处于一种恶劣的人际关系环境之中[9]。总结上述理论特点,设χ代表医学伦理体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标的核心影响系数,联立公式(1)、公式(2)、公式(3)可将伦理指标的约束性条件D表示为:
其中,l代表与三项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标相关的函数处理向量,c代表医学伦理体系中固定的积分下限数值,g代表医学伦理体系的标准函数被积分母。
完整的医学伦理体系结构以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标获取作为起始环节,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老年人智力水平、行为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适应性都具备固定的物理数值,且要求数据获取阶段的样本总量必须足够庞大[10]。在此基础上,根据医学伦理内涵要求,确定上述三项数据结果的融合属性关系,在保证彼此不发生物理冲突的前提下,根据伦理指标的约束性标准,完成基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标选取医学伦理体系的建立。见图1。
图1 医学伦理体系的处理流程图
为了验证本文构建的体系具有一定实效性,本次研究以某养老院作为选样背景,随机选择年龄处于65~70岁、71~75岁、76~80岁、80岁以上的老人20名(按照姓名首字母从1~20排序),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测评有关智力、身体协调能力、人际关系等3个方向20个问题,并统计出所有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为直观获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衡量指标,问卷中会针对智力水平、行为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适应性三类指标设置不同的单选题目,分析选项结果可确定该类型指标在医学伦理体系中所占的影响比重。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老年人,采取人工阅读并记录其所选结果。
分析可知,65~70岁的老年人其平均智力水平在81.2,人际关系大多数处于良好,行为能力多数处于优秀状态;71~75岁的老年人其平均智力水平在79.6,人际关系基本处于良好,行为能力少数处于优秀状态;76~80岁的老年人其平均智力水平在78.6,人际关系基本处于良好,行为能力处于一般状态;81~85岁的老年人其平均智力水平在54.2,人际关系少数处于良好,行为能力多数处于一般状态。随着老年人平均年龄水平的不断提升,其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基本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而随着这种趋势的逐渐蔓延,老年人自身的智力、身体机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综上可认为,随着老年人平均年龄的不断提升,其自身智力水平、行为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适应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在这种基本变化水平的影响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开始呈现下坡发展的趋势,这也使得相关医学伦理体系的整体稳定水平受到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见表1。
表1 测评统计结果
对于65~70岁的老年人来说,其自身智力水平、行为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适应性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这就表示处于该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心理相对健康。而随着年龄水平的不断升高,当老年人年龄水平处于70~75岁的物理区间时,智力水平、行为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适应性三项指标的数值状态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老年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后,部分指标的水平甚至出现了等于零的状态,这也更加说明年龄问题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医学伦理体系的应用,能够更好地预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变化趋势,为老年人的心理辅导及家庭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
在掌握智力水平、行为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适应性三项基础数据的前提下,可定向完成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标的选取操作。在此基础上,根据既定物理法则计算上述指标与伦理约束性间的数学关系,并根据运算结果建立完善的医学伦理体系。随着老年人样本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精确不同指标与医学伦理体系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再根据所处年龄段的不同,进而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应对策略的制定。诚然,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标中,智力水平、行为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适应三项只是其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尚有其他指标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以更深入完善研究体系,增强研究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