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疾病谱研究现状述评

2021-03-28 02:52贾佳刘冰吕翻翻姜峰波柯丽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疾病谱人群疾病

贾佳,刘冰,吕翻翻,姜峰波,柯丽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是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是ICD-10,它是一种根据不同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特点将疾病进行系统分类的方法。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不同疾病谱呈现的各种规律,可以采用此方法对不同的疾病进行分类。在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均表明需要在不同地区和国家迫切开展全球疾病负担的相关研究,对高危人群和地区的主要病种、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分析,从而深入研究病伤的流行状况[1]。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疾病谱的相关研究逐渐兴起,2002年ICD-10的正式使用,引起了我国诸多学者对疾病谱相关研究的广泛兴趣[2]。疾病谱(disease spectrum)[3]是指将对人类身心健康有威胁的疾病,根据其对人群的危害程度,由重到轻进行排序。通过对居民疾病谱的研究,可以深入分析疾病呈现的规律,预测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的首要疾病,从而积极地采取科学的疾病预防措施。因此,有关疾病谱的研究也在相关领域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健康促进提供了依据,也为健康保健提供了指导。

1 国内疾病谱的变化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居民的日常健康保健意识和对生活水平的追求都在不断地提高,因而我国居民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20世纪70~80年代,感染性疾病是最主要的威胁人群健康的疾病;而到21世纪初,肿瘤和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因素;然而随着我国居民老龄化的日益加重,目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关键疾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4-5]。有关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因慢性疾病致死的死亡率达到533/10万,占我国总的死亡人数的86.6%;在各种慢性病中,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5.2%、9.7%和9.9%[6]。这与“2013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BD)”[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结果表明,我国医院病人出院排名前十的疾病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病,损伤、中毒,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8]。国外学者也有类似研究,柳叶刀的调查结果表明,与2010年GBD相比,2013年中国有五大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脑血管疾病、间质性肺病和肺结节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9]。宇传华等[10]学者的研究也表明,目前国内疾病谱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 国内疾病谱的研究特点

2.1 疾病排序存在差异

疾病谱的排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同一科室的患者、相同科室的病种之间均存在差异。如徐平等学者[11]研究显示,急诊科就诊患者,居首位的是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疾病次之;而刘畅等学者[12]研究表明,到急诊科就诊的主要原因为消化道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类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同时,匡寒琴[13]和张姝[14]对儿童疾病谱研究结果及章浩然[15]和秦薇子[16]等对传染病疾病谱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由于自然条件、气候、环境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城市、地区、时间段,以及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均会导致相同研究对象的疾病谱排序有所区别。

2.2 疾病谱的研究分类比较单一

首先,部分学者偏向对某一类疾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该病种的疾病谱。如秦薇子等[16]分析了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其研究结果表明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梅毒、痢疾位居前五位,共占所有法定传染病的86.51%。黄伊玮等[17]研究显示,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长期位居肿瘤疾病的首位,并且乳房恶性肿瘤患病率城市地区明显高于农村地区;也有部分学者以不同科室的患者或特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其疾病谱的规律。如刘芳[18]对PICU疾病谱进行研究,得出急性支气管肺炎居盛京医院PICU中第一位,颅内感染、脓毒症、手足口病、外伤等疾病与非创伤性颅内出血、癫痫、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呈相反的增长趋势,前者逐年递增,后者逐年下降。匡寒琴[13]对儿童疾病谱统计分析得出,新生儿疾病最为常见,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普外科疾病。除上述外,还有急症科、妇科、军人、飞行员、老年人、精神病人、大学生等疾病谱的调查研究。此类专注于某类病种、科别及人群疾病谱的研究推广范围虽较为狭窄,但能反映某一群体的健康状况和某类疾病的流行情况。

2.3 研究代表性存在局限

综合近十多年文献,绝大多数研究者只选取本工作单位或者生活地区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且大多为该地区某一医院或社区的研究。如杨蓉等[19]的一项对近十年住院患者的病种分析研究表明,长期稳居前四名的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术后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王慧等[20]对上海市就诊于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最主要的就诊原因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次之。研究结果仅能反映此医院或社区疾病发病状况,代表性较差。而对大小范围疾病谱研究仅有少数,如李盛等[21]于2010-2014年小范围地对兰州市住院患者病种情况分析,表明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构成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分别居于第一、第二、第三位;肿瘤患病情况逐年下降,居于第四位。陈文华等[22]学者也对农村居民疾病情况进行了调查性分析,最主要的高发病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大范围如广西地区[23]、广东省[24]、吉林省[25]等,这些都能较好代表该地区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今后疾病谱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地域、环境、气候等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对深入了解我国疾病谱的现状和规律具有指导性意义。

3 国内疾病谱的主要影响因素

3.1 人口构成因素

经济、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使我国老龄化和城市化占主导地位,这种变化趋势导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偏向老龄化和高龄化。从而伴随较多的易患各种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多器官受损,自理能力减退,以及对社区的健康服务、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需求较多的年迈人群出现,并且威胁老年人生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关键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总人群疾病谱也将会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而发生改变[26]。

3.2 生活方式因素

随着我国居民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饮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居民的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相继出现,如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吸烟、酗酒等。有研究表明,吸烟严重损害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也是恶性肿瘤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7]。适量地饮酒对心血管疾病可以起一定地保护作用,然而过度饮酒却会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多种慢性病、恶性肿瘤的发病以及肥胖都和人们长期摄入高脂、高糖、高盐饮食习惯有关。由于生活节奏、工作方式、办公环境的变化,许多人生活习惯发生改变,且现代人普遍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差,使各种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糖尿病等老年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趋于年轻化,发病率明显增高。

3.3 环境污染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生态危机,加剧了慢性病的快速增长。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人类的疾病70%~90%与环境污染有关。有研究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造成,饮用水中的污染物与肝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显著相关;室内空气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全球每年约400万名儿童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失去生命[28-29]。除上述环境污染外,还有农药污染、核污染,这些环境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可能导致新型疾病的产生或某一类疾病的流行,从而影响人类疾病谱的构成。

4 国内疾病谱研究展望

疾病谱能反映某一特定时间、地区、人群中各种疾病的发生频率及变化情况,深入研究疾病“三间”分布现状及影响因素,能更具体地反映国内疾病流行情况,得出较全面的疾病谱变化,有助于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从而有效开展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护人群健康[3]。如宇传华等[10]研究已表明,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是未来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防治重点。因此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健康管理模式,将预防-治疗-康复措施有机结合,定期进行人群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才能更好地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类的健康期望寿命。

猜你喜欢
疾病谱人群疾病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2016—2018年上海市奉贤区院前急救疾病谱特征及动态变化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