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怀君
(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放射科 山东 临沂 276000)
引起胆道梗阻的原因可能来自任何一段胆管腔内病变、管壁自身疾病、管壁外浸润压迫等,常见疾病包括胆管炎、炎性狭窄、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胆管结石、先天性胆管狭窄、胆管癌、胰头癌等,其中胆管结石最为多见,一旦发生胆道肿瘤,则对于胆道梗阻来说是灾难性的,可导致大部分癌性胆道梗阻患者预后不良[1]。胆道梗阻主要表现为黄疸,上腹部隐痛,四肢发冷,发热等,鉴别诊断时需要区分良性或恶性病变,常用检查方式包括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术、胆道镜检查、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心电图、CT 检查、MRI 检查、MRCP 检查等等,本次研究仅针对后三项进行。为了验证三种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价值,笔者选取本院收治82 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参与研究,以下为具体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 年2 月—2020 年7 月82 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分别采用320 排螺旋CT 检查、MRI 检查、MRCP 检查;82 例患者基本情况如下:男48 例,女34 例,年龄22 ~79 岁,平均(50.78±6.23)岁;主要表现为腹痛、黄疸、发热、胸闷、四肢发冷等。
1.2.1 320 排螺旋CT 检查 ①检查前禁食4 ~6 h;②取仰卧位;③行上腹部平扫;④设置增强扫描参数,层厚为0.5 mm,行三期增强扫描;⑤设置螺旋扫描参数,层厚、间隔分别为1.0 mm,0.8 mm,电压120 kV,电流自动,行螺旋扫描;⑥采集、分析相关数据,并做出诊断。
1.2.2 MRI、MRCP 检查 ①检查前禁食4 ~6 h;②取仰卧位;③选用最优的检查序列对上腹部进行扫描;④采集、分析MRI 成像及相关信息,进行诊断;⑤使用增强对比剂,行三维连续薄层扫描;⑥采集相关数据,判断胆道梗阻性质。
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①CT、MRI、MRCP 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②MRI+MRCP, CT+MRI+MRCP 的诊断效能(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金标准检出良性胆道梗阻病变50 例,恶性胆道梗阻病变32 例;各种单项及联合检查的定位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与金标准完整一致(χ2值均为0.0000,P值均为1.0000),见表1、表2。
表1 定位诊断(良性)[n(%)]
表2 定位诊断(恶性)[n(%)]
①CT 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0.49%,MRI 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5.37%,MRCP 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6.83%;三者相较,MRI 的符合率最高,与CT 相比,χ2=1.3909,P1=0.2382,与MRCP 相比,χ2=3.2226,P2=0.0726,均无统计学意义。②MRI+MRCP 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0.24%,CT+MRI+MRCP 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5.12%,三项检查联合诊断的符合率明显高于任意单项检查,χ2=8.2000,P3=0.0041, χ2=4.4324,P4=0.0352, χ2=11.3784,P5=0.0007,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亦 高 于MRI+MRCP,χ2=1.4386,P6=0.2303,无统计学意义;且与金标准比较接近,χ2=2.3063,P7=0.1288,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定性诊断[n(%)]
胆管阻塞后病理改变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2]:①胆管内压持续升高或间断波动升高,阻塞呈完全性或间断不完全性;②阻塞产生前胆管壁的组织学及生理功能状况,即胆管壁的弹性收缩功能;③流体力学Laplace 定律的影响,当压力相同时,胆管内大小与管腔内径成正比,即同样压力下,胆总管承受压力大于肝内胆管;另外胆管扩张程度与梗阻时间成正比。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在形态上表现为胆管腔、胆管壁及原发或继发胆管腔内胆汁成分改变,它们反映在影像学检查成像上并作为诊断依据。
CT 检查通常作为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检测项目,其目的是确定是否存在胆道梗阻,掌握梗阻范围,分析梗阻原因;判断有无胆道梗阻的影像标准是肝内及外胆道扩张;肝总管和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 cm,则在横断面CT图像上呈现为自肝门至胰头钩突之间多个层面连续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即为环影,一直持续到梗阻点[3]。肝内胆管扩张表现为沿门静脉分支分布的水样低密度线样结构,朝向肝门区走行,逐渐汇合增粗;一般认为肝内胆管直径大于5 mm 为轻度扩张,6 ~8 mm 为中度扩张,9 mm 以上为重度扩张。MRI 及MRCP 在胆胰管疾病中作用可归纳为[4]:①判断胆系是否发生梗阻,并进行梗阻分型鉴别;②确定梗阻发生部位;③鉴别梗阻性质;④分析梗阻发生原因;⑤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是否发生浸润或转移。
本次研究中,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2 例研究对象中,胆道梗阻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32例。良性病变:胆管结石的占比最高;CT 检查显示为单发或多发,呈现圆形或类圆形,上胆管扩张;肝内胆管结石伴有周围胆管扩张。MRI 主要表现为胆管内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低信号(T1WI),充盈缺损低信号(T2WI),上胆管扩张;MRCP 主要表现为胆管扩张及杯口状充盈缺损。CT、MRI 均发现胰腺增大,胰腺段总管狭窄,肝内胆管中度或重度扩张,胆管壁明显增厚,胆总管发生囊状扩张等情况。恶性病变:多为胆管癌;CT 表现为不均匀胆管壁增厚,MRI 表现为肿块低信号(T1WI)、稍高信号(T2WI);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多于延迟期强化、门静脉期;MRCP表现为胆管狭窄或突然中断;均发现胰头钩突增大,软组织肿块,胰腺体尾部萎缩等情况。研究数据显示:①CT、MRI、MRCP,各种单项及联合检查的定位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与金标准完整一致。②CT+MRI+MRCP,三项检查联合诊断的符合率明显高于任意单项检查,以及MRI+MRCP,与金标准最为接近;刘有德等人研究结论与本研一致[5]。
综上所述,320 排螺旋CT+MRI+MRCP 联合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以显著降低漏诊、误诊的风险,促使患者及时接受对症治疗,建议广泛应用。